辽宁
2021年1月25日辽宁省适应性测试刚刚落幕,笔者拿到思想政治学科试题的那一刻,有些常规性认知被刷新:一是试卷结构与早前认知的题目数量和分值比例有所调整,山东卷的形式与全国Ⅱ卷的分值设置叠合迹象明显;二是考试题目对接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三是对选择性必修模块的考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些变化对于高三师生把握接下来复习备考方向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因此,笔者进一步对本次试题的构成与考查知识进行了梳理,尝试探知试题变化与命制规律,从而找到科学高效的备考路径。
从试题结构和分值设置来看,经济生活模块5题26分;政治生活模块5题24分;文化生活模块4题20分;生活与哲学模块5题24分;国家和国家组织常识模块2题6分。本次思想政治学科适应性考试共21题,其中选择题16道(经济4、政治4、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文化2、哲学4)共48分,非选择题5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开放性试题各1道)共52分。和2020年山东新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试卷相比,试题构成和分值都存在一定差异,推翻了此前一线教师对于和山东试卷保持一致的猜想。和历年来辽宁省使用的全国Ⅱ卷相比,选择题数量由原来的12道增加到16道,考查范围也新增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部分,而分值由原来的每题4分变成了每题3分;非选择题基本上与全国Ⅱ卷保持一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模块各考1题,并考查开放性试题1个,具体设问结构和分值设置也与全国Ⅱ卷基本一致。
从考查知识和试题情境来看,本次适应性测试试题涉及微观考点23个,情境设置上既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的信息材料,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参加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某市政协开展“虚拟委员”等学生亲历活动;既有古琴名曲、永乐时期青花器等古代文化素材,也有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等现代实践。
从道题设计和设问角度来看,首先,选择题的类型沿用了图像题、文字信息题、传导题、图片题的综合构成,每题的题干、题肢文字在180~260个字的范围内,选项以关联结构为主。其次,非选择题的设问,经济和政治模块采用了大切口设计,采用“经济知识”“政治生活知识”的问法,同时在具体设问中出现关键词指向解题时需要用到的具体知识,在文化和哲学模块,则采用了“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关知识”的小切口方式对学生进行微观考查。从题型上看,非选择题涵盖了措施类、作用类、原因类设问;开放性试题自成一题,在限定了运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写一篇150~200字的发言稿,难度上比山东卷低却又高于全国Ⅱ卷,形式上也存在一定创新。
综观试题构成(具体细目如下表)不难发现:本次辽宁省思想政治学科适应性测试试题除选择题数量增加外,在体系和要求上试图与全国Ⅱ卷保持一致,这是“三新一旧”背景下实现高考改革平稳过渡的必然选择,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三师生对于如何应对新旧教材差异问题的困惑。
续表
从“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四层”考查目标来看,本次思想政治学科适应性测试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全卷对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角度多元,既涵盖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如第20题)又有对政策措施产生的影响分析(如第2题、第3题),同时还设计对题干信息的概括(如第5题、第9题)和具体措施的总结(如第17题第二问)等,然而无论从哪种视角设置问题,对于考查知识点的指向都是十分明确的,考生可以在读懂材料信息后准确对应教材知识体系,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以单项选择题第2题为例,题目如下:
某地方性国有独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后,注册资本由125 301万元增加到245 688万元,同时该企业原始股东的持股比例减少到34.1%,变为相对控股。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①降低公有制经济比重,改变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②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的融合,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③实现从管资本向管企业的转变,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优化该企业股权结构,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分析】题目以某地方性国有独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命题素材,题干、题肢共195个字,具有内容真实、聚焦热点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试题问题设计为“此项改革带来的影响是”,考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影响,直接指向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的相关知识,混改后,该企业仍是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所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没有改变,①错误;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③错误;②④为混改对国有资本和企业的影响,正确。故选C。所以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而言,这道题目采用排除法十分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试题既有对鲜菜和机票价格变化的图示判断(第1题)又有中期借贷便利政策的传导路径分析(第4题),既有学生亲历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第5题)又有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第12题),情境设置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看似随意实则巧妙而灵活,于无形中完成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的考查相当全面。
从试题载体来看,命题素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既有2020年以来的社会现实情况(第8题、第10题)又有贴近生活、详尽细致的具体案例(第14题);既有重要论述引用(第16题、第18题)又有文化成就介绍(第13题、第19题),丰富多样的命题载体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对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贯穿考查,体现着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对于后续的高三思想政治备考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跳出答题者的固有思维,笔者从命题人视角分析试卷时发现,全卷的思维延展纵深多维,核心价值得以涵育。
例如,单项选择题第11题,题目如下:
1956年创作的《艰苦岁月》(见图1)铸铜雕塑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小战士依偎在老战士身边,倾听悠扬的笛声,向往革命胜利的画面,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该作品的精神内涵是( )
图1 作者:潘鹤
①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
②艺术生命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结合
③战士们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
④艰苦环境中革命战士的坚定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分析】题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指向的是教材中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这一微观知识。但从答题者角度来看,如果能正确解读题中信息,获取正确答案并非难事,但内心却不免存在疑惑,具体知识的指向究竟是什么。若想立足教材知识体系解答本题则要费一番功夫。对比之下,就会发现此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再如,第18题的材料选择也隐含着对于核心价值的涵育。此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留学工作,我国促成留学人员回国发展,融入祖国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除了解答本题所用的国家视角外,也包含着对于青年学生报效祖国的引领和期待,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以往二轮复习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未来复习备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进入二轮复习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复习就开始以专题形式进行,一般参照教材的单元标题进行。这种复习方式建立在一轮复习精细梳理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从目标意义上看,旨在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帮助学生宏观且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此时往往需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合,从知识的具体隶属、包含、并列等逻辑视角明细知识结构。而在具体的习题训练上,则会遇到围绕小切口的微观知识考查,此时复习则需要求精求真。要结合历年高频考点实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辨识真正的考查方位,扎实掌握微观考点。例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宏观知识体系可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入手,串起整本教材体系,而在微观切口掌握供求曲线、所有制问题、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配问题时则一定要精炼知识,真知真会。
高考对于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十分清晰,即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然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日常训练时关注学生的解题习惯,在提出作业要求的基础上讲方法教办法。事实上,本次适应性测试的第1题和第17题的第一问很好地诠释了能力考查中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而这些正是复习备考时要关注的问题。此外,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专项复习一定要做到求清求稳。即要从知识体系上明确每个专项指向的教材内容,清晰掌握高考要求的知识点,复习时要做到稳扎稳打,把握好试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做到重点考查内容练一个会一个,类型题练一个会一类,不能操之过急,囫囵吞枣。
本次适应性测试试题中,有8道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信息——2020年。可见,关注热点问题、进行适度拓展训练是我们复习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时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素材的重要来源,高考命题经常以热点问题设置考查情境,要求学生调动具体知识阐释或论证,指向的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和现实生活的综合考查,提升素养也要求实求准,要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中看见素养落地。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重要会议精神、周年大事等时政信息,并运用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思考。例如2021年的“两会”、建党100周年等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热点,借此可以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等相关知识。
作为新增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复习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既担心讲得多占用时间却不考,又担心没讲到重难点。本次适应性测试为这一模块知识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即关注国际组织和几个典型国家的政体。整体复习要强调占比较高的经济和哲学模块,做到有所侧重、详略得当,在日常训练中,如遇新的考查要求,要及时调整并查缺补漏。
综上所述,适应性测试试题考向清晰、要求明确,对于一线教师的复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高三师生也应借题明义,结合自身实际科学高效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