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艳,程 敏,董 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 苏州 21500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经皮脊柱内镜是一项成熟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技术,因此,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手术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慢性疼痛导致患者承受着严重的心理负担,患者常处于负性情绪如抑郁与焦虑状态;且患者对手术担心、恐惧等势必加剧其的心理负担。前期调研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抑郁发病率高达35.8%~40.9%[5-6]。
因此,本研究回顾分析心理干预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抑郁及焦虑患者的应用,将相关效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入科时发放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自评结果,明确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 例,其中24 例(男性12 例,女性12 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为心理干预组;其余23 例(男性11 例,女性12 例)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1.2 干预管理 对照组常规进行:①术前宣教:将手术和麻醉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告知注意事项;②术后疼痛干预:术后根据病人各自的情况遵医嘱适当予以消炎镇痛治疗,指导患者听轻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③术后宣教:给予患者饮食及功能锻炼的相关指导。心理干预组除常规干预管理外,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开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情感倾诉,分析其焦虑、抑郁原因,缓解其负性情绪,尤其在术前1天,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予加强术前、术后心理安慰及精神支持;术前将手术方式、技术成熟度、手术可能风险及如何调整生理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及家属,纠正其焦虑恐惧认知,降低应激性;术后指导其早日下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出院后借助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 评价指标 研究参与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随访完成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疼痛评分,SF-36生理部分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SDS及SAS评分。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通过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t检验用于评估NRS疼痛评分,SF-36 PCS、SDS及SAS评分。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构成比、术前NRS评分、SF-36 PCS、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表1)
所有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术后第2天和第3个月随访时SDS及SAS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DS及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DS及SA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DS SAS术前 术后第2天 术后第3个月 术前 术后第2天 术后第3个月心理干预组 24 55.2±2.1 50.8±3.1* 48.2±2.1* 52.1±1.7 48.1±1.8* 47.3±3.1*对照组 23 55.4±1.8 55.1±2.8 53.1±2.3 52.4±1.9 52.1±1.6 51.9±2.6
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疼痛均有所缓解,每组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NRS及SF-36 PC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在术后第2天、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NRS及SF-36 P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3)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第2天 术后第3个月心理干预组 24 7.2±0.9 1.4±0.6*# 0.9±0.3*#对照组 23 7.3±1.1 2.2±0.8* 1.8±0.4*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SF-36 PCS评分情况(±s)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SF-36 PCS评分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第2天 术后第3个月心理干预组 24 35.2±1.8 47.6±2.7*# 49.7±3.3*#对照组 23 35.6±2.1 42.2±3.1* 43.6±2.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往往采用阶梯治疗[7],保守治疗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药物的应用、牵引、腰背肌肉功能锻炼等;亦可以采用神经根封闭、射频消融等手段。保守治疗无效的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开髓核摘除术、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对于合并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等可考虑融合手术如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8]。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经皮穿刺技术及内镜技术等不断发展起来,经椎间孔镜技术被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近年来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日益成熟。本组病例均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后NRS评分、SF-36 PC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与文献[9]报道一致,表明本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长期的疼痛势必加重负性情绪[10]。Chen等[5]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抑郁发病率高达40.9%;Kayhan等[6]研究发现35.8%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焦虑状态。同时,患者对于脊柱内镜手术的陌生及对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Shi等[11]初步研究发现经皮椎间孔镜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焦虑状态,但焦虑势必会削弱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乏发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负性情绪,为此我们常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时发放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本研究发现心理干预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NRS评分、SF-36 PC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于合并负性情绪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前、术后及出院后采用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的疗效。本研究亦发现心理干预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个月随访时,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干预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负性情绪。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不少见,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对于合并负性情绪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围手术期及随访时,加强心理干预可提高手术疗效。不可否认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本身是回顾性研究,未来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