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仁文
慢性咽炎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在饮食上做到“四舍五入”,有助于保护咽喉黏膜、控制炎症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能预防并发症。
一舍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辣酱、生的葱、姜蒜等会刺激咽喉黏膜,不利于炎症恢复,应尽量避免。
二舍过咸的食物。钠摄入过多会造成黏膜水肿,并导致口腔溶菌酶分泌减少,不利于控制有害菌,对炎症恢复不利。
三舍过烫的食物。温度过高的食物会烫伤口腔和咽喉黏膜,加重炎症,导致溃疡。
四舍骨头和刺比较多的食物。不管是排骨、鸡肉中的骨头还是鱼刺,如果剔除不干净,都容易让咽喉受伤。所以,慢性咽炎患者应少吃这类食物,如果要吃,一定要仔细剔除骨头和刺。
一入薯类和新鲜果蔬。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钾、维生素和抗氧化物,对消除肿痛有一定帮助。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细胞修复,对提高免疫力、消除炎症也有积极作用。
二入豆制品、禽蛋和牛奶、酸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除了有助于修复受伤的细胞组织,还可以合成免疫球蛋白等抗体,对于增强抵抗力和促进炎症恢复很有帮助。
三入水。水是营养的载体,也是排毒的载体。适当增加饮水对缓解咽喉肿痛有一定的帮助,可以选择白开水、薏仁水、淡茶水等。
四入蜂蜜。蜂蜜中含有较多果糖,可以附着在咽喉表面形成一层膜,有助于缓解黏膜缺水引起的干痒疼痛。
五入紫苏油或亚麻籽油。紫苏油和亚麻籽油中含有大量脂肪酸,有轻微的抗炎作用。不过这类油脂不建议加热食用,以免多不饱和脂肪酸被快速氧化。慢性咽炎患者可以用紫苏油或亚麻籽油做凉拌菜,不仅有助于去火,还可以补充维生素、抗氧化物以及矿物质。
除了慢性咽炎,急性的咽喉肿痛(包括咽炎和扁桃体发炎)也可遵循上述饮食原则。此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持心情稳定,否则不利于炎症控制和恢复。
摘自《百姓生活》
◎文/赵亮
焯水是很多食材烹调前需要经历的步骤,不过焯水不是简单地将食材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它有很多学问,并且每类食材的操作要领也不一样。
蔬菜,
放点盐,加点油。焯烫蔬菜时,其中的水溶性营养成分会流失到水里。所以要在沸水中加点盐,减慢这个流失速度。不过加盐不能太多,大半锅水加小半勺即可。此外,还可以在沸水中加两滴油,有助蔬菜保持鲜亮。带毒素的菜,
焯5分钟。四季豆建议将两头的尖和丝去掉后,沸水焯5分钟至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鲜黄花菜建议沸水焯5分钟后再炒熟食用。豆腐,
凉水下锅,大火烧开转小火,待豆腐浮到水面后捞出。肉类,
凉水喝汤,热水吃肉。一般来说,新鲜鸡肉无须焯烫,优质新鲜牛羊肉也不用。但是,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满意的牛羊肉,最好先做焯烫处理。如果只想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都可以;但如果要喝汤,必须冷水下锅,焯烫时间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鱼虾,
沸水下锅。鱼虾建议沸水焯1~2分钟后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