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探寻言语生长的落脚点

2021-05-30 10:48黄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壁虎喜鹊尾巴

黄芳

语文教学应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理解、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找准言语训练点,进行说写拓展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升言语品质。因此,教师应结合每课教学目标,精准设计言语拓展训练活动,探寻言语生长的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学科育人功能。

一、于关键词语处生长

词语的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词语的教学又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下《端午粽》第2自然段有一处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教学中,教师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又黏又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又×又×”样式的词语。学生说出“又大又红”后,教师追问:“什么又大又红?”这一追问可帮助学生将词语指向应用与表达,在脑海中建立起物象与词语的对应关系,词语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可感可知的。学生会说: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太阳又大又红;番茄又大又红。老师再问:“除了又大又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菠萝又甜又酸;老师的头发又直又顺;高速公路又平又宽……从扩词到说句子的训练中,学生顺利地掌握了“又×又×”此类词语的特点、用法。词不离句,眼中有物,心中明意,便不会闹出“又大又小”这样的笑话。仿词,仿的是形式,但意义要符合表达逻辑,内涵有所指,词物对应,学生才能正确表达,真正会用、活用词语。

二、于标点符号处生长

标点符号是文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教学点。例如,遇到文本中的省略号,可以在此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一上“和大人一起读”的《拔萝卜》《青蛙写诗》和一下《怎么都快乐》《夜色》中,都出现了省略号。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一些适当的想象训练。在课文《夜色》中有两处省略号。“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教学此句时可以問学生:“我”的心为什么乱跳?你怕黑吗?处在黑暗中你会想到什么?是什么让你怕成这样?学生都有身处黑暗环境的体验,所以一定有话可说。有的学生感受深刻,说得很生动:“我一看到外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清,我就想会不会有鬼出来吓唬人。”“我特别怕黑,老想着黑暗里会藏着可怕的怪兽。”“会不会有外星人正想抓一个人类研究研究”……这样的表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内容是真实的,情感是真挚的。“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教学这句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美好体验。很多学生都有晚饭后和亲人一起散步的经历,让其回忆那种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追问:除了小鸟,“我”还会看到哪些美好的景象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自然能说出夜晚的美好。

三、于留白空隙处生长

艺术创作讲究留白,文学作品亦然。留白给读者留下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而补白恰恰是言语训练的绝妙之处。《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第5至12自然段写了“我”与喜鹊一家共鸣共语的乐趣。“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鹊!”“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让学生发挥想象,猜一猜这些鸟语的意思,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补白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结合上下文的情境,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有依据地猜测。“如果你是这只小喜鹊,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喜鹊妈妈,你又会说什么?”让学生代入角色,调动情感,参与故事猜测,学生说出来的语言会更贴合人物形象,故事会更加生动有趣。这些补白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文字内涵,又提升了学生的言语品质和思维品质。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 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想,这是艺术性的更重要的方面。”

四、于经验唤醒处生长

学生的言语潜能是无限的。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经验相通时,必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想象、共鸣。发展学生的言语创造力,有时候只需要教师轻轻地唤醒、点拨、开启,便能生出一派盎然生机。比如儿童诗《彩色的梦》一课,课文第2至4小节具体描绘了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诗歌语言质朴,句式简单,朗朗上口。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彩色的梦境。在课前,请学生画出自己美好的梦,课上,再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画,仿照课文的句式,把画上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一串串充满灵性的诗句流淌出来:“笔尖飞舞的地方,大片的海洋,蓝了;大朵的浪花,笑了;笑——出——了——声”“在浩瀚的太空里,中国飞船飞啊飞,请外星人类看到我们。飞船的身上,印着一面鲜艳的国旗,五星红旗”……这样的迁移集说写训练于一体,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举多得,对儿童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五、于结构反复处生长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在结构上会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反复,有的会借助一句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的是情节结构上的重复。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结构上的秘密对于创编故事很有帮助。在言语表达上,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就能将故事讲生动。《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情节简单、结构反复的课文。“小壁虎尾巴断了之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结果都没借到。小壁虎爬呀爬呀,又会向谁借尾巴呢?请用书上的句式接着讲一讲。”学生照葫芦画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小猴子吊着尾巴,在树上荡秋千。小壁虎说:‘猴子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树林里。他看见小松鼠竖起尾巴,从树上跳下来。小壁虎说:‘松鼠妹妹,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呢。”……“爬呀爬”一词反复出现,强化了学生的语用意识,关注动词的恰当使用,在知晓动物尾巴作用的基础上即可完成说话练习。学生发现结构上的特点、表达上的秘密,就会运用这样的段式来编故事,言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在开启思维训练的同时,将学生的言语表达引向范式体例。

六、于故事结尾处生长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蕴含丰富的哲理。入选低年级教材的寓言故事有《乌鸦喝水》《坐井观天》《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成功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人们常常感叹于狐狸的狡猾、老虎的糊涂。如果狐狸和老虎再次相遇,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老虎会怎么说?狐狸又会如何解释?老虎这次相信狐狸了吗?老虎是昏君还是明君?狐狸的伎俩又会翻出什么花样?……创编在于创新,引导学生在遵循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这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准确解读文本,把握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观照文本语境,精准制定言语训练目标,切中要点,实施言语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材料,学会清楚、得体地表情达意,甚至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言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拓展切中肯綮,训练有的放矢,对于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壁虎喜鹊尾巴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喜鹊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