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江春
材料分析题作为一种新型试题,涉及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它能够深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学会阅读题目中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许多学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往往会先看一遍材料及设问,然后带着设问再重新看一遍材料,接着再进行解题。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解题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内容,但也更耗费时间。在平时做练习时,由于时间充裕,通过这种方式解答材料分析题是可以的。但在中考这种分秒必争的环境下,通过这种方式答题会浪费许多时间,造成阅读和答题的效率低。为避免出现阅读和答题的效率低的现象,我们应改变读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快速阅读材料。当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时,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使阅读变得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先看试题的设问,然后再去阅读材料。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先看试题的设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设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第二问可以直接调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第一问则需要结合材料回答。从“1929—1933年”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的时间长;从“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从“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破坏性较大。
二、联系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准确论述观点
材料分析题中所给的材料大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以接触到,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材料分析题产生畏难情绪。虽然有些材料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是在材料中必然存在与教材中学习过的知识有联系的地方。这说明,无论怎样复杂的材料,最终都无法脱离教材内容。也就是说,材料分析题就是让我们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解答材料分析題时,我们要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能准确判断材料中所要阐述的知识点,会用历史学科语言准确论述材料中的观点。
例2.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问题:请你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需要结合学过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并根据表格中的时间、著作或观点分析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的情况,然后进行问题的解答。由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可以看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是:农民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割据。
三、注意材料中的特殊符号,提高答题效率
解答材料分析题时,我们要注意材料中的一些标点符号,如省略号、分号、破折号等。这些符号在材料中是有一定意义的。如:省略号能省略部分材料内容,分号能直接影响材料的层次,破折号能总括性说明、补充说明、引出对事情的原因的解释,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看到省略号,要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分析省略的内容省略的是与试题设问无关的、不重要的内容,还是解答设问的关键内容。因此,学生在实际答题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材料中的特殊符号,从而更好地提高答题的效率。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摘编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什么思想?据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呈现出的特点。
这则材料中有两处省略号。通过阅读设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材料内容对解答本题中的两个问题没有任何影响,而第二个省略号省略的材料内容,是解答第一问的关键。
总而言之,好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高质量地解答好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