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们办手抄小报“发表”学生的作文。当年学校没有电脑,也没有印刷一体机,手抄小报效率低,只要有一个人卡壳,准黄。结果,没办几期,手抄小报办不下去了。
1999年,条件改善了,学校有了电脑房,有了印刷一体机,我再次办起了班级《作文周报》。至今我还记得,当我拿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铅印的班级《作文周报》来到教室,发给全班同学时,同学们拿到报纸的一瞬间,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所有的学生都在安静地看我们的班级《作文周报》,所有的学生都被同学的作文吸引住了,从来没有这样完整地一篇又一篇地看同学的作文,还是这么干净整齐的铅印版!一个班级居然可以出版一份铅印的报纸,这是1991年我师范毕业那会儿,想都没敢想的好事!
2000年,电脑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是稀罕物。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作文都要到学校的电脑房输入。钮云华校长特批中午和傍晚对我们班的学生开放电脑房,给学生输入作文提供方便。文字输入电脑后,再复制进3.5英寸的软盘。软盘不耐用,时不时坏掉。学生在电脑房还能打开的软盘,送到我这里,打不开了。学生又去电脑房复制,结果发现,原来的文字输入在电脑的C盘,C盘具有自动删除功能,只要一关机,刚才辛苦输入的文档就没了,只得重新输入。一篇400字的作文,学生往往需要用一节课来输入。我们每个星期都办一期《作文周报》,这段时间,我时常在办公室电脑和电脑房之间奔走,帮学生解决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小作者实在来不及,我就帮他们输入作文,毕竟我的打字速度比他们快多了,可是,这增加了我不少的工作量。
大概在2002年,校园有了内部网,也就是FTP。学生输入作文后,传送到学校的FTP,我在办公室里打开FTP接收。网速有点慢,时不时会卡顿、打不开,依然还有不少学生用软盘复制作文。2003年,电脑老师说有一种U盘可以重复使用百万次,只是价格有点贵。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学生大多还用软盘,软盘一有问题,我就拿出U盘,神气地说道:“用这个,保你行!”我还在拿着U盘炫耀,学生的作文里已经在写:杨利伟叔叔飞上了太空,我骄傲!
2005年前后,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学生输入作文后,不再用软盘也不再用U盘,而是发邮件。 U盘,学生要送到我办公室,等我复制后,退出U盘,拿了U盘回教室,这一来一回,课间10分钟就没了。几个同学同时来交U盘,搞不好还会耽误下一节课。家庭电脑普及起来了,网络普及起来了,我可以随时收学生作文,及时排版、出版班级《作文周报》。想不到的是,不久,教室里居然装电脑了!个别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他们就用教室里的电脑输入作文。班级《作文周报》越办越顺利,这一年,我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魔法作文营》,讲述的就是班级《作文周报》背景下的作文故事。这一年,我们家添了一辆小汽车。
2007年,学生把作文直接复制到QQ群里,瞬间就传到了我的电脑上。这事放在2000年年初,做梦都梦不到。原先,我排版后要先拿到文印室,等文印室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印刷好,再带回办公室。现在不用了,排版后QQ发送到文印室。文印室印刷好了,QQ通知我一下,我有空了就去拿,多节省时间啊!
2008年,班级《作文周报·暑期专刊》出版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记录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实力撑起了世界体育最精彩的舞台。
2021年,智能手机人手一部,每一部智能手机都是一台微型电腦。智能手机上都有语音输入功能。学生练读一遍作文,再对着手机读一遍,语音立刻转化成文字,正确率高达95%。“小马虎”忘记输入文字的,课间到我办公室,对着我的智能手机读一遍,瞬间有了文字版。要是2000年的小伙伴穿越过来,估计能惊掉眼珠子。
一张像模像样的报纸,错别字不能多。《作文周报》刊发500字作文得500积分,600字得600积分。但是,被查出一个错别字扣10分,一个错用标点扣10分,一个病句扣20分。哈哈,学生都睁大了眼睛看作文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误用标点。学生周三前发我电子稿,《作文周报》一般在周五出版。周三、周四为两天的冷却期,以备小作者发现还要修改的地方。我打印出一张样报,小助手裁剪后发给小作者,小作者用红笔修改后返还给我,我再帮学生在电子版上修改。这下可把我折腾死了。我时常会漏改了学生用红笔改出来的地方,小作者被扣分了,对我很有意见。在教室的电脑上改吧,十七八个小作者挤在一起,简直乱套。大数据时代,QQ也好,微信也好,发上去的电子文档可以同时编辑,你改你的,我改我的,各改各的,互不干扰又能合在一起,神了!
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再造100万亿级神话;2021年,迎来党的百年华诞!这都将记录在我们那一张方寸之间天地宽的《作文周报》里……
(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苏州市长安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