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的鬼市

2021-05-30 10:48王志成
藏书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张承志文庙曹禺

王志成

听说又可以摆地摊了。在我残存的记忆里,地摊就是庙前的鬼市。怎么解释呢?庙前,就是上海文庙的门前,鬼市,按前人之说,即天亮前收市。所以“庙前的鬼市”就是指天亮前摆在文庙门前的旧书地摊,当然其中也混杂着新书。

庙前的鬼市,难说起于何时。凡星期天凌晨,迟些二三点钟,那些知道文庙地址的外地农民工、小贩、下岗市民,手拉肩扛着从图书馆里论斤称来的废弃旧书和私人看过的旧杂志、读过了不要的九成新书等,来到文庙门前,临时铺一张塑料纸,或者一张破草席,码上书,人坐在台阶上,屁股下垫一本书,就开始卖书。

来鬼市的人很杂,有庙里的书贩,也有在网上开书店的老板,当然还有读书人。昏黑的清早,在星星点点手电筒营造的“幻影”里,夹杂着此起彼伏的还价声、争抢旧书的吵闹声、淘书朋友见面的问候声等,人多时甚至可谓摩肩接踵。在鬼市取缔之前,大约有五六年,我是这里的常客。一则距离住处近,再则年纪还不太大,能早起,但主要还是贪图鬼市里的气氛和可遇不可求的“捡漏儿”。鬼市不同于明码标价、一问便知有无一本书的书店,这里旧书杂陈,优劣参差,找书全凭自己的喜好、知识和眼光,当然还得从容下手,否则一不小心。心仪的旧书就到别人手里去了。这里还可以砍价,当拿到了一本喜欢的书,千万不要眼睛发直,应该漫不经心地递给卖主询价,卖主虽然不懂书,但他会看你的眼神,无论开价再低,你最好还是还一口价,这样卖主心里也高兴。如果边上有个不懂行规的买主,他出卖主开出的价钱要买,你不可发脾气,要温和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按价买了。否则就要吵架—卖主总归想卖给出价高的买主。有时卖主突然说不卖了,你也不可生气,可以问他多少钱可以卖?买卖不成没有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否則以后见面就尴尬了。买旧书有时也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再者,如果看见有自己喜欢的冷门书,最好在天蒙蒙亮,卖主收摊前的清场时间里,慢慢地踱过去,捡起你喜欢的书,付钱,不要还价,最好谢谢他,因为你捡了便宜。我就在这样废弃的旧书堆里找到过几本好书,比如赵丽宏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初版,签名送给哈华老师的,索价五毛;舒婷的《双桅船》,封面设计的漂亮,索价也是五毛;那时想看张承志的《心灵史》,正巧,有一部兰封面的《张承志选集》,四本,开价三块,都没有还价……这不诱人吗?

再来说说买到民国版旧书的惊喜,那时民国版旧书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炒作”,价钱也大都二三元钱,比如文化生活出版社印的曹禺剧本《北京人》《雷雨》和《日出》,我就是在这朦胧的清早,在这庙前的鬼市里前后买到的。有时缺了版权页,有时脏,但只要有封面,大半错不了,回家清理干净了,看时包个书皮,既卫生又保护书。1949年前曹禺的剧本,与之后同样书名的曹禺剧本不一样。读书,总归以知道来龙去脉为好。

还有几本能叫我记得的旧书:《人种地理学》,中华书局1937年初版,《中华地理》的创立人,著名地理学家葛绥成译,崭新的一本精装旧书,连当年的牛皮纸封套都在,图书馆里流出来的冷门书,索价5元;《法国大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再版,著名翻译家伍光建译,道林纸精装,索价3元;茅盾先生早年的三部曲《蚀》,开明书店精装本,可惜失去了封面和封底,内容完整,瞿秋白推荐再读一读的《动摇》就是其中的第二部,索价2元;《庐贡家族的家运》,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林如稷译,两大本,索价也只有5元。

这些都是庙前鬼市里寻来的“旧梦”,现在年纪也大了,再有条件也不敢去了。听说要恢复地摊,朋友劝我不妨把淘书经历和经验写出来,虽说写出来总没有自己的切身经历时痛快,但也是留下了一个愉快的梦,有梦总归还是幸福的。

猜你喜欢
张承志文庙曹禺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文庙开笔大典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严谨的审视自我的态度
——张承志的理想主义追求
张承志文学年谱(修订稿)
关于《张承志文学年谱》的订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