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生生不息红色家风薪火相传

2021-05-30 10:48王纪刚
藏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毛岸英革命家祝寿

王纪刚

延安时期英雄辈出,人们理想高扬、信念如罄。那段宝贵的红色记忆不仅深深烙印在当年亲历者心中,同样也令今天的人们神往而感念。

当年在延安生活、战斗的人们,不管是最高领袖,还是普通民众,都是肩负民族独立与解放使命、胸怀远大理想的革命者。他们自觉地把中国革命事业、把党和边区政府的工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甘愿放弃,甚至勇敢地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以自己对时代的积极担当、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以及作为人民公仆的崇高情怀,共同描绘出一幅幅绚丽而灿烂的时代图景。

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毅然辞别家人,走向井冈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妻子杨开慧在家乡遭敌人残忍杀害后,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在白色恐怖下被迫流浪,年龄最小的毛岸龙在此期间失踪。毛岸英兄弟俩后来被我党地下组织找到后送往苏联学习。1946年,与父亲毛泽东阔别19年的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欢聚之后,毛泽东并没有对毛岸英在生活上特殊照顾,而是要求他和大家一起在机关食堂吃大灶,并且很快把毛岸英送到农村上“劳动大学”,此后又让他到山西晋察冀根据地作为农村工作队成员参加土地革命,深入了解农村,接受实践锻炼。

董必武是参加中共一大的12位代表之一。作为德高望重的“延安五老”之一,他长期在重庆中共南方局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1月5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给董必武的祝寿电。重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在《新华日报》上献祝寿词、寿诗,庆贺他的60岁生日。事实上,当时的董必武刚年满58岁,之所以提前举行祝寿会,是为了打破国民党当局对我党南方局办事处的干扰和封锁,各界人士以祝寿活动为契机,借此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磋商联合起来对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的策略。表面上大家通过诗词赠答为董必武祝寿,实际上也是在歌颂中国共产党,称道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也因此,董必武的祝寿活动已经不是个人家务,而是上升为革命的家务,成为开展斗争的有效方式。

延安的共产党人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对家庭和家人的照顾往往难以兼顾。但即便如此,在血色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中,延安的人们依然以他们坚定而崇高的革命理想、纯洁而高尚的优秀品德、热情而友善的人格魅力,以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担当,以及对革命后代的严格要求、关心厚爱,共同营造并展现出那个火红年代的革命家风,不仅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尚情操,而且从家风养成方面展现出延安时期良好的社会风尚,成为延安革命文化和延安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毛泽东、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延安家风》一书以延安时期革命前辈的优良家风为主题,借助权威的档案文献资料,以及关于延安时期的相关论著与报道,特别是延安时期亲历者的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日记等,从有限的历史文本与时代影像中,通过对当年历史场景和生活片段的客观描述,真实还原和再现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的时代家风。

相信延安家风不仅会对今天的我们有启迪、借鉴作用,更会让我们油然而生出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并把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化作今天奋勇前行不竭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毛岸英革命家祝寿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群仙祝寿图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千万不要给我祝寿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