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集美学村的先生们》引来好评,而《厦门大学的先生们》围绕厦门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30余位教授,钩沉过往,呈现当下,满怀敬意,充满温度。是同类人物写作中的上乘之作。
当年的厦门大学私立创办,完全是因为陈嘉庚先生热心乡梓教育所致。但大学创办不易,办出特色,办出影响,成为一方学术重镇,不断栽桃植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更为艰难。在前一段时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许多画面和不少人物,都与北大有关,与北京的诸多教育机构有关,当然也与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厦门大学地处东南八闽之地,不是京华重地,不是长江口的大上海,也不是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甚至在战火纷飞的八年全面抗战的艰危罗月,她也不曾迁移到大后方去如同昆明的西南联大、重庆的中央大学、甚或成都的一些教会大学。而是坚持在福建的长汀山城,这样的坚持办学弦歌不辍,似乎就少为人知,而为大家所熟知的多是西南联大。更何况,大家对于厦门大学的刻板印象,往往来自于关于鲁迅的诸多文本,鲁迅虽然在厦门大学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因为他的巨大影响力,他对厦门大学当时办学环境的诸多看法,令人一想起当时的厦门大学,当时的校长林文庆,当时的有关教授顾颉,当然还有介绍鲁迅来厦门大学的林语堂,还有逼迫鲁迅不断搬迁居所、宿舍里的两个灯泡要摘走一个以避免“浪费”的刘树杞,……陈满意对这些教授,依据大量的可靠资料,不偏不倚,客观从容,删繁就简地展示这些教授们的一生行状,在厦门大学的点点滴滴,让大家得以立体全面地走进这些似乎早已尘封的知识分子,着实令人钦服。
当年的大学教授,流动性强,变动不居,从此校到彼校,本属正常。但学校之间的竞争,学校之内的纠葛,有地域的色彩,有学科的偏见,有政见的不同,有各种势力的操弄。教授也是人,身在其中,很难置身事外,不管是人文学科的教授,还是理工农医的教授,都非桃花源中人。但一些教授,因岁月的淘洗,时间的流逝,其生平事迹,道德文章,早已经湮灭无闻,也许有些八卦琐闻或者文科教授的香艳旧事,还偶尔被人提及,但诸多从事自然科学的教授们大概也就只限于本领域内的从业者知道一二。陈满意讲到了秉志教授从东南大学到厦门大学后的作为,说到了特立独行的朱谦之教授,曾是活跃在五四运动一线的名学生。科学家余青,来自泰州的海陵才子缪子才,更有即使在苏北也似乎早已经被遗忘的张星娘教授,他的父亲叫张相文,是提出秦岭淮河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人。陈满意还提到了一些教育家,如孙贵定、杜佐周、朱桂耀、毛常、朱君毅,看似陌生的名字背后都是故事多多风光旖旎之人呢。
陈满意的《厦门大学的先生们》还提到了当年在厦门大学的一些外籍教授,如艾锷风这位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人。这位德国人专攻美术史、哲学史,与林语堂兄弟、顾颉刚、陈衍、陈万里、吴宓等多有交往,与鲁迅也有接触,季羡林教授是他的学生,但季羡林认为他“教书并不认真,也不愿费力”,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外籍教授,对泉州的双塔兴致盎然。他在1944年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他的夫人夏佑和是启功的学生。还有来自法国的汉学家戴密微,戴密微被认为是法国“汉学三杰”之一,谢和耐是他的学生,他曾长期在越南生活,也对中俄之间的交往很感兴趣。戴密微经孙贵定的引见来到厦门大学,与艾锷风合作撰就了《泉州双塔中国晚期佛教雕刻研究》。戴密微有一位学生名叫林藜光,林藜光帮助罗常培完成了《厦门音系》。以艾锷风、戴密微为代表的外籍教授在厦门大学的活跃存在,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这所大学的开放包容与国际视野。
陈满意的《厦门大学的先生们》也客观冷静地说到了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邓萃英,比较清晰明白地道尽了邓萃英与厦门大学的校主陈嘉庚之间的分歧与纠葛,并没有全盘否定邓萃英的首任之功。对于林文庆这样的在厦门大学私立时期担任校长最长时期的人物,也不是或过于溢美,或熟视无睹,而是力求全面还原这样的一位人物,即使他别离厦大到了新加坡,但念兹在兹的还是厦门大学的一草一木,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一生尽心教育事业,厦门大学怎能忘记他呢陈满意不吝笔墨讲述了萨本栋教授主掌厦门大学的呕心沥血艰辛备尝,称他为厦门大学的梅贻琦。陈石遗、洪深、施蛰存、孙伏园、沈兼士、台静农,多为世人所知,但他们与厦门大学的渊源,许多人并不知道。至于洪深是洪亮吉之后,他的父親是被处以绞刑的洪述祖,香港的影星洪金宝居然是洪深的侄子,虽然也有耳闻,但陈满意对其间关系如此密切的求索,倒还是很有趣的秘辛。洪亮吉曾经是探花,他与早早去世的黄仲则也是好朋友,当然也是同乡。杨武之教授是数学家,也曾在厦大任教,他的儿子就是诺奖得主杨振宁。邓以盐教授也是安徽人,他的儿子是邓稼先。当今女作家严歌苓的爷答严恩椿也曾在厦门大学教书,在华盛顿大学读政治学的严恩椿与杨振宁指导过一个学生的论文《清代中枢政制探讨》,这个学生的名字叫丘镇英。丘镇英的儿子是丘成桐,他刚刚出版了一本书《我的几何人生》。陈满意还提到了一个教授郦承铨。郦承铨的夫人甘汝艾是南京熙南里甘家的后人,郦承铨写给甘汝艾的信札,情感炽热,恩爱非常。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许多内容也都发生在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的先生们》的序为如今的厦门大学教授谢泳所写,虽很简短,但意味深长,非敷衍塞责之文,让人想起书中提到的李笠教授、朱谦之教授,不禁遥望南天,云水苍苍,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