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洁 张玉梅 杨雪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收诊治的80例心血管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选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患者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应用
心血管内科主要对各类心血管基本进行治疗,患者主要为中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血压高、心律不齐等。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特点,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则会给患者身心健康构成威胁[1]。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也得到发展,促使医疗护理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治疗护理要求也更高,不仅要符合患者治疗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护理质量要求。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应用中,该护理模式会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和专项护理等,以此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就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患者所实施护理方法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7月~2021年7月时间段,选择我院接收并诊治的心血管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40例。研究组中有男30例,女10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3.26±4.75)岁;其中患有高血压20例、心律失常8例、心绞痛9例,心肌炎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38±4.83)岁;其中患有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7例、心絞痛10例、心肌炎5例。对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分析后,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具有研究价值。
纳入标准:(1)已确诊为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不存有沟通、认知等障碍。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类疾病、恶心肿瘤等;(2)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差;(3)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1)设置整体护理理念:将优质护理理念融入在患者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高是心血管患者护理质量。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护理,主要集中在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资源和生活护理等。在各个环节中,需要医护人员从患者利益和需求出发,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恐惧,促使其早日康复。(2)饮食管理:开展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饮食管理中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全面性,之后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完成后,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促使患者能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告知患者多饮用温水,这样可加快其胃肠蠕动速度,可对便秘起到预防作用。(3)实施具有持续性的护理培训: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病程长、预后较差等。因而护理工作量也会相对较大。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则要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中首先要明确其主要职责,以此为后续护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4)心理护理:对心血管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治疗十分有必要。这是因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并不重视,还容易出现误解,进而引发医患事故,最终使得患者处于负面的情绪中,对其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情况的不断了解,对其进行合理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做有助于提升医患之间的良好配合,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病情管理: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病情的观察,并对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师生监督。在选用药物方式治疗期间,要对各个药物有效性、不良反应等予以高度重视,之后将患者具体情况记录下来,以此可为主治医生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最后,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开展此类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工作,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患者行为,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其中,护理满意度主要有三个层次: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护理效果评判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予以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予以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由表1得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要高于常规护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合表2得出,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满意有25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仅3例,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中17例患者为满意,10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度6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发病率[3]。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仅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保证患者治疗效果[4]。
结合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则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中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增强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死亡率[5]。
因心血管疾病较为严重,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生理上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其心理治疗,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改善,切实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随着研究治疗工作的推进,现已出现多种治疗模式,且临床应用效果较高。但在护理标准方面是缺少统一,在护理未有效开展下,容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加之中老年患者在性格和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护理工作开展增加一定的难度,同时护理工作量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疲倦工作状态,会使护患之间关系变得紧张。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我院开始在心血管内科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方法,将其应用在心血管科室护理工作中,首先需要护理人员熟料掌握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參考文献
[1]王绿花,王梅华,陈燕春,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4):481-483.
[2]赵玲.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与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9):221-222.
[3]贺兴萍.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健康大视野,2021,29(2):172-173.
[4]苏红.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药界,2020,19(4):6.
[5]田俊.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