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尝试

2021-05-30 16:35廖美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尝试表达表达能力

【摘要】本文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建议教师从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梯次训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达能力 教学尝试 语言 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11-02

阅读指向表达已经成为时下语文教师的普遍认识。语言表达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表达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包括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文本教材为凭借,挖掘恰当的表达训练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同时,教师要认识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学生的语言表達规律,设计梯度式训练,才能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逐步提升表达能力。

一、多样朗读,积累语言,奠定表达基础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优美,表达独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带领学生反复读课文,以让学生在读中内化、积累语言,形成丰富的语言储备。长此以往,学生就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语言,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在表达运用的时候自然就胸有成竹,有效避免了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等现象的发生。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为例,这篇散文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话的开头都直接点明了这个季节最美的时刻是什么,接下来就围绕这最美的时刻进行描述,寥寥数笔就把四季的美丽景色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读起来令人感到饶有趣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感受四季之美,笔者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其次,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四季之美。以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句话为例,在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仔细感受怎样才能把春天最美时刻的景致读出来。随着多次朗读感受,学生感悟到了开始的部分要读得舒缓一些,声音要轻一些,这样才能把黎明的安静读出来,特别是“一点儿一点儿”这个短语不仅要读得轻一点,还要读得慢一些,这样才能把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夏季最美的时刻,根据这段话的特点,笔者让学生采取对比读的形式,把“明亮的夜”与“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中不同的美丽景致读出来。就这样,笔者依据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汇报展示的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我是春天,春天最美是黎明……我是夏天,夏天最美是……促使学生始终带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烂熟于心,最终内化、积累语言,为将来的语言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一旦掌握了语言,就掌握了认识事物的工具,进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的发展。

二、抓住关键,理解语言,降低表达难度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基础,但是,如果学生对于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毫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那么他们在运用时就会存在障碍。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语言,从而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全新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中《繁星(一五九)》这首诗,如果学生对诗中描写的内容一点都不理解,那么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语言,也不会运用。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困难点入手,带领学生解读这首短诗,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中的语言。这首诗中学生感到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天上的风雨”“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想象,学生由“天上的风雨”想到了“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由“心中的风雨”想到了“困难、挫折、痛苦……”。但这些只是学生的想象与对文字字面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短诗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还要向学生补充拓展关于作者冰心的生平资料:(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11岁的冰心而言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结合这些资料,学生明白了“风雨”在诗中不仅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可见,教学《繁星(一五九)》这首短诗时,教师只有从理解层面帮助学生理解“风雨”一词所表达的真正意思,才能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以及诗词所表达情感的认识,为今后从表达层面运用这些词句进行表达奠定基础。

三、关注形式,品析鉴赏,促进语言建构

赏析教材文本中的精彩语段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语言,学会欣赏和运用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中的语言、修辞、句式、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让学生从语言品味和鉴赏中感受到课文表达的特点和妙处,进而习得表达方式,为自身建构和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今后在表达的时候才会自觉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形式。

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值得品味的地方进行语言鉴赏性阅读。这样,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把握本课中值得品味的语言点是什么。鉴于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学生找不到值得欣赏品味的语段也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果找不到让自己感到特别优美的词句、句式或者修辞手法,就请考虑文本中描写的语言生动之处,也可以考虑文本中用词准确之处。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值得品味赏析的内容,比如“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没有……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中“那么……那么”“一顺儿……一点儿”等词语的运用把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极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巴住墙。”这些句子中“触、巴”等字的运用准确地描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仔细品味和鉴赏这些词句,并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造句,就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

四、读写结合,多维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常见训练形式,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到读中有思、以思导读,再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写”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思写结合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读写结合不是只有仿写一种形式,补写、扩写、读后感、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等都属于读写结合范畴,具体运用哪一种写的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来设计。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一文,这篇课文在段落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每段话都是围绕着关键语句展开。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赏析这样的构段特点和作用,再仿照着文本中的构段形式写一写“公园一角”“街心一角”等。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文中连续性观察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花园里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教学《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等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具体采用哪一种读写训练方式,需要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而定,只要能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意味着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写任务设计、读写活动时机、读写情况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广泛的读写训练活动中提升阅读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多方面,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开展语言表达训练活动,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兰.安排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2021(39).

[2]黄凤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9).

[3]金鑫,陈航.搭建语言支架,提升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21(15).

[4]卢木清.小学语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57).

[5]冯栎钧.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目标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1(6).

[6]郭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家长,2021(8).

【作者简介】廖美清(1979— ),女,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朱砂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學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教学尝试表达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