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角下农村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2021-05-30 14:37钱燕萍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

钱燕萍

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对初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效果,还要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以学科育人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高质量课堂.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无论对于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小学数学都属于基础知课程,而初中则是数学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针对农村学生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小学数学知识点,为初中数联系,根据农村学生成长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在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点的过渡,以此强化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35-0038-02

部分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能力较强,也能够明确数学相关知识点,但却在进入初中后无法适应教学模式,出现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厌恶数学这门学科的情况.引起此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多为教师未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导致农村学生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小学和初中数学知识差异过大的想法,从而诱发学生不自信心理,认为自己无法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本身是基于小学数学知识所进行的拓展,实际过程中,只有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

一、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

1.切合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成长规律

初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自身职责,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对农村学生的研究来看,其生活习惯和环境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也有着些许不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能够为学生直观的展现初中和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落实学科育人理念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众所周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是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开展教学衔接也能够帮助农村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更快的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更为健康、活跃的课堂中开展学习.另外,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教师需在做好初中數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与农村学生共同度过知识的“过渡期”,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教师也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秉持新型教育理念,落实教学衔接工作,进而从根本上强化教学有效性,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2.实现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延续和承接,在巩固农村学生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农村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展学习.许多农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学生更易掌握知识重点.而直到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逐渐变得复杂,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初中数学知识时,难免会因为难度过大丧失学习兴趣.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重点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利用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点中潜在的奥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中小学的过渡阶段做好数学知识学习,从而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农村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1.深度解读教材衔接性,打造高质量课堂

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前,需掌握小学知识与初中之间的联系,有意识的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教学,在为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保障教学衔接质量,使农村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展学习.实际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初中数学中涵盖许多小学知识点的延伸,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新旧知识结合,以此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有理数》数学知识教学时,需明确学生“负数”相关知识点,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过关于负数的相关概念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复习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提出生活中较常出现的课程相关问题:“负数是否应用在生活中?如果有都运用在哪?”许多农村学生并未积累过多的生活经验,对于负数知识点了解也不够深入,无法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列举相关案例进行逐步引导,如天气预报中会显示每日天气是零上或是零下几℃,假设今日天气是零下℃,0℃便是原始点,在温度记录过程中可将当天温度作为x℃,零下这就是-x℃.此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通过更为系统学习完善自身发展.而这种教学方式也达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目的,以拓展知识范围、丰富知识内容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2.优化教学衔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期阶段,为便于学生理解,此时段教师所开展的数学课堂大多以浅显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形成初步认识,但却无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中存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也就是为何许多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却无法跟随初中教师教学节奏.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特点,教师需根据每位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让教学内容的编排能够体现知识本身的特点.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考察学生是否存在小学数学知识问题,因中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衔接是在小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所开展,如若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入,那么教学衔接也就失去其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分层教学方式,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帮助学生丰富数学知识储备,并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建立中小学教学衔接,实现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同时,许多农村学生缺少父母关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注意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学科育人的角度多方面关注学生成长,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3.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衔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中,为人们提供较大便利,教师在教学期间也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多媒体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打造趣味性课堂,使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另外,初中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齐心较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多媒体设备正符合学生成长特点,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每位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才开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时,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适于其发展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开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程教学时,可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统计图形成初步认识,回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初中数学知识.而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折线以及条形统计图,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拉近学生与知识点 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在学习過程中产生厌烦心理.在为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同时教师还需组织学生思考:“每一种统计图都有着它的特点,而不同统计图更适合哪些数据,又需要采用何种统计方式呢?”以此方式作为新的统计图教学开端,也就是扇形统计图,便于学生接受,使其明确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此教学方式达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目的,也让学生更明白初中数学知识只是在小学知识基础上所做出的延伸,难度并没有学生设想那么高,培养学生自信心,避免学生遭遇学习困境丧失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中小学教学衔接的数学课堂模式下,开展有序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数学科目所涉及内容较多,随着学生成长知识难度也会相继增加,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教师需利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方式为学生打造高质量课堂,帮助学生克服小学和初中数学知识中存在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快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初中数学知识.另外,教师需重点关注农村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玥.基于数学能力发展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教师博览,2021(18):67-68.

[2]赵爽宁.思维发展下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4):92-93.

[3]杨兴健,蓝岚.中小学数学衔接应加强三方面的训练[J].广西教育,2021(13):56+69.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中小学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