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捷
【摘 要】生产制造企业的物资采购数量大、金额高,是产生企业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高效、严密的供应链体系,并配套相应的风险管理。论文从实践出发,研究制造企业物资采购供应链权责的分配,以及关键风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并通过风险识别与监控,不断优化与完善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
【Abstract】The large quantity and high amount of material procurement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enterprise risk, so an efficient and strict supply chain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management should be supported. Starting from practi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upply chain of material procure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key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enterprises i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improved.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链;风险控制;风险识别;风险监控
【Key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risk control;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F406;F2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049-03
1 引言
面临日趋竞争的市场,为统筹供销优化效率,对于日常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制造企业多采用自主招标形式。对于中型制造企业物资采购,采购金额大、采购体系不完整、决策机制不健全、购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造成采购工作管理难度大、纰漏多,衍生出价格管理失衡、对标不明确、货权与质量交接模糊、收付款异常、内部推诿扯皮、岗位腐敗滋生等一系列问题[1,2],大幅增加采购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经营负担。
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以中型制造业企业为模型,重点探讨企业自主招标中如何控制原料采购风险,建立健全供应链风控体系,优化采购效率。
2 供应链体系中的岗位与职责分配
风控管理体系强调从规章制度管理方面,对采购供应链重大关键的环节进行机制、流程固化管控,让供应链所有岗位依据规章制度有效运行。
本文对一般中型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涉及的必要管理部门划分如图1所示,以对整个供应链流程进行分析,将流程中的独立职责进行划分。在整个供应链中,根据工作要求对部门进行岗位划定,建立权责体系。简要列举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各部门职责:
①计划部:根据市场预期核算未来开工月生产效益,平衡原料采购需求与产品销售数量,下达原辅料采购计划。
②财务部:编制采购资金预算、采购成本核算,货款及费用的收支。
③市场部:收集市场信息、采购渠道,对采购定价进行合理性判断,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等。
④客商部:供应商的资质审查、授权,定期维护。
⑤采购部:制定采购策略,招标与开标、评标方案,签订采购合同。
⑥风控部:合同条款的审查、合同争议的处理等。
⑦物流部:采购中物流装卸货、货物交付等。
⑧仓储部:接收合同交付的货物,以及货物的出入库,货物的盘点。
⑨质检部:货物质量检测与验收。
⑩稽查部:依据公司制定的制度、流程、风险清单,对供应链全流程进行事后审查。
各部门中,根据相应工作需要设定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工作内容,按岗位设定职责、权限。如果有条件建立ERP体系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可将岗位及权责直接通过指令编制在ERP的流程中,通过整个ERP流程运行供应链。
3 供应链中主要的采购风险
根据采购供应链中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同,从中型制造业企业实践分析,供应链内部管理主要面临的重大风险有:
①计划风险:计划管理人员对生产企业开工负荷进行提前安排,依据是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因此,对未来市场预测的准确度和生产开工计划的匹配性是生产企业未来开工盈亏的重要风险点。
②供应商风险:供应商的违约行为带来的采购风险,如物资采购合同签订后,不按期交付货物,或部分劣质供应商存在假冒伪劣、违约等行为。
③采购策略风险:对既定的计划安排,如何制定采购策略,如采购的方式(公开投标、询比价、独家采购等)、供应商范围的选择、定价的方案、付款的方式等,是整个采购环节风险的核心环节。
④货款与质量风险:货物与货款的交接约定,质量的验收依据、化验标准以及争议的处理方案等。
⑤岗位廉洁风险:不同岗位职责的人员职权不同,存在不同的廉洁风险,如人为制造“量身定做”的采购需求,刻意推迟采购需求时间以制造应急采购等。
4 建立供应链中的风控体系
供应链体系建立后,采购工作均依靠此体系运行,但是无法靠规章制度和固化流程来规避所有风险,针对上述列举的岗位和部门存在的诸多风险,从采购实践经验出发,根据风险点和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建立跨部门、多角度的管理体系。
4.1 采购物资的标准化体系
通常制造业企业采购物资有大宗商品、辅料助剂、大型设备、备品备件、办公用品等,品类杂多,可用参照的国标质量标准多。物资质量标准、化验标准有分歧,是采购中货物验收、价格对标的风险根源。为了能够精准评价价格、对标市场、质量管控等,应先建立企业内部的标准化物资质量体系。
通常体系建立的形式有,将所有物资分门别类,然后进行有序编号,每个编号只对应一种物资、一种品质标准。以其中一项为例如表1所示。
标准的物资质量体系建立后,就形成了“一物资、一品质、一价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内部、外部对采购物资质量的认定就不存在歧义,避免了质量纠纷,可以有效管控质量引起的相关风险。
4.2 原料、产品、加工费的价格评估体系
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结合当期采购、加工、销售3个环节进行生产分析,以预估未来生产的净利润及现金流等情况。因此,需科学建立原料、产品、加工费的评估体系规避计划编制风险,即对生产企业所需的原辅料材料未来价格走势进行预判,预估生产成本;根据设备损耗、服务采购、人工成本等核算加工费用;根据生产的产品未来销售价格走势,预估产品销售价格。综合以此评估未来生产效益边际,确定开工负荷,编制相应生产计划。
4.3 供应商管理体系
供应商的渠道、产品质量、技术服务、企业信用等对企业采购的优质供应链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单独的客商管理评价体系。
①供应商审查的全面性。在对供应商(含物流服务商等)管理上,不能仅限于其是否能供应产品,应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包含品牌、规模、运行稳定性、财务状况、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进行多维度考察。例如,采购商品为国家管控的特殊品种,如危化品、易制毒品、高压力器材等,更要建立相应的单独评价考察机制[3]。
②建立年度供应商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度或固定周期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再次全面考核,建立“从优到差”的评级评价机制,对于评级优秀的供应商,可作为合同总采购方式、合同价格、收付款等条款参照。
③供应商清单的建立。对公司物资采购进行梳理,对重要性不同的物资设置不同的供应商级别要求,并建立对应的供应商清单,并按以上考评机制不断进行考核和优化。
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有利于不断优化供应商清单,剔除劣质供应商,形成优质供应渠道,可有效防范或不断降低供应商供应能力不足、信用不足等行为带来的风险。
4.4 采购策略的管理体系
经计划部门对生产负荷进行平衡后,下达采购计划。通常由采购部门拟定采购策略,策略内容主要包含:当期市场行情、库存策略、招投标方式、潜在供应商范围、定价方案、付款方式等。采购策略是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核心风险环节,因此有必要建立策略管理体系[4]。
①采购策略内容会审。由市场部门、客商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分别对采购方案的当期市场情况、库存情况、供应商范围、付款设置、法律条款等方面信息进行合理性论证、会审,并签订采购策略会审意见、提报企业高层最终决策。
②采购策略制定与执行的分离。根据上述签批的采购策略方案,指派采购执行团队进行具体操作,实行策略与操作分离。但策略与操作分离也有弊端,容易产生前后信息不对称,牺牲效率,需根据企业采购规模另行评判。
4.5 供应商授信评价体系
采购业务中,货款的支付是风险重要环节,不同企业可根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行业地位,结合内部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进一步考核、进行授信评价,评价内容更加侧重供应商的财务情况、银行信用、企业信誉、行业地位、第三方评估等,根据考核结果列出预付款授信清单及授信额(见表2)。
4.6 廉政教育体系
无论如何设置供应链中各岗位的职责与职权,都无法完全规避职工的个人廉洁风险。针对个人廉洁风险,需开展风险流程防控与个人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由主管教育的人资部门设定思想教育内容、员工教育档案。
4.7 其他管理体系
生产企业还可结合企业实际风险情况,设置货权、仓储、收付款等管理体系;涉及资本市场业务,如期现套保,还需设置相应配套的期货交易操作以及止盈止损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企业,适宜配套ERP系统,将以上所有管理方式植入ERP中,让每个环节权责清晰明了。
5 风险体系的识别与监控
检查、回顾是风控体系识别与监控的重要手段。由风险管理部门对既定的管理体系执行情况按月度(或季度或年度)进行检查。检查回顾工作的重点为:上述风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严密或已暴露出的纰漏。
稽查部门应着重分析企业的全供应链环节中的岗位、职责、权限、流程等设置的匹配性,结合既往发生的纰漏或同行业借鉴,分类划定风险等级形成“风险清单”,依据“风险清单”在实际应用中建立前期预防、执行管控、后期回顾的管理方式。本文就企业原辅料采购中的关键环节举例如表3所示。
形成风险清单后,由稽查部门负责依据清单逐项对每笔采购业务进行审查。根据企业每笔业务的执行反馈,进行不断优化与更新。
6 结语
供应链体系的风险控制关乎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利润,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做好供应链风险控制,需在供应链体系中分角度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监控,加以不断的优化与改进,这样可以不断强化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抗击能力,为生产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永福.企业采购风险类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4):136-138.
【2】范江东,王天根,张明明.物资招标采购風险防控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6):28-31.
【3】刘霂.采购中供应商选择的风险问题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13(97):93-97.
【4】戴宾,王晶晶,李建斌.责任供应链中的采购与市场定价策略决策[J].管理学报,2017,14(8):1236-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