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供给侧改革模式下 柳州市“产教融合城”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发展探究

2021-05-30 10:48范桂佳喻媛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范桂佳 喻媛

【摘 要】本文分析柳州市专业集群化布局调整研究背景,以及柳州市“产教融合城”产业学院和职教集团发展优势,基于产业供给侧改革模式提出柳州市“产教融合城”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职业院校错位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城/园区—产业—专业”集群;立足当地高端智慧产业调整办学定位,推动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立足高端智慧产业需求,营造良好高端智慧就业环境。

【关键词】产业供给侧改革 产教融合城 高端智慧产业  布局调整 专业结构 专业集群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035-0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深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柳州市响应党中央决策,在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供给侧结构质量和效率方面不断创新,同时在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开展产教融合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发展方面也做了对应布局调整。本文就柳州市“产教融合城”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发展进行探索。

一、柳州市专业集群化布局调整研究背景

(一)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广西高职谋求特色发展的意识增强

据微软&安永、清科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7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加快落地应用探索,基础层、技术层企业开始向应用层下游渗透,人工智能产业化前景向好,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见图1、图2)。广西高职院校积极开设“人无我有”专业,在专业布局上谋求特色化、差异化。2016—2020年增设专业中,80%专业增设前控制布点数少于10个,17%专业填补布点空白。广西高职新设专业如导航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农业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茶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城市管理、中药制药等,与广西区域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结合紧密,广西高职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和应用情景,正谋求提供更全面综合智能化谋求特色发展的解决方案。

(二)区内高职欠缺布局新兴专业、跨学科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目录(2021年)》中共有89个二级专业类、744种专业,广西高职已开设87个专业类、283种专业,专业类覆盖率达到95%,专业覆盖率达到56%。未覆盖专业包括4类:一是如宗教等社會需求小的冷门专业;二是如核工程类广西高职开设能力不足的专业;三是部分和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专业;四是如海洋资源与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与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这类专业通常需要培养适应社会新需求的专门性、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第四类专业布点偏少,造成这方面高层次人才供给侧不足,影响广西新兴产业发展。广西高职院校应及时跟进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顺应需求布局新兴专业、跨学科专业。

(三)区内仍存在盲目开设、迎合热门等不合理现象

调查发现,2016—2020年广西各高职院校在短时间内大量增设如物联网工程、金融工程等专业,造成人才供给侧短期内过于集中,而广西产业需求侧容量有限,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人才培养质量更堪忧。在财政投入不足情况下,部分高职办学策略定位在增设与三产相关、办学成本低、收费较高的经管、工学、文学和艺术类等热门专业来维持运行成本,未体现学校的优势特色所在。不合理增设专业的后果很快显现,某些专业被停招甚至撤销。

(四)广西中高职生源质量下降,面临高校扩招与高考生源萎缩矛盾

根据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数据,高等教育市场待洗牌,一本院校面临生源质量竞争,二本、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面临更严酷的生源数量竞争。随着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各高职均面临生源和高考生源萎缩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招生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五)柳州市专业集群化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柳州市专业集群化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瓶颈。第一,柳州市职业院校布局长期存在一校多牌、县职校薄弱、散小校较多、职教资源布局结构缺乏科学规划、集团化办学优势淡薄、职教办学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第二,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柳州市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产业定位及专业群设置未建立产业链、产业系、专业群间的逻辑关系。第三,国内职业院校未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由于专业退出机制涉及教务、人事、招就、资产等多方利益,加上部分高校将院系办学规模与拨款等事项挂钩,再加上专业退出涉及教师安置人员分流问题,高校很少主动撤销专业。

二、柳州市“产教融合城”产业学院和职教集团发展优势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产—教—城”融合区

顶层设计分阶段建成3个“产—教—城”融合区并扩展到全城,实现柳州市职业教育从规模到质量的变革。2008年在柳东新区同步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园与柳州职业教育园,分阶段建设“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柳东新区、河西工业区和北部生态新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同时将“产城互融、资源共享,园校互融、校企共建”的成功经验扩展到全城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中。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柳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柳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柳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2015—2020)》《柳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方案》等政策文件,累计投入上百亿元资金,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深化高端智慧产业产教融合发展,形成协同育人平台

截至2021年,“政校企联盟”坚持协同发展理念,在行业参与下成立“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等十大职教集团、柳州现代学徒中心[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等12个现代学徒中心、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9个特色产业学院及16个千万元设备值实训基地、17个技术应用及推广中心和22个“大师工作室”,进行全方位共建、共育、共管、共享“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和推动柳州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见表1、表2。

(三)遵循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分布规律,梳理高端智慧产业和专业群逻辑关系

站在高端智慧产教融合视角,将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融入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优化,高职教育与高端智慧产业分属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全要素的融合应围绕培养和再造高素質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展开。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攻关期,以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产业不断壮大。柳州市高职教育坚持开门办学,把握高端智慧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面向产业办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实现与产业同频共振。具体见图3。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群。

国家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

发展型专业: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智慧旅游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维护。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能装备技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自动化控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形成以为高端智慧专业群为核心、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布局。

三、柳州市“产教融合城”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职业院校错位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城/园区—产业—专业”集群

2017—2020年,柳州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链,不断调整优化形成与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截至2021年2月,已建成中高职一体的17个“产业—专业”集群,开办涵盖财经商贸、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文化艺术、教育、土木水利、医药卫生、公共管理服务、轻纺食品、生活服务等12类220个专业招生,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7个,自治区级优质/特色/示范专业66个。同时按照“统、强、补、建、退”链的专业优化思路,对全市专业进行“统链”,围绕优势专业“强链”,缺失专业“补链”,战略性新兴专业进行“建链”,对不适应发展需求的文秘、钳工、模具制造、园林技术、中华茶艺、市场营销、焊接技术等40个专业“退链”,实现退出专业占原专业总数的1/4的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工业机器人、农村医学、无人机操控与维修、船舶驾驶、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康复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等54个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超额兑现45个此类专业的任务数。建成60个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适应柳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具体见表3、表4。

(二)立足当地高端智慧产业调整办学定位,推动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布局调整和专业优化期间,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好办学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围绕柳州市构建“5+5”产业发展格局,做强汽车、机械、信息、铁道交通等主干专业集群,改造提升钢铁、日化、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专业集群,拓展互联网金融、民俗运营、健康养老、观光农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柳州市3所高职均开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均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均开设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专业,在社区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布局上尚属空白。对照“产—教—城”融合目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布局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群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大力发展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产品开发、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国家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专业布局调整撤销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侧重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建筑消防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等社会服务能力强的高端智慧专业集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形成适应柳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大职教”格局。具体见表5。

(三)职业教育立足高端智慧产业需求,营造良好高端智慧就业环境

围绕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科技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相关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和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推动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培育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产业。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建立人工智能企业与用户合作的“产学研用”联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制定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奖励补助政策,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人工智能领域内企业的扶持,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超过6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地高端智慧产业工作,每年开展社会企业培训服务不断攀升,2019年达 290987人次,3个园区年产值超过2000多亿元。学生就业创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提高,2017年至2020年,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均不低于85%,初次就业起薪平均为3658元,其中1所高职2020年毕业生平均月薪达4980.47元。到2020年各职业院校创业人数达280人,与2019年273人相比,增长2.56%。2021年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广西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建设单位1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6所(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交通学校、广西商业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1所院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50强称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所院校获“国际影响力五十强”称号(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和示范专业50余个。

总之,为适应供给侧产业结构性改革,柳州市通过创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立足本地高端智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调整办学定位、推动学科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探索性解决了职业院校在错位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城/园区—产业—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瓶颈与困惑,在职业院校高端智慧专业集群化布局调整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检视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2]郭雷振.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演变:兼论目录对高校专业设置数量的调节[J].现代教育科学,2013(2).

[3]林蕙青.实施新本科专业目录扎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4]邓泽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5]刘小强.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修订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6]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柳州市职业教育2020年度质量报告[Z].

[7]柳州市教育局.柳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2015—2020年)[Z].柳教职成〔2015〕1号.

[8]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方案[Z].柳政规〔2018〕65号.

注:柳州市职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上半年立项课题“柳州市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模式和路径探析”(2021ZJ-A06)

【作者简介】范桂佳(198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市教学设备供应站副站长,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喻 媛(1980— ),女,湖南长沙人,工程硕士,柳州市交通学校物流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港口物流。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