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治疗介入农村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工作研究

2021-05-30 06:51:26刘世冬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摘要: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表达更多的情感,而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中的一类,绘画相比语言来说更能表达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文章阐述如何利用绘画治疗的方法,配合社会工作的技巧帮助农村自闭症儿童改善其自闭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自闭症儿童;绘画治疗;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1 绘画治疗的内容

1.1 绘画治疗的概念

绘画治疗是指运用绘画的形式治疗心理问题,这种心理治疗模式的探索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Margaret Naumburg(南伯格)提出精神分析取向、注重个体内在动力的美术治疗方法。此方法强调患者自觉、自发进行描绘,并鼓励患者对绘画作品加以联想与自我剖析,是一对一治疗关系的重点[1]。

1.2 绘画治疗的作用

绘画治疗是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艺术疗法,是利用图画来帮助服务对象释放情绪,进而达到控制偏差行为、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通过这一治疗手段,接受治疗的对象能够冲破束缚,获得能量上的解放。在心理层面,绘画治疗具有调节心理状态、促进情绪宣泄的功能。对于那些压抑自己情感的服务对象而言,绘画治疗能够让他们通过绘画将情感宣泄出来,从而激发出服务对象内心真实的想法。在人际交往方面,绘画治疗能够改变服务对象的表達方式,提高服务对象的语言沟通能力,是透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来表达服务对象的情感和思想,进而解读服务对象的内心。在成长方面,绘画治疗具有发现自我、唤醒自我的功能,在发掘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时,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加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更能唤起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这是发掘服务对象优势的方法。

2 相关概念

2.1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指的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2]。个案工作是早期服务于案主的一种方法,是为案主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案主和案主家庭解决问题、减轻压力以及增强对生活的自信。

2.2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出现于3岁前的发展性障碍,它会影响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社会互动,进而影响儿童的表现。此外,自闭症通常还有以下相关特征:重复活动和刻板运动、排斥环境或日常例行活动的变化以及对感官体验有异常反应。同时,关于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学界认为自闭症儿童是确诊为自闭症的0~14岁儿童[3]。

3 绘画治疗对农村自闭症儿童的价值

绘画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发泄情绪的工具,它能激发出儿童潜意识里的感受。随着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许多农村父母被迫与子女分开。由于缺乏沟通,处于成长期的儿童缺乏关爱,没有得到正确的生活教育,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农村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反映出其潜意识层面的想法,可利用绘画治疗将潜意识层面的想法视觉化,让农村自闭症儿童放心大胆地将绘画作为自己的沟通工具,使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对自己带有任何偏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认知、真实地表达情感。同时,这个过程还可激发其绘画的创造力,培养农村自闭症儿童的兴趣,丰富农村自闭症儿童的生活。

4 绘画治疗介入农村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工作

4.1 个案基本情况

小杨,女,9岁,就读于某小学四年级,从小与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迫于生计,父母在小杨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看望她。小杨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同时,小杨也很自卑,整个人都没有自信,每天放学后只待在家中,很少出门与村里的孩子玩耍。

社工通过与她同班同学的交流,发现小杨经常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学校,甚至有同学说看到她手臂上有几道像是被割伤的疤痕。平时同学叫她一起玩耍,她都表现得很抗拒,同学都说她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就不愿与她交谈,也不叫她一起玩了。学校老师也曾与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鼓励小杨说出心事,但每次的面谈都以失败告终。

村里的人都了解小杨的性格,平时也会在私下谈论她,有时在小杨放学回家经过村口时,村里的婆婆就会让小杨不要整天待在家中,多出来走动走动,刚开始小杨还会应一声,但后面就直接拿纸巾塞住耳朵,当作没有听见。平时爷爷奶奶很忙,几乎都是早出晚归,所以爷爷奶奶对小杨的心理健康缺乏关注。并且在老一辈人看来,只要孩子不生病、有饭吃、能上学就可以了,其他方面不重要。即使认为人际交往很重要,但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小杨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里、学校这两个地点来回穿梭,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

4.2 个案诊断

掌握个案基本状况后发现,小杨明显存在自闭症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第二,由于严重缺乏父母的关心,性格内向孤僻,严重抗拒与人交流。第三,用纸巾遮住耳朵,排斥身边环境。第四,每天做着刻板的活动,做着同样的事情。

针对这些特征,可以确定小杨确实属于自闭症儿童且有抑郁倾向。从小杨手臂上的伤疤也能了解到小杨面临一定的危机。

4.3 绘画治疗介入个案工作的过程

4.3.1 制定服务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绘画治疗帮助案主消除生命危机,增强自信心,实现回归正常儿童生活的目标。第一,针对小杨的问题,与小杨建立关系。通过绘画帮助小杨将内心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激发小杨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绘画的形式鼓励小杨打开心扉、与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小杨的沟通能力。第二,在小杨同意的情况下向身边的人展示她的绘画作品,改变身边的人对小杨的看法,增强小杨的自信心,消除小杨的自卑心理,进而使小杨更好地适应身边环境。第三,与小杨家人、同学以及老师建立合作关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使接受绘画治疗的小杨能够更有效地冲破束缚,利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用考虑其他压力,更大胆地表达自己,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想法。

4.3.2 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介入前期,建立关系、收集资料。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通过访谈的方式收集案主平时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以及行为方式方面的信息。通过绘画游戏(你画我猜)与小杨互动,尽可能地接触小杨,取得她的信任,通过访谈询问小杨,了解她患自闭症的原因。

介入中期,服务计划实施。针对小杨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减少小杨待在家中的时长,进而培养自己的绘画能力,而后利用自己的绘画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优势,增强自信心,从而实现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目标。社工每周周末与案主交流,并在绘画活动中鼓励案主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主也逐渐减少待在家里的时间,把生活中多余的时间用于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既能增加案主与人交往的次数,又能改善案主与人沟通情况的目标。

介入后期,跟进服务、效果评估。根据小杨个案服务实施情况,观察小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若小杨的问题没有被有效解决,无法实现正常生活的目标,那么就继续帮助小杨,给予相应的支持,连接相关资源,直到小杨摆脱自闭症,解除生命危机。

4.3.3 结案

通过绘画治疗的方法,利用个案工作的技巧,帮助案主从整日待在家中转变成现在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其摆脱自闭症与抑郁情绪,身体变得健康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案主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人际交往也在发生改变,老师、同学都认可案主的变化。同时,案主的绘画能力逐渐提高,受到了来自身边同学的夸赞,案主放学后也不再只待在家中,而是與村里的小伙伴约着去画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社工向案主提出结案,结束专业关系,并告诉案主要时刻充满自信,不要再沉默寡言,要多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信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社工与案主立下了一个口头协议,等到社工下次再来看望案主时,能够看到案主更多更好的变化。

5 研究反思与建议

5.1 反思

5.1.1 绘画治疗介入个案工作的成效

根据研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与案主的深入接触,社工发现案主是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孩子。在个案介入期间,社工挖掘案主的绘画优势,充分利用案主的绘画优势进一步推动案主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进而了解案主患上自闭症的原因,对症下药,利用绘画能力,鼓励案主与他人沟通交流,改善案主与家人、同学以及邻居之间的关系。让案主意识到适当表达自己并不可怕,只要充满自信,就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5.1.2 绘画治疗介入个案工作的不足

个案介入前期缺乏有效资源,无法开展具体工作。由于案主性格十分内向,缺乏社会交往经验,无法与人沟通交流,在通过绘画游戏建立关系时,社工难以真正接触到案主,因案主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社工难以了解案主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举办绘画比赛时,案主性格孤僻,不愿让人靠近,社工无法近距离观察案主,无法得知案主的具体状态和心理活动。虽然与同学建立了关系,但案主排斥与他人互动交流,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不能具体接触案主,社工难以判断案主自闭的原因。案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平时又比较忙,介入期间只能通过电话访谈与案主父母沟通,因案主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问题,又生活在农村地区,所以采购绘画材料变得更加困难。

5.2 建议

5.2.1 建立亲密关系

儿童在青春期初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且特别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所以社工可根据案主目前身处的环境,尽量与案主接触,取得案主的信任,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加强合作。社工可在绘画过程中与案主交谈,虽然案主十分抗拒别人接近她,但社工可远距离观察案主平时感兴趣的点。案主虽然平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是社工知道案主有绘画天赋,所以社工就可通过案主的绘画作品一步步接近她。社工多夸赞案主的绘画作品,增强案主的自信心,进而与案主交谈并询问绘画作品的含义,了解案主画这幅画的原因是什么,案主想借绘画表达什么,从而进一步促使案主讲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社工应把交谈中案主讲述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通过记录分析案主自闭的原因,待时机成熟后与案主建立亲密关系,更进一步打开案主内心,开展个案工作。

5.2.2 整合服务资源

儿童产生自闭心理大多与家庭和环境有关,家庭的氛围、身边的环境都会对正在成长的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社工一定要与有关机构建立联系,在必要时寻求帮助。例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时,可向有关机构获取绘画活动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与此同时,社工要与案主所在的农村社区建立关系,取得农村社区居民的信任,在展示案主绘画优势时更好地服务,改变农村居民对案主的看法,从而进一步增强案主自信。在案主心理方面,社工也要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建立关系。咨询师为社工提供在初期通过绘画游戏有效接触案主的建议。针对自闭症儿童心理,为社工提供有效与自闭症儿童沟通并促使儿童接受社工帮助的方法。在开展个案服务时,连接好有效资源,对社工的助人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6 结语

研究发现,绘画治疗对农村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疗愈作用。案主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心智还未成熟,又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出现伤害自己身体的偏差行为,而且未意识到人际交往对其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并不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再加上个人、家庭、校园等因素,案主才会不自信,不愿与人交流,从而变得自闭,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文章分析利用绘画治疗介入农村自闭症儿童个案工作。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案主面对面接触,通过绘画治疗的形式了解案主自闭的原因,帮助案主通过绘画的方式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挖掘案主的绘画能力,利用绘画优势帮助案主找回自信,打开心扉,为案主制定计划,减少案主待在家里的时长,用更多的时间与同伴交往,以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利用案主的绘画作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并解决案主父母与案主的矛盾,加强案主与父母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同时,既帮助案主培养了绘画的兴趣爱好,又解决了案主自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利用绘画治疗的方法让案主明白了自闭症的消极影响,明白了有效利用绘画表达自己感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扬.绘画治疗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个案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7-98.

[3] 冉玫珑.自闭症儿童家庭亲职压力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刘世冬(1997—),女,贵州天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