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下《红楼梦》英译及海外传播研究

2021-05-30 10:48白景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新媒体传播红楼梦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纸媒传播已经无法满足传播的速度与需求,新媒体传播正在以更高速的传播速度、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与更广泛的传播覆盖面迅速占领传播领域。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也由传统传播方式逐渐向新媒体传播转变,其英译现状与出现的问题以及传播的优劣势都在不断显现。文章以《红楼梦》新媒体传播中的英译现状以及海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意事项与解决策略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旨在推动中国古典名著在新媒体时代的海外英译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红楼梦》;海外传播;英泽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052-03

一、引言

科技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文学作品的传播也从最初的纸质印刷传播逐步向着网络传播转变。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好的传播和反响,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将眼光转投到新媒体这一传播渠道上,以引起更广泛的世界读者关注度。众所周知,《红楼梦》位列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剧情推进上,还是在结构构建、文化传播等层面,都堪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受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高涨,《红楼梦》的传播也逐步从国内走向了世界舞台,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通过《红楼梦》的英译了解了这部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

就《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方式与途径来看,最初的海外传播主要依赖于纸质书籍的英译读本,一些学者通过对原著本身的英译推广名著。外国的一些纸媒也曾一度争相报道这部传奇的中国名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红楼梦》的海外传播开始向着互联网传播方向转变,形式上也不再拘泥于英文读本,而是在英译的基础上对《红楼梦》改编的一些影视剧、戏剧、网络评论等加以英译传播,这样的形式更加生动,覆盖的人群也更加广泛,比单纯的英文读本更加人性化,便于海外人群文化交流与接受。

从学术界对《红楼梦》海外传播与英译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英文译本的研究层面,大部分学者仍然没有将研究的眼光与关注的角度及时调整到新媒体传播领域,這对未来《红楼梦》在新媒体时代的英译与海外传播是极为不利的,也是笔者开展研究的原因。对于新媒体传播,可将其理解为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途径,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观看、浏览、学习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其中也包括对《红楼梦》原著读本、戏剧、影评、影视作品、周边等内容的英文翻译传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二、新媒体时代《红楼梦》海外传播与英译现状

以“红楼梦”为搜索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引擎中搜索关于海外传播与英译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当前《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主要还是依赖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主要的传播方式除了对原著读本的英译之外,主要通过鉴赏阅读、新闻资讯及游戏互动和影视改编等方式展开,所采取的英译策略,大多数是基于原著加入改编和重置,涵盖原著内容,但却不局限于原著内容本身。在英译边界上有所突破,但是英译的准确性与推广效果往往无法保证。其原因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红楼梦》原著本身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与深厚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传播中无法令海外受众感同身受,存在一定的文化障碍与接受障碍。

第二,《红楼梦》本身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通过多媒体传播的内容往往存在断章取义的问题,只能基于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短小的部分引起受众的兴趣,其时常会关注活泼、有趣的细节,忽略了严肃、学术的内容,严格来讲未重视文学名著的文学精髓。

第三,新媒体传播以经济效益为重要基准点,因此一切英译改编,都要根据经济收益进行考量,这导致文学价值与经济价值产生冲突,文学价值往往会在经济收益面前被淡化、弱化,网民追求故事性与通俗性,忽略了高雅文化。

第四,受网络受众文化水平有限,一些海外受众本身对《红楼梦》的内容与背景没有充分的了解,加上文化障碍,在理解名著时多会产生偏差,接受起来不那么容易,导致海外传播效率大打折扣。

第五,一些网络传播者没有尊重并吸纳专业的“红学”研究学者进入团队,导致团队本身对于《红楼梦》的核心思想就存在理解差异,在此基础上制作出的作品,除了要克服英译传播本身的翻译障碍之外,还要大大提高专业度,成品的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上述问题还仅仅是《红楼梦》在新媒体时代海外传播当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其实潜藏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三、新媒体时代《红楼梦》海外传播与英译策略

基于对新媒体时代传播特征的了解与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本身海外传播与英译技巧的分析,文章就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与英译提出以下策略。

(一)关注《红楼梦》译者身份的多样化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而言,英译的译者身份永远是多样化的,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到来之前,对《红楼梦》的英译,译者身份就存在着差异。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类是拥有较好的中西语言文化功底,又同时有中英文化互通关系的翻译官、外交官。这类人群有着十分丰富的中英文化学习背景,对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着相对正确的认知,因此这类翻译者往往能够更好地传播文化,对名著本身的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的价值推广作用。他们的英译往往更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语言交流,有的甚至作为语言学习的素材,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很难原汁原味地呈现中文名著的精神与风骨。

而第二类译者则是具有一定水平文学素养的文学家,同时精通中英两种语言,这其中就包括类似林语堂[1]等在内的文学大家。他们能够较好地在文学著作的翻译中融入文学情感,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文学作品的内核。但这类人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硬伤,那就是关注的目光无法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对一些对中西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低的人群而言,这类翻译往往显得过于高深,晦涩难懂,不够生动活泼,不便于大范围推广。

新媒体时代的译者,虽然解决了上述两类人群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普及化与年龄覆盖化障碍,也让翻译变得多元化,更加生动具体,但是却缺少了专业度与文学性。

就《红楼梦》本身而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必须依赖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译者,从其身份的多样化出发,取其长处,从而有效弥补翻译价值的缺失。

(二)关注《红楼梦》翻译与海外传播目的的多元化

就过去的传播目的来看,《红楼梦》的英译与海外传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名著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二是为中西方搭建语言学习的途径,让西方人通过名著的英译与传播,学习中国的文化,主要是对语言与文化习惯的学习与了解。

而就当前形势而言,新媒体时代对《红楼梦》的英译与海外传播,除了上述目的之外,还具备新的时代价值,那就是对外树立“文化中国”的形象,打造中国的新时代文化输出渠道,建立文化大国自信。

从上述目的出发,在今后的《红楼梦》新媒体传播当中,还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开展英译。

首先,结合纸媒传播的基础,以新媒体传播为主要途径,对以往纸媒进行的传统传播进行形式上的改良,但要保证原有翻译水平和翻译内容整体基准不变,做好传统文化的英译,保证有一批原汁原味、文学价值高、翻译适配性强的传播内容对海外输出,树立英译的基准线,达到尊重原著、忠于文化传播、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2]。

其次,要积极拓展不同人群对名著的关注,用更广泛的覆盖面、更精准的兴趣输出点,结合多元化的传播手段与传播平台,对不同需求的人群进行不同的传播输出,既要保持《红楼梦》原著的经典属性,又要在强调严肃、严谨的同时加入一些新鲜的网络元素,使《红楼梦》海外传播的覆盖面更广泛,针对的人群更加多元化。

最后,要关注作品的二创与全民参与,翻译看起来是一件严肃的事,但是却是可以发动全民参与的一项事业,可以有效利用现阶段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鼓励广大网民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借助短视频、推文、英文片段影视化等方式,对《红楼梦》原著的小片段、经典故事、文化内涵进行更接地气的英文推广。

例如,通过“黛玉葬花”的片段演绎,从中衍生出中西方对“葬花”的不同理解;再如,通过对“刘姥姥逛大观园”的细节再现,突出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庭院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建筑的文化差异等等。这样能以小见大,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扩大《红楼梦》英译的海外传播影响力。

(三)关注《红楼梦》跨文化传播的多种翻译形式

在翻译界,时常发生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有的学者认为,直译能够更好地帮助外国人理解字面含义,实现中西方语言的无障碍理解与交流。从整体上而言,直译能够更好地让外国人接受作品要表达的大体意思,不至于出现一些理解上的歧义,更便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意译是更为文学化的表达,在直译的基础上加入了翻译者对文学作品中写意、抒情部分的个人理解,更符合文学作品要传达的整体意蕴,也更具备文学价值,比直译更加富有文学性,更贴近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价值。还有的学者则认为,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不能一味拘泥于直译或意译,要考虑文学作品本身传递的内容,结合海外读者的特定文化喜好与接受程度,进行中西合璧的文化再加工,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合适的海外传播翻译,这样做在文学作品的内核传递与文化交流的实用性上进行了折中。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国內的传播价值与国外的传播价值存在着明显差异,某一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很难解决问题并达到传播目的,所谓的中西合璧本身也存在较高的操作难度。新媒体时代,动员全民参与《红楼梦》的二传与海外传播,显然是存在障碍的。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时代对《红楼梦》的翻译与海外传播,首先应当结合具体的传播受众,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红楼梦》的英译与海外传播,要借助好影响力大、西方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最简短的时长、最通俗的语言、最抓人眼球的形式进行推广传播,这势必要更多地将直译放在首要位置上,因为这种方式更易于西方人理解。而其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语境表述特定化需要的内容,应当通过图像、音乐、备注等加以诠释,这就离不开意译的翻译方式。这样一来,既做到了中西合璧,又考虑到了西方人的文化习惯与接受水平,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更加关注外国友人对《红楼梦》英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钻研中国文化。他们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最好的海外推广者,他们口中、笔下的《红楼梦》英译传播势必更具有海外影响力。目前,入驻抖音、快手、bilibili、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的外国友人不在少数,他们如果加入《红楼梦》英译与海外传播阵营当中,能够更好地打破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更加通俗的语言,推广中国文化,解释古典文学作品当中的英文难点,让更多的人理解古典文学当中的优秀内容,便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

最后,还要考虑到动漫、游戏的英译与周边产业的文化影响力与推广覆盖效果。随着国漫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古典文学作品被制作成动漫,有些还被英译推广向海外市场,其中就包括《西游记》《封神榜》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推广效果。英译时深入浅出,结合故事性,让这些文学名著焕发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其海外知名度。

但目前为止,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动漫作品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就其空间和价值来看,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与此同时,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游戏也寥寥无几,即便目前游戏市场竞争激烈,仍然没有多少游戏开发者对《红楼梦》这一主题进行开发,这是目前较为遗憾的。

与之相反,同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受玄幻色彩与人物塑造的影响,《西游记》在动漫开发和游戏开发方面受到强烈的追捧,海外推广也颇具影响力。

《红楼梦》动漫产品难获突破,原因还是《红楼梦》的故事线过于复杂,人物塑造也不具备过多的色彩赋予,建议加入当下十分流行的页游元素,开发类似于养成类、升职记、故事线等相关的页游,并以此作为开端,打开《红楼梦》动漫影视化的市场。毕竟《红楼梦》任务数量丰富,各具特色,又充满曲折离奇的个人发展线索,是值得推广和挖掘的。古风造型的人物也与西方人的审美具有强烈反差,相信更容易引起西方玩家的关注,还可以以此为媒介,植入对中文原著的经典台词英译推广,让更多玩家通过游戏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研发一些周边的手办、文化衫与摆件等,实现中国文化的具象化推广。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以及新媒体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播有了非常良好的平台。作为中国文化的明珠,《红楼梦》的译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红楼梦》的英译,有了新媒体的助力,相信其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林语堂英译《红楼梦》探[J].红楼梦学刊,2015(2):311-323.

[2] 李大博.海外译本与《红楼梦》海外传播的关系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9):56-60,64.

作者简介 白景璐,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汉翻译。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新媒体传播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新媒体信息筛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