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论证支架 学会分析说理

2021-05-30 05:48彭跃为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事例论点议论文

摘要:针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分析说理不足的现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部分论证方法的概念和运用途径,并通过搭建论证方法具体运用的支架,让学生能准确、清晰、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展开分析说理,从而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论证水平。

關键词:分析说理;论证方法;论证支架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项目2019年度课题“设置学习支架促进高中生写作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JK19095)的阶段性成果。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手法和阐述论点内容的方法。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有鲜明准确的论点之外,如何运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这是尤为重要的。

很多学生初写议论文,最喜欢运用“观点+论据”的单一模式,原因很简单,无需讲究论证,只需粘贴事例,学生只是将大脑中积累的素材复制、堆砌,即可“完成”一篇作文。看似运用了例证法,其实只用了“例”而未进行“证”,中间缺乏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其实这些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展现。

一、学会分析说理

议论文是以“理”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但是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1]要想获得充分有力的论证效果,必须将道理说清、说深、说透,从而以理服人。但目前大多数学生运用的例证法,只是想以“例”服人,由于缺乏分析说理的能力,致使全文浅显幼稚,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全文的论证就显得不足与孱弱。

(一)议论文说理不足的表现

目前,中学生议论文中说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思维单一化。学生通常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只是单纯从一个角度去论述,大脑里搜集的全是有利自我论证的例子,全然没有想到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如“逆境出成绩”,列举了“司马迁身受腐刑依然创成《史记》”,“苏轼遭受‘乌台诗案成就名篇名句”等等一系列同一角度的事例,来说明“逆境”对于“出成绩”的重要性。但其实,读者只要列举一个在“逆境”中沉沦堕落的例子,文中的观点就不攻自破,论证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弱。

其次是概念模糊化。学生有时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时,没有将让他人接受的理由说清,是因为未能将论点中的关键词诠释清楚。如在论述“吃亏是福”时,你要界定何为“亏”,还要了解“亏”有大小之分,不同时段之分,只有全面清晰地说清了“亏”的概念,方能便于后文的论述。

再次是分析简单化。学生在阐述道理时,只是想到如何将自己平时的素材“强拽硬拉”至文中,完全不顾自己是否在“议”在“论”。还有时只是将文中观点多次强调(有的老师经常告诉学生,无话可写时就将观点多提多点,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没偏题),没有丝毫的分析,没有一点的说理,列举论据之后,直奔结论后“扬长而去”。

那么如何进行说理,并让说理更透彻呢?其实还是要回归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说理?议论文是用来说理的,通过议论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态度与能力,发展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2]说理其实是为了让你的观点易于被人接受,然后将你的理由一一展开。还是以上述指出的“逆境出成绩”为例,列举一些中外古今的事例,看似论点有道理,可是仔细分析“出成绩”的原因很多,除了“逆境”之外,还包括主观上的持之以恒、勤奋不懈,客观上的家庭教育、高人引领等等因素。从反向看,可能有时“顺境”的存在,会让一些人“出成绩”的概率增大。这样,我们通过全面说理就能把握论点涵括的复杂性,从而让论点实现最佳的表达。

(二)分析说理的有效提升

在议论文中,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论证,需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全面分析论点,其次是准确界定论据,再次是综合多种手法。

下面,笔者通过学生习作片段的升格来谈谈如何进行说理分析。

学会承担

为自己承担,才能认清自己的价值。春秋时期五霸中的最后一霸——越王勾践,人们感叹他的成功,殊不知这背后的辛酸。早期,作为越国大王,他被当时的霸王阖闾关押,几年后逃出。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忍辱负重励志光复越国。他在深山中训练军队,召集其他越国后代建立政权,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吴国的压迫,使他深感复国道路艰难。可他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更加努力:不仅与士兵同吃同住,而且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的亡国之耻,他在他睡觉的草席正上方挂着苦胆,用胆的苦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心人,天不负,他领导的军队一举打败强大的吴国。

展示完这篇学生习作的片段后,笔者请同学们谈谈它的优点和缺点。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这篇作文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与他们在写作中的“观点+事实”的“套路”相似,只是“摆事实”,而并没有“讲道理”,实际上就是缺乏了一定的分析,这样的论证是无法让读者信服的。综合学生所述,笔者列出该片段的一张诊断报告:

从这张“诊断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片段在论证“为何要学会为自己承担”这一分论点时,存在表述不简洁、分析不全面等症状,看似在论证,实则有“例”而无“证”。针对这样的诊断结果,该如何对症下药?师生共同研讨,列出三点解决方法:一要简化事例内容,二要叙述说理结合,三要综合多种分析手法。为了让学生能学会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说理能力,笔者让学生针对解决方法具体进行修改。

议论文从自己的“论点”出发,第一步应该考虑朝什么方向论证。[3]然而原文论据在史实的描述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冗长不简洁,重点不突出,没有充分凸显“勇于自我承担”这一重点。笔者让学生提炼原史实关键点,删去不合适的“繁枝”和“茂叶”,学生提炼如下:

[升格1]人们往往感叹越王勾践的成功,殊不知这背后勇于担当的辛酸与苦楚。早年,勾践作为越国之主,在与吴国争霸战败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忍辱负重,立志复兴。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在吴国受到的耻辱,他卧薪尝胆,富国强兵,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以三千越甲终吞吴。

学生议论文中常用例证法,但实际对此法运用并没有深入了解。前文已提到,学生目前运用事例时,只想着“塞进”,而忽略了“适当”,因此对于事例的列举缺乏概括,缺少提炼。可以看出,经过修改后,原文中253字的事例已压缩成120字的内容。较之原文,敘事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但这样的修改,并不具备充分说服力,因为只有“事实”而无“道理”。语文教育家章熊说过,精当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议论文的质量,有没有几句有深度有分量的分析议论,将会影响到作文等级的评定。此时,在列举了“勾践卧薪尝胆终而灭吴”史实后,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让论证更有力。这时也可运用“假设分析法”或“因果分析法”进行论证。

“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来阐述事物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用“如果(假设、倘若)……,而不是(没有)……,那么(就会,能)……”等标志性的关联词串联,通过“假设反面结果”来正面论证观点。笔者再让学生根据“假设分析法”的关联词支架进行再修改:

[升格2]倘若勾践被吴王打败后意志消沉,选择浑浑噩噩地度过余生,而不是选择承担起作为一国之君光复越国的责任,几成亡国奴的他还能认清自己生命的价值、创造卧薪尝胆的奇迹吗?

运用假设分析法后,能看出分析说理时强化了对事例的叙述,更能扣住本段分论点。此时,本段论证基本可以结束,但细究琢磨,一味地正面阐述,论证还不够深入,思辨效果不强,如果再从反面列举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映衬结论效果更佳,论证也更为全面。本段前文通过列举了“勾践灭吴”来论证“勇于自我承担”的观点,后文中如果随意列举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或者现代人物的相关事例,虽然也能对比,但在对比的内在逻辑上还是显得格格不入。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搜寻与之相似的人物,相反的表现。最后,综合全班学生讨论的结果,选取了“信陵君未被重用而消沉”的事例,一正一反,让论证更富穿透力。此时,笔者让学生可以运用“当遇到……,有的人不……而……”的句式,自然引出对立面的事例。

[升格3]当遇到困境,也有的人不敢承担而选择了消沉。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两次发动合纵攻秦战争,让强大秦国怯让三分。但在被秦国使用离间计后,因魏王怀疑而不再被重用。此时的信陵君并没有直面现实,承担起作为国之重臣的责任,而是与宾客整天笙歌艳舞,放纵自己,魏国就此失去了顶梁柱,几年后就为秦国所灭。

文中通过勾践和信陵君面对困境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勇于自我承担”的重要性。但“例”到如此,并没有进一步的分析议论,这让全文的论证力度也大打折扣。综观原习作,缺少分析是最主要的毛病,虽然修改后的文字因为有了事例、假设和对比分析,但还是缺乏总结性的延展深化论证。这个环节在全文论证中也是极其关键的,有时虽是只言片语,却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于是,本段结尾笔者继续让学生添加了如下分析:

[升格4]可见,危机时刻,能否勇于自我承担,关系到能否改变自己命运,作为国之栋梁,还会影响国家命运。

该段文字经过这样的四次“升格”,事例更丰富了,对比更鲜明了,说理也更全面透彻了。在运用论证手法上,较之原来单一的例证法也更丰厚了,论证效果也明显增强。

二、论证支架的作用

目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就是学生的现有经验水平与“这一次写作”所面临的写作动机、生活经验和表达经验存在落差。对于中学生写作而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往往难以完成任务。[4]因此,学习支架的搭建亟需形成。

其实,上文中笔者的这番修改也是有“章”可循的,有“架”可接的。这里的“章”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支架”。“支架”源自建筑行业术语,是建筑楼房时为施工者提供的一种暂时性的外力支持。写作式学习支架可以帮助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写作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写作教学的预期目标。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将知识生活积累、文化修养、写作技巧和人文素养融入表达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在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有效的作文支架能引领学生更好的自主发展。写作支架主要分为构思支架、表达支架和评价支架。[5]其中,表达支架主要运用于写作过程的“撰写”阶段,能够帮助学生转化写作材料并形成写作文本,帮助学生将信息加以结构化,使之更加清晰更易理解。

为了方便学生的文字修改,教师在多次的“升格”中运用的“如果(假设、倘若)……,而不是(没有)……,那么(就会,能)……”“当遇到……,有的人不……而……”等句式,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写作支援,学生在这样的支架援助下,如何展开论证的思路顿时清晰,而不至于混沌无章。

学生自主修改后的作文,通过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较之原文枯涩单一的举例,分析见全,说理见深,论证见力度。而学生的写作运用能力的提升,正是在教师的学习支架搭建下完成的。而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超越先前的能力水平,认识到自身的潜在发展空间,有助于他们对写作中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可以“模仿”“体验”和“内化”蕴含的写作策略和思维方法,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正是在支架的有效辅助下,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被激活和内化了,当支架完成了它的临时性和随撤性特点后,学生的写作模式和习惯就会逐渐固化,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顺畅完成并渐臻佳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但学生对这一复杂过程并不能清晰而深入地把握。笔者的写作教学通过搭建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支架,让学生在知晓分析说理的短处、论证力度的匮乏后,初步形成如何加强自我论证的思路。一种教学方法肯定不能解决学生写作中的所有论证困惑,但我想,学生如果能有一点提升,也够了。

参考文献:

[1]叶黎明:《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1期。

[2]余党绪:《说理与思辨——重新审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语文学习》2018年第3期。

[3]徐江:《论证的思维方向》,《语文学习》2008年第5期。

[4]周子房:《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8年第3期。

[5]邓彤:《写作支架:为写作教学提供有效支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2期。

(作者:彭跃为,安徽省宣城中学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事例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