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现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绕过去,我们看到的是鸽子青色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噼噼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我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那是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只听见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技法鉴赏
1.描绘画面,营造意境。
本文围绕“水”的话题,描写了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图,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汪曾祺从堤岸、鸽子、野鸭、天色、炊烟这些寻常之景里发现了生活之美,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里挖掘出人间真味。大船上的撑篙人用心生活,简单纯粹;运河里的打鱼人遇事冷静,不动声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乡养育的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2.语言诗意,生动自然。
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他在文中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美和诗意。如第四段“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鱼鹰即将跃入水中捕鱼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第五段“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通過景物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湖上天空颜色的变化,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图,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
学以致用
斜坡上的童年
◎吴心悦
我呆呆地站在这里,望着眼前由水泥铺成的路,心想,这还是我曾经玩耍的斜坡吗?我童年的斜坡去哪儿了?
那斜坡是由一块块大石头搭成的,不大,却很结实。坡上有细小的沙砾,两旁草木丛生。坡左边的石缝里,坚强地生长着一棵老槐树。看得出来它已经很老了,树干粗壮,树皮也都裂了,轻轻一剥就能掉下来。坡的右边则是一户户人家,大家和谐相处,一切都很美好。
我时常听到伙伴的呼唤声,叫我去斜坡上玩。用手推着脚踏车,上到斜坡顶上,骑上车,“呼”的一声,直冲下去,两旁的草木都微微起舞,似乎在为这一切表示惊叹,又似乎在提醒我们小心点。年幼的我们从这样的小事中获取大快乐,一切都如此简单纯粹。
那时候,我从斜坡上下来,摔过,哭过,泪水和泥沙混在一起;可也笑过,闹过,心情和斜坡边的野花一样美丽。可现在,我再也感受不到以前那些美好了。
那棵老槐树又映入我的眼帘,似乎还残留着生命的温度与青葱的希望。抚摩它,能感到它那有些硬度的树干,仍以生命勃发时的坚韧与执着挺立着。老槐树教会我成长,它以浓烈的深情书写壮志,以畅快的豪情激荡锐气,以饱满的激情扬起雄风。它教会我在生活中要用清醒的头脑打破喧嚣,用沉稳的脚步踏平浮躁。
微风拂过,如一只小猫舔着我的脸庞,如一只手抚慰着我的心怀,也似一把利刀划破了我思绪的迷雾。
啊,那时的斜坡,和斜坡上的一切都到哪里去啦?在那棵古老而又坚强的槐树下无忧无虑的我们都到哪里去了呢?是随着时光一起消失了吗?
刹那间,我明白了。眼前整齐平滑的水泥路,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时扬起的尘土,都已不再是我童年的斜坡。斜坡上的一件件往事,好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构成一曲欢快无比的童年之歌。童年的时光如此短暂,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它犹如转瞬即逝的流星,一个不经意,就无影无踪了。但是无情的时光却把这童年衬托得柔软而明亮。
就这样,童年被幸福感包围着,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点评
作文开头由“望着眼前由水泥铺成的路,心想,这还是我曾经玩耍的斜坡吗”引出对“斜坡上的童年”的回忆,既照应题目,又使人心生好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紧接着考生展开回忆,描绘过去斜坡上的景象和同伙伴玩乐的场面,营造出童年的快乐氛围。而在对“那棵老槐树”的叙述中,考生饱含真情,表现了超出同龄人的认识。结尾升华主题,以消失的斜坡追忆逝去的童年时光,生动地把“往事”比作“跳动的音符”,将“童年的时光”比作“转瞬即逝的流星”,语言自然流畅,又富有诗意。
【浙江泰顺县育才初中,指导老师:梁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