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特点及启示

2021-05-30 02:25肖仁宗
学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语料时代

摘要:2021年全国语文高考8套试卷中共有九道作文题,览题细思,发现其共同特点为:高、新、实。各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主旋律,把脉新课标,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层级要求。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传递了鲜明的信号,作文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关注现实生活;注重文化浸润;发展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特点;启示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提升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012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压卷之题,对于高考作文题的讨论,各路精英见仁见智。纵观今年语文高考九道作文题,立德树人,高屋建瓴;论事品人,精彩纷呈。击节赞叹之余,不揣浅陋,对九道高考作文题进行梳理,就其特点进行探讨、思考,就正方家。

一、作文题总体特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传递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纵观8套试卷中的9道作文题,可以发现其共同特点为:高、新、实。

(一)高,言近旨远

每道作文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重视以文化人,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青春与文化两大主题,体现了写作主体性和语文本体性。如“可为与有为”“弓矢”的智慧比喻,“论生逢其时”“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写人与做人”和“纪念日与初心”等等,这些主题都透露出对人尤其是年轻人成长的关怀,年轻人以什么样理想信念为人生灯塔,以什么样的文化来浸润心灵,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新时代,以什么样的品行来践行人生之路,等等。这些作文题着眼古今,放眼未来;选材精练,贴近社会生活;设题巧妙,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用手中之笔书写自己的青春思考。

(二)新,不落窠臼

紧扣两个一百年的时代节点,以新时代的价值观考查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是时代之新。考生即将迈入人生新的旅程,材料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底色,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如何行稳致远,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有力量,心中充满文化自信,人生道路才能灿烂辉煌,这可谓人生道路之新。大部分的作文题材料用语本身就充满了思辨的智慧,例如全国卷四道作文题、浙江和上海作文题等,每道题均充满了辩证思维,让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思维进行辩证思考,去讨论,去说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命题者不约而同地唱响了作文思辨之曲,这是命题思维集体创新。

(三)实,落地生根

首先,高考作文题内含的价值观,巧妙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立怎样的德,树怎样的人,命题者旗帜鲜明。理想、责任、担当,时代青年责无旁贷,这是作文价值观的实锤。其次,无论是材料用语还是写作任务语,都语料平实,积极倡导理性分析、辩证思考,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落实了新课标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这一任务要求。再次,作文语料所设置的情境,贴近时代,语料内核与时代价值紧密关联,通过具体的“启示”“你的思考”“自身的感受”“自己的看法”等关键词提示,提醒学生思考材料内涵、时代价值观及自我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彰显了写作主体任务,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够书写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让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关键能力落地生根。

二、作文题命制原则

新课标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明确指出:“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命制既遵循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关注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一)命题指导思想多元化

9道高考作文题,从所给的材料方面来看,既有文字材料类,也有漫画读图类;从写作类型来看,既有传统的材料作文,又有学生熟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从文体要求来看,既有文体自选,也有文体限定。每道作文题基本上包括材料语、提示语、任务语,形式相似,但从中不难发现命题指导思想之新,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问题。命制的指导思想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在问题情境中设定写作任务,在必备知识基础上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程式化、套路化必将弃之如敝履,关键能力(如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考查必将青睐有加。

(二)材料选择丰富化

2021年作文题的材料来自多方面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优秀传统文化类,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哲理思辨类。这三大类材料分别对应了学习任务群8、14,学习任务群9、15及学习任务群6。优秀传统文化类的主要有乙卷、新高考Ⅱ卷;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有甲卷、天津卷;哲理思辨类主要有新高考Ⅰ卷、浙江卷、上海卷及北京卷等。材料类型各异,不约而同紧扣新时代精神要求,注重当代青年使命担当;角度自选,每个角度均需理性思考、辩证分析,挖掘材料中的思辨内涵,并考查考生谋篇布局的思辨能力,回答了“怎么考”问题。材料选择丰富化,教考如何对接,既提出了新问题,又指明了新的方向。

(三)试题结构稳定化

通过梳理,我认为作文试题结构主要有三类:语料+任务;概述+事例+任务;语料+阐述+任务。语料+任务,如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天津卷;概述+事例+任务,如全国甲卷;语料+阐述+任务,如全国乙卷。全国甲乙卷,注重了对材料内涵的点拨,降低了审题难度;而新高考Ⅰ、Ⅱ卷,少了此环节,是个新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掌握高考作文命制新动态,才能更好实现“教考对接”。

三、作文题的启示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正在推进的高考命题改革,要求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传递了鲜明的信号,作文教學实践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生活

近年高考作文题更加直面现实生活,关注火热的时代和国家的最新发展成就。如何去关切现实呢?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树立大语文观,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开展真实语文活动,让广大师生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如今智慧课堂蓬勃发展,自媒体更是精彩纷呈,老师要有计划引领,比如《平语近人》专题学习,《早间新闻》组织观看,特定节日设计专题活动,暑假中“东京奥运会”观感等。其次学生要在活动中思考,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札记、演讲、专题研讨等方式记录青春的思考。直面现实,关注当下,既丰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时代主流文化的熏陶,还让学生摆脱死读书、穷刷题的窘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可能“器识高爽,风骨魁奇”,才可能“下笔如有神”。

(二)注重文化浸润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文化人”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共同特征,“文”既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又指中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如今年全国乙卷“‘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新高考Ⅱ卷对传统书法“人”字的解读,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对接融通;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天津卷“纪念日与初心”,红色文化与时代文化融为一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方以部编语文教材为蓝本,以单元人文主题为核心,设计好单元学习任务和活动,设计好文化微专题,把人文精神连点成线,并形成系列,从而让中华文化精髓有序地浸润学生灵魂;另一方面,树立跨媒介意识,从一些经典栏目的观赏中去思考、领悟。比如央视的《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等栏目内容经典,点评深入浅出,一见倾心,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栏目中传统文化不仅引人入胜,润物无声,学生在欣赏中还拓展了视野,积累了语言,丰富了素材。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去选择,组合专题;去推荐,组织学习;去设计活动,布置任务。

(三)发展思辨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也指出,“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大都考查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的省份,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几乎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国甲卷是“可为与有为”,全国乙卷是“理想的追求”与“实现理想”,北京卷是“生不逢时”与“生逢其时”。新高考II卷、上海卷、浙江卷等均充满了辩证思维,这对作文教学明显有风向标的作用。

重视思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让学生去想,要教学生“会想”。怎样做呢?教学任务群6中,在学习目标与内容里的两条教学提示给了我们极好的指引,提出了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首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其次内容方面,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再次创设真实情境,构建思辨支架,善作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质疑、反驳技巧等。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辨支架。常用句式支架有:当然……但是……;诚然……但是……;……无可非议,然而……;固然不错……有人或许会说……等。这样有意识地在语言学习中进行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肖仁宗,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一中学教师)

[責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作文题语料时代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