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相关部门呼吁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工作,即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不断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浅议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作文 大量阅读 课堂报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49
虽然小学阶段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尚未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效的状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思考教学的方法。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很多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字词句等内容,但他们却不能高效地完成作文写作任务。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重点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做课堂报告以及互改作文的方式開展作文写作。
一、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很多小学生都存在写作困难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不能在教师的要求下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有些学生甚至将写作视为一件“苦差事”,严重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多教师都表示尽管他们每天都会竭尽全力地开展教学工作,却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每一位教师都对教学工作辛勤付出,但如若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够妥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当然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学生写作水平较低不仅包含他们自身的原因,还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关联。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正式接受语文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很多学生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较为匮乏,他们尚未建立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也缺乏写作方法,从而导致他们并不能高效地进行写作。
虽然学生尚未建立语言知识结构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教师可以通过其方法引导学生改变这一现状,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据观察,学生们存在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都缺乏写作素材,这主要体现在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完成作文写作。素材是学生完成作文写作的基础保障,其能决定学生写作的效率以及作文的质量,只有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他们才能在“下笔如有神”的情况下进行写作,从而保证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性。
当然,从作文写作的角度来看,写作素材的积累需要学生在文章或书籍中获取,这就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量。阅读是获取素材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不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有些教师甚至认为阅读和写作没有关联性,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阅读作为一个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能为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基础铺垫,使得学生能基于丰富的素材高效地写作。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监督学生阅读。虽然很多小学生对阅读有较浓的兴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导致他们只能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即要求学生一周或两周内完成一本书籍的阅读,并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应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较为有趣且内容较为浅显的阅读作品,如:《鲁滨孙漂流记》《小王子》《简爱》等著名文学作品。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其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精彩的文字能给予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当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摘抄文章中精美的文字,即好词佳句,以便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了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此项任务,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便学生能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
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做课堂报告
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只有学生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说明学生学有所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当然,教师不能独立地培养学生单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教师有机融合这几大板块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写作是一个表达写作者所思、所想与所感的过程,其能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班上组织课堂报告活动,即每天要求一位学生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自己写的课堂报告。课堂报告可以包含多种形式,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可以是学生写的作文或是读后感等。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得学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坚持写作,他们才能渐渐提高写作能力。由于学生写作水平有限,因此学生自己书写的写作报告可能缺乏一定的质量,教师不能随意批评学生的课堂报告,相反教师应始终以鼓励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课堂报告,并利用业余时间给予学生写作指导,使得学生渐渐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教师可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文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并不能在朝夕之间提高,相反其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写作得以提高。因此,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作文,并及时批阅作文,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会犯类似的错误,例如:语句不通顺,频繁出现错别字等问题。虽然很多教师每次评讲作文时都会反复强调这些问题,但学生在写作文时依然会犯错。为了避免学生在写作文时再次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学生批改其他同学作文的过程中,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写作文时犯的错误,从而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阅读自己的作文,才能为他们的作文写作提供新的参考。由于小学生水平有限,在学生互相批改完作文后,教师应重新批改,这样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给予学生客观的建议。为了提高学生批改作文的质量,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能依循相应的方法进行批改。
在上文中,笔者重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蒋香.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关联性[J].语文教育,2006(5):31-48.
[2]董根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思考[J].读书文摘(中),2019,000(00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