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2021-05-29 17:55乔惠波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

[内容提要]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深刻掌握历史发展的“三大规律”,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要从整体上把握“四史”内容,在融入过程中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线,以党史为核心,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向,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要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 “四史”;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 乔惠波,法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出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当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把其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不斷增强“四个自信”。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根本途径是把“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干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把“四史”教育和现有思政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起来,使“四史”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大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显著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帮助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提供精神动力。目前,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正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要结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四史”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当中,坚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从“四史”中汲取信念和力量,从而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1.  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2]这一要求将坚定理想信念和“四史”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学习“四史”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四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史以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曲折历程的学习,认识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规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大学生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才能激发中国人民的革命激情和建设热情,才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当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3]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思政课肩负着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面对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思想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念和错误思潮的影响,产生出各种消极想法,看不清中国发展的走向。开展“四史”学习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任务,了解党的光荣传统以及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从“四史”学习当中感悟到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当全部青年大学生都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胜利。青年大学生要在“四史”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到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才能创造历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4]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极具感召力的英雄榜样、时代楷模,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革命精神和进取意识等,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四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精神,能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2.  有利于大学生深刻掌握历史发展的“三大规律”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5]所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政课教师要讲授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本质等内容,讲清楚历史过程中显现出的社会发展规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6]118要通过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四史”教育,让大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把握“三大规律”,有助于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7]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社会发展运动规律的宏观视野下进行认识,从而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在对三大历史规律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我国才取得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当前形势下,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扎实学习“四史”知识,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寻找客观科学的历史规律,引导大学生自觉担当历史重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通过“四史”教育认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但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碰到过各种艰难险阻,经历过各种失败教训。但每一次失败过后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总结经验,重新发展。这跟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以及党的品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程,党对治国理政的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不管前路如何,只要党能够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就能够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更伟大的成就。要通过“四史”教育认清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正因为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要通过对党的历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的深入把握寻找其中蕴藏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要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出生机就是最好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发生改变。“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8]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所以,通过在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三大历史规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大学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自觉理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史惜今,勇担重任。

3.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在思政课教学当中融入“四史”教育,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四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全面客观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利益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出现许多新的趋势,一些错误思想观点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开始出现,妄图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加以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本质上是为了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一些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肆意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史,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戏谑一些革命英雄人物,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当中,容易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认识。一些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如在抗战问题上,有些大学生认为全民族抗战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共产党“游而不击”,反而“窃取了抗战成果”,夸大了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的巨大作用。有些大学生片面贬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把改革开放前出现“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无限夸大,甚至认为改革开放前党领导的建设事业总体上是停顿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相反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不能因为出现错误就否定改革开放前的整体成就。出现这些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没有对“四史”进行深入学习。所以要大力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政教师要在思政课堂上旗帜鲜明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驳,引导大学生敬畏、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主动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二、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从整体上把握“四史”内容

“四史”是一個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既有自己特有的历史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四史”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所以在思政课堂上开展“四史”教学要有重点有选择进行,特别是要从整体性出发,发现“四史”各个部分之间的共性,寻找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把握“四史”的内涵和本质,从而实现“四史”教育对于思政课的深度融入。

1.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贯穿一条主线,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线索

“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四史”四个部分虽然侧重点各不相通,但实际上,四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在中国传播、生根、发芽乃至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对大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四史”的总基调和总线索。

学习“四史”,就是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程,但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中国可能会一直在黑暗中摸索。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用这一武器武装自己,把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才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也是近代历史发展逻辑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犯过“左”的或者右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在于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把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表明,哪个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哪个时期就能取得成功,反之则会导致失败。所以,在思政课堂上讲授“四史”,就是要求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寻找贯穿其中的主要线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学生要从“四史”学习的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思考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再发展、再创新,从而认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2.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以党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史”内容虽然众多,但从整体来看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四史”的主要内容,所以,“四史”融入思政课要以党史讲授为核心,引导大学生学习领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奋斗史,是一部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不断强起来的复兴史。党史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过程,展示了我们党百折不挠、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也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就难以得到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出现各种挫折、失败之后,自我警醒、自我革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所以,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守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大学生要通过对于党史的学习,认清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为党的坚强领导提供助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逻辑。近代以来,如何挽救国家与民族于水火之中,是中国近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的帶领下,不照搬苏联模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国家面貌迅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虽然党对于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也曾经发生了一些严重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是一个勇于自我反思的政党,能够深刻汲取实践当中出现的错误经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转折。同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进程也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所以,“四史”教育一定要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发生巨变、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领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终复兴成功的中流砥柱。

3. “四史”教育的融入要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向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鉴今,更好地认识现实、指导实践,实现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理论创新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首要条件。理论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导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把“四史”学习导向对这一思想的学习,使大学生学懂弄通这一思想,并用以指导实践发展。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在新时代发展前行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形成了这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后,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这一理论创新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深刻解答。这一理论创新也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以来不懈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在这100年的奋斗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其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后来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理论创新也离不开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史的全面总结,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巨大外部冲击,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易帜的失败经验,给中国前进道路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正是在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在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党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新的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要把“四史”教育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全面、深入学习“四史”,才能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时代价值,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落脚点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年人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政课上融入“四史”教育,也要服务于这一目标。要引导大学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丰富对社会主义波澜壮阔发展历史的认知,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辛探索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历史过程,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才能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统治,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经济才能取得飞速发展。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来是经过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要通过“四史”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走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不在重大方向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因为有了这一理论,我国才能在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上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治理效能,大学生可以运用历史的眼光和视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历史比较,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国家制度的区别,从中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汇聚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基石。所以,坚定“四个自信”是“四史”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三、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在高校进行“四史”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专门讲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另一方面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开展“四史”相关教学,把“四史”融入思政课讲授当中。“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精心筹划,把四史内容同思政课程融为一体,理直气壮地向大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讲授“四史”,把思政课堂搬到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让久远的历史在现场教学当中鲜活起来。“四史”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为根本,引导大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把握历史规律,使大学生知史爱国,从对历史的深刻体悟当中坚定理想信念。

1.  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当中

目前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由5門课程组成,其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四史”教育课程,以后可以专门开设相关的“四史”选修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目前思政课程都承担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任务,但各门课程并没有按照“四史”教育的要求进行设计。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虽然都有“四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主要服务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相关内容之间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机衔接和配合。学生难以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四史”知识。[10]应该明确各门课程应承担的“四史”教育的具体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学体系当中“四史”内容的整体规划,使各门思政课程之间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着重讲授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教学内容,课程当中“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章实际已经包括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可以重点加以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旨在于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涉及了大量的党史的部分内容、新中国史的部分内容以及改革开放史的部分内容。要有意识地把四史知识融入这些内容的讲授当中,特别是重点讲授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相关内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是专门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大体覆盖了“四史”的内容,尤其是党史的内容。所以要以这门课为重点进行“四史”教学,发挥这一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教学内容跟“四史”看似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也需要联系“四史”内容进行讲授,理想信念的确立要建立在对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否则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的阐释就会显得无力。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较为薄弱的内容要进一步加以充实,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在思政课程体系中出现的较为分散和杂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相关内容又较为简单,应该加强这一部分的内容,改革开放史的相关内容虽然在“概论”课程中出现较多,但是更加侧重于“论”而非“史”,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充实。

2.  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当中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单一的理论教学,必须辅之以实践教学,把课外丰富的社会实践和课堂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对于“四史”教育更是如此,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思政课应该大力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其作为“四史”教学的重要补充,要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传承好红色基因。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四史”实践教学。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这些是开展“四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可以把思政课堂搬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进行实地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在这些场景现场讲述“四史”,可以更好地学习“四史”知识,现场体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要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所包含的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提炼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丰富内涵、精神特质。除此之外,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浸润式体验,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

探索创新“四史”教育模式。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微博、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制作短视频、情景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参与“四史”教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些形式可以极大地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在参与制作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取得更深的历史感悟,使“四史”教育可以真正地入脑入心。可以策划“四史”教育学习主题活动,结合党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各类教育活动,把党的历史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补充思政课堂教学的不足。

3.  “四史”融入思政课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

“四史”教学不是单纯的讲授历史,而要从对历史的讲授过程中让大学生理解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知识,掌握革命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11]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就是要使大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使大学生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学习“四史”。要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四史”,党和国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要把握好历史的主流和本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12]要认识到历史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四史”学习,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识到现在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结果,必须珍惜当下中国的发展,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运用唯物史观的历史思维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6]115对历史时期的评价同样如此,要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起来,不能相互否定。

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渗透在“四史”教学的各个方面。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等进行全面讲解,而且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要讲授历史发展线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要讲授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线索的剖析,引导学生探寻背后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终将实现。

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可以通过“四史”学习,体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为人民而奋斗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把中国梦、人民梦和青年梦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把个人的奋斗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勇于担当历史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把青春奉献给人民,学好本领,在为人民奋斗的过程中實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2] 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勉励广大党员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报,2020-07-01(1).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39.

[4] 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1).

[5]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 2011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N].学习时报,2012-09-10(1).

[6]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9]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2).

[10] 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24-29.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N].人民日报,2015-08-01(1).

[12]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7.

(编辑:张牧云)

猜你喜欢
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