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05-29 07:12方明陆建猛王兴武韦勇力俞武良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凸角伤椎陈旧性

方明,陆建猛,王兴武,韦勇力,俞武良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及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鲜OVCF的治疗。但许多患者由于对OVCF缺乏认识以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部分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的患者依然存在明显的机械性腰背痛,表现为症状性陈旧性OVCF,即使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也难以像治疗新鲜OVCF一样有效地改善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本文探讨PVP治疗症状性陈旧性O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陈旧性OVCF患者32例。纳入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T值<-2.5;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史>6周。排除伴有神经症状、爆裂骨折及其他病理性骨折者。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56~82岁,平均(68.4±6.1)岁;18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主要为摔伤及搬物扭伤。累及节段L110例,T128例,T116例,L23例,T102例,T92例,L31例。患者术前常规完善正侧位X线片、CT重建及MRI检查,MRI提示均存在椎体水肿损伤信号。

1.2 方法取俯卧位,胸肋及髂前横枕垫高,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体表定位标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从皮下至骨膜注射逐层麻醉。双侧穿刺针到达伤椎椎弓根外侧并穿入椎弓根少许,在透视下逐步穿刺进入伤椎骨质,更换套管后置于椎体后缘处;旋转钻头疏通骨质通道,如有裂隙尽可能穿透硬化壁,并偏向椎体水肿区,到达椎体近前缘处。对于合并Kummell氏病的患者,术前应明确椎体裂隙情况;椎体裂口位于前方者可以填塞少量明胶海绵防止骨水泥渗漏。调和骨水泥至拉丝期,透视下缓慢注入,尽量使骨水泥弥散至上下终板、约椎体后4/5处停止注射。患者术后1 d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维持至术后2个月,术后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定期监测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确保改善全身骨质情况。

1.3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腰背部疼痛程度;采用腰椎功能评分(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功能障碍程度。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伤椎高度=(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2,伤椎后凸角为伤椎上下终板的夹角。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4.36±8.67)min。术中6例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1.07±3.23)个月。术后3 d 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t=25.565、34.296,均P<0.05),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后3 d(t=2.649、3.340,均P<0.05)。术后3 d伤椎高度、伤椎后凸角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79,均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伤椎后凸角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3,均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VAS、ODI、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的变化

3 讨论

OVCF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脊柱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往往仅为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外伤起病,早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骨折椎体局部长期存在微动,导致骨折无法愈合[1]。此时,患者即已过渡为症状性陈旧性OVCF,表现为椎体高度的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腰背痛的持续存在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上广泛采用PKP/PVP治疗新鲜OVCF,通过注入骨水泥起到快速固定、支撑稳定椎体的作用,疗效确切。大样本回顾性研究[2]表明骨水泥强化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手术组。对于新鲜OVCF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PKP更有优势[3-4]。但对于损伤大于6周的陈旧性OVCF,PKP并不优于PVP。有研究表明应用PKP治疗陈旧性OVCF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非常有限,还可能导致新的骨折增加骨水泥渗漏的风险[5]。可能原因为陈旧性OVCF患者的伤椎由于长时间负重,受自身体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实,且部分骨质生长使椎体边缘裂口有所修复,注射骨水泥渗漏的概率也相应减少。另外,PVP/PKP术后恢复的椎体高度在没有创伤的情况下存在再丢失现象,以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为主,再丢失率从12.5%~63%不等[6-7]。Frankel等[8]发现PVP组术椎没有出现高度再丢失,而PKP组25%的病例出现了高度再丢失。Kim等[9]认为采用PVP治疗时,骨水泥更容易通过小梁间隙扩散到非骨折区和终板骨组织,与周围松质骨更紧密地融合,从而使椎体具有较高的抗压缩能力。Li等[10]则解释了另一个原因:应用PKP球囊扩张时进一步破坏了伤椎骨小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基于此,笔者选择PVP用来治疗症状性陈旧性OVCF。

本研究对32例例症状性陈旧性OVCF患者采用双侧PVP治疗,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3d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并在末次随访中得到进一步改善。这说明PVP能有效缓解症状性陈旧性OVCF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时间延续,在术后近一年时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术后3 d伤椎高度、伤椎后凸角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说明PVP虽然无法有效改善伤椎高度及后凸角,但能长时间维持伤椎高度的不丢失,避免后凸角的增加。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这可能是PVP术后有效防止椎体高度继续丢失的另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PVP治疗症状性陈旧性OVCF可以长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难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但能长时间避免椎体高度的再丢失,以及避免后凸角度的增加。当然,大样本的远期随访研究更具有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凸角伤椎陈旧性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