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现存问题与发展途径探析

2021-05-28 08:41郑烁纯张雯静林楠琪罗安宁
科教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郑烁纯 张雯静 林楠琪 罗安宁

摘 要 广东海洋大学启明星支教队在对其支教地广东湛江、广东肇庆、广东云浮五间小学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短期支教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做好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招募及选拔工作、完善反馈机制等方式,使大学生志愿者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意识、端正志愿服务动机,并形成健全的支教组织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短期支教 现存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8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the five primary schools in Zhanjiang, Zhaoqing and Yunfu, Guangdong Province, the QIMINGXING supporting teaching team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explore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specific problems by establishing correct short-term supporting teaching value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s, doing a good job in recruiting and Selecting College Students' short-term supporting teaching volunteers, and improv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 so a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volunteer service, correct the motivation of volunteer service, and form a sound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upporting education.

Keywords short-term teaching support;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短期支教具有时间易支配、方式灵活、教学成本低等特点,能短期间内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升华自身修养,导致其深受当下大学生爱戴。短期支教的参与人数逐年上升,团队质量出现良莠不齐现象,引发了社会质疑。但是,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群体庞大,不能因为它暴露出的弊端而采取“一刀切”式的处理方法,埋没了好的方面。本文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启明星队4次短期支教活动及当地调研提出短期支教活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小学生的利益为主,严格要求支教大学生的作风等,从根源上解决支教中所存在的问题。

1 短期支教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1 短期支教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大学生短期支教没有形成良好体制。目前,大學生短期支教大多数是由个人、学校团队或社会公益组织自发的临时性活动。支教过程中没有任何标准和规则,并且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导致了在支教中支教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教师队伍在选拔和培训上不到位等系列问题。

(2)大学生短期支教经费不足。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部分资金来自已申报的学校社会实践项目资金,但这些经费往往不足以支付整个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3)部分支教大学生支教不“合格”。短期教学的诸多项目都为高校大学生设置了一系列奖励,如设置支教考研加分、教学加分和奖项评估等政策,导致在鼓励学生去往支教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对支教不感兴趣、对小学生没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很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支教当中,而且很难有耐心与小学生相处。

1.2 短期支教对受教学生和家庭的影响

根据对被支教学生统计数据显示:接受短期支教后83.6%的学生想读大学,45.9%认为学习兴趣有提高,66.7%认为自信心有提高,71.4%希望像支教大学生一样帮助他人。但是这种短期的支教活动只能短期性的提高学生们积极性,还会让学生们对日后正常上课形式内容产生抵触。

1.3 短期支教对支教地的影响

有大学生要来支教,当地校长村干部都付出了不少的接待时间和接待费用,但是学生们学到的很少。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是获得了,但当大学生离开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2 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支教团队

(1)完善支教组织工作。“只有一个稳定可靠、运行良好的工作体系,才能确保支教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1]高校应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选择、与教学区的接触、支教前的培训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短期支教活动不仅要鼓励参与,更要注重选拔具有奉献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对参加支教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并且对于支教动机不纯的大学生应不予选拔。支教团队及时与支教地区联系,建立支教长效机制。

(2)支教大学生应端正态度,创新支教理念,端正支教态度。应端正态度、真诚参与支教活动、认真备课、多与小学生互动、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心态。

(3)短期支教过程中应注意互动。短期支教的意向是好的,但也往往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在支教期间注意运用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对支教学生多一分温暖,照顾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打开他们的心扉,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4)大學生自身。在课堂上,大学生应该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小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但是不能因为小学生基础较差而去指责辱骂小学生,抹杀小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在教学上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2]课余期间,要真正的与学生交朋友,聆听学生的心声。

2.2 支教地点

只有与村委会建立长期的对接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支教的积极作用。短期支教的弊端主要是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支教缺乏连续性。与村委会建立长期对接机制,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一方面便于学校对支教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做好培训的前期工作;另一方面,便于学校对支教效果进行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支教内容和方式,提高支教服务质量,避免浪费教育资源。

2.3 支教课程

(1)拓展课的设置。农村缺乏足够的资源去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可以设置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如美术与体育课在农村小学得不到重视,在师资和时间投入都完全没有达到课程标准,但是美术课能够使学生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课可以减轻学习上的压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益身体健康,在心理方面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无畏挫折、自强自信的精神。拓展课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知识。

(2)文化课的设置。文化课对于农村的教育也极其重要,大学生也应针对支教年级相应的为学生设置文化课程。以新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授课,带去更加新颖的教学知识。相比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缺少进修和交流的机会,知识系统无法实时更新。大学生可针对农村教育这一短板去设置相应的课程,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知识。

(3)心理健康课的设置。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教育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在支教课程的设置中可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从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认识等方面去进行教育。改变学生的辍学倾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交技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3 短期支教的意义

短期的支教不是支援教育,我们能真正做到是以传授思想为主,其他的一切为辅,在两三周的短时间内我们提高不了一个人的多少知识,但是我们可以给一个人开阔思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对外界、对未来充满期盼,肯为自己的美好未来付出更艰辛的一面。短期支教不仅是给他们留下短暂愉悦的时光,短期支教的本意也不是我们潇洒的离去,留下茫然的学生。支教的确带给小学生们知识、快乐,但小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大学生所具备的渊博的阅历知识,对他们探求知识的引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

4 总结与展望

正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前到支教地点进行调研,掌握基本信息,对以后的支教工作有很大的帮助。[3]对于每一个志愿者来说,经验、能力还是知识都是一个逐渐积累和释放的过程。这样志愿者就可以有利于经验传承、缺点弥补。除此之外志愿者还应该与被支教学校、小学生保持长期联络,延续支教感情,持续提醒学生对学习、礼仪必要性的认识,确保以后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董圆圆.大学生短期支教潜存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170.

[2] 李朔菲,刘世玉.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评论,2019(06):63-67.

[3] 吴春金.短期支教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1):162-163,173.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改革探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存问题和改进措施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