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红
摘 要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当前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然而当前国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并不理想,改革过程中也面临多重困境。基于此,本文从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着手,提出了突破困境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27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ideal, and the reform process also faces multiple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education
1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提出以学生为本,学校在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探索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思维、生活和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大学生思维更超前,阅历比较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高校在做好思政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认同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社会实践需求。我国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三个面向也是思政课需要做到并实现的,其需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是思政课实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做到的。当今时代,高校完成处于开放环境中,学生的知识来自社会,社会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冲击着学生,学生面临了严峻的考验,高校思政课若是仍然应用传统封闭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学生脱离现实,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校思政课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是认知层面的困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受到高校所有教职员工思想认识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对思政课乃至思政教育的认知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重视程度上也远不足专业教学。这就导致高校并未意识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对于学生专业课学习乃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处掣肘,或者缺少教学研究的支撑,或者缺少政策制度的保障。如此就必然对其教学改革带来重重阻碍。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认为思政课教学就是大道理的灌输,而忽视了道理的来源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如此也造成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缺少正确思想认识的引领,根基不稳。
二是制度层面的困境。教学改革实际上是一系列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同样需要有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考核评级机制等的支撑,所以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教学制度。然而现阶段国内高校针对思政课教学的管理制度与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却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部分高校都未能针对思政课教学管理在管理目标、管理機制、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专门梳理和科学调整,使得管理目标、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构职能模糊,如此就造成思政课教学组织管理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在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上,尚未能针对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一套完善且科学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仍过于单一,同时也缺少对学生思政素质进行合理量化评估的办法,如此就造成教学考核评价难以形成有效激励,对实践教学成效无法准确反馈。
三是师资层面的困境。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具有扎实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的支撑。尤其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如何组织实践教学、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都需要教师进行掌控。然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提出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工作造成冲击,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从而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高校对思政教学队伍的建设也缺少足够重视,如此就造成当前的师资队伍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突破困境的具体对策
3.1 科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
首先,高校管理者与所有教职员工应该加强国家层面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指示精神和政策性文件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研讨等方式来深刻领会思政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工作中的指导性意义,准确把握思政教育方向,从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进行正确认识。
其次,高校应邀请思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教授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来让教职员工学习领会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从而转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思想。
最后,高校应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提升其工作地位,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都能够重视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优化。
3.2 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
一是在教学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高校首先应该明确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组织领导,专门针对此项工作的改革组建其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亲自坐镇,负责对实践教学改革各项工作进行总调度,以强化教学改革的组织保障。其次,要专门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其改革的总体目标、工作思想、具体要求、实施办法等,从而使其各项工作开展都能够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最后,要明确教学改革过程中各部门、各教研机构的职责分工,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改革工作机制。
二是在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方面,高校需要结合新时期思政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学生需要具备的思政素质来明确其具体考核评价方向,并针对各考核事项制定出具体的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如采取融合学分、考试成绩和日常思政素质分项指标测评于一体的多元化考核模式来对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行综合、科学评定,从而使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真正能够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形成有效激励。此外,教学考核评价还应该注重拓展评价主体,将教师、学生和社会中的人员都作为评价主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体的评价来形成完善且多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保障思政实践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
3.3 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加深
师资困境的突破涉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师资困境。一方面,高校需要专门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教师提供培训,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来校讲课,让思政课教师能够掌握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技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整合现有思政教育人才资源,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校思政工作者等进行统筹调度,保证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结构的合理性和数量的充足性。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人才的引进,组建兼职思政教学师资队伍,让各领域中优秀的思政工作者都能夠为自身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切实就走出当前困境,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高校工作者思想认知,科学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完善相关教学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同时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此方能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庆鑫.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国际公关,2020(10):122-123.
[2] 刘富胜,王仕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100-10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