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2021-05-28 00:07胡恺纯
科教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庄子

胡恺纯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成为教育内容的热门话题之一。此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获得成功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在获取书中精髓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庄子》为例,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庄子》 阅读价值 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20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hole book rea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education. This content aim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book,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ding purposes, using different reading methods, obtain successful reading experience of the whole book, form their own reading methods, and let students form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hile obtaining the essence of the book. Taking Zhuangz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teaching methods for the teaching of "whole book reading".

Keywords whole book reading; Zhuangzi; reading value; teaching steps

1 《庄子》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1.1 文学价值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总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即寓言、重言、卮言,其中寓言是最主要的方式。全书寓言数量众多,仿佛是一本故事集,而这本故事集通过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如:《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化而为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齐物论》中的“罔两问影”;《养生主》中的“庄周梦蝶”;《则阳》中的“蜗角蛮触”等等。而作为哲理散文,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思辨性的意境和奥深的哲理以及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1] 寓言的运用,在庄子的散文里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庄子人格的流露。不仅如此,《庄子》的语言如行云如水,其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全书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既为后世提供了语言范式,又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是后世文人的素材宝库。

1.2文化价值

道家作为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最有特色的流派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又不同于老子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反對礼乐制度,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回到清静无为的原始社会去。[2] 庄子以抽象思辨、瑰丽的想象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探求。千百年来,庄子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专家都认为《庄子》是中国的灵魂之书。如苏轼:“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正与“逍遥游”的思想相对应,追求人生自由。

1.3 教育价值

客观地说,《庄子》不是一部纯粹的教育著作,它包含着哲学、文学、美学等内涵,但在这之中也包含着庄子的教育思想。现今社会,不仅职场的工作人员压力大,学校中学生的压力也大,对于学生来说,《庄子》中的“逍遥”思想,是“精神的避难所”。我们需要庄子的“逍遥”精神来缓解压力,梳理心情。同时《庄子》中提出的“至人”“神人”“圣人”为学生树立了理想人格。另外,因为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不完善,极易受到引诱,所以《庄子》在为我们树立理想人格的同时,也告诫我们交友的原则:要选择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以利益为前提进行交往。在审美教育方面,《庄子》告诉我们“美”不仅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也就是说行为是否美。要让学生明白在美与不美这个问题上,外表只是加分项,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绝对条件,绝对条件是人的行为的美。庄子把外表丑行为高尚的看作是美;不仅把外表美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且与人的道德联系在一起,称为“上德”,即最高的道德。对于教师来说,《庄子》告诉我们教育要顺其自然,讲究“无为”教育,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求“异”不求“同”。《庄子》所展现的教育价值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我们所缺的。

综上,从宏观来说,学生阅读《庄子》一方面吸取精华部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从微观来说,阅读《庄子》可以让学生调节心理,明辨是非,提升思想境界。

2《庄子》整本书阅读教学步骤

2.1 初读:把握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导读,向学生介绍《庄子》的作品梗概、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对学生熟知的文人的影响。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其次,学生可以利用语文早自习、晚自习或者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庄子》整本书,疏通文义,做到不以辞害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期间准备好笔记本,随时记录好词、好句,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的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自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与同学进行交流来尝试解决,如若还未解决,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者上课时间组织全班讨论,进行统一答疑。

2.2 深读:解读庄子人物形象

阅读完整本书之后,通过文中的相关章句、教师介绍的生平事迹,以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生对庄子的形象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让学生用文字写出自己心目中庄子的形象,谈谈对庄子这一人物的理解。在书写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及方法:要坚持真、信、活的原则,同时要全面地展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语言生动形象,思路清晰明确,论述具有逻辑性,具有明确的论据、论点支撑观点。最后,全班集体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大家进行汇报演讲,师生就演讲中的某些观点展开讨论,如果持有不同的意见,同样需要拿出明确的论据、论点支撑不同意见的观点。全员演讲完毕后,全班进行评选,选择最优的演讲人。

2.3 精读:体会庄子的思想

《庄子》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各方面思想,包括庄子的人生态度,政治观念,教育理念、审美倾向等多方面内容。因为相关的语句数量庞大,章数较多,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内容中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整理,小组成员围绕选择的主题进行自主阅读,在仔细阅读的同时也可以查阅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样就可以完成对不同主题思想要点的梳理。梳理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分别将自己组员整理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进行查漏补缺。之后,每组分别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其他同学针对展示的内容可以提出不同的疑义,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结合背景、人物、事迹、书中的内容等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明确、总结。

2.4 延伸:传承中华文化

在经过初读、深读、精读之后,学生已经全面、深入地把握庄子的人物形象特点及思想内涵。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积累成语、名句、寓言、精彩的段落篇章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从《庄子》的内容、价值、意义等方面对《庄子》一书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庄子》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在评价时,要提示学生注重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语言的生动性。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两个代表,其中一位讲述积累的素材,如果是成语,需要学生讲出在原文中的意义和在现代汉语中的引申义。如果是寓言,可以从它的意义、思想、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若是精彩的篇章段落,则需要说出精彩的部分在哪里,看看哪位代表积累的又多又好。另一位代表则谈谈对《庄子》一书的看法以及读完的收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但是要注意,因为庄子的时代距离我们现今社会过于遥远,书中的一些观念与价值可能会与现在不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优秀人才成长之必须。阅读整本书不仅能够扩大閱读空间,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也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掌握阅读方法。总之,教师在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步骤时,应以新课标为标准,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会旁批、点评、和随笔等阅读方法,记录自己的阅读结果和思维结果,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讲解代替或者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更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2] 张岱年,方克里.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庄子
《庄子说》(三十九)
《庄子说》(三十)
《庄子说》(二十八)
《庄子说》(二十七)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一)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