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
摘 要:油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画布上以油性颜料进行覆盖的画种。在整个油画体系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分支,那便是静物油画。静物油画的绘画对象是那些相对静止的物体。静物顾名思义就是可长时间摆放不动的物体,曾被当作宗教画中的背景点缀而存在。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静物油画逐渐发展起来,后来成为一门独立画种,而且绘画风格也愈发多元化。文章对西方静物油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中国近现代静物油画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静物油画;文艺复兴;发展史
情感是画面背后的内容,在绘画静物时,画家不仅要描绘静物的外部形态,而且还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绘画的内容,对绘画对象进行特定的分析和选择。本文对西方静物油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创作出的静物油画作品,以进一步挖掘掘静物油画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情感内涵。
文章主要从静物油画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东西方两个角度分析静物油画的题材、技法,对每个时代的代表性画家进行梳理分析。文章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简要阐述静物油画的起源与在油画创作中的地位;第二部分从西方油画发展史的角度切入,分析静物油画的发展;第三部分研究了中国近现代静物油画的发展,并与西方静物油画进行对比。
一、静物油画的起源
静物油画,是很多画家喜爱和欣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笔者理解的静物油画是以静态生命物体为绘画对象的画作,画家可以以静物为对象进行绘画并借其来表达情感。静物画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进行艺术沟通的桥梁。画家优秀的画作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马蒂斯、莫奈、塞尚、莫兰迪等一个个著名画家,他们的不朽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影响力。
在人类绘画的历史长河中,静物油画是各种文化碰撞交流所衍生出的产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开始注重观察现实世界,例如画家凡·艾克兄弟,不过其在进行绘画时只是将静物作为一种辅助,作为背景和道具,静物不具备独立性。直到17世纪,静物油画成为一类重要的画种,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熟。后来,在绘画大师的努力下静物油画从色彩到造型、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更是成为较为流行的一种绘画种类。
二、西方静物油画发展史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在庞贝城遗址所留存的壁画中,就有不少独立的静物油画,可惜的是,中世纪宗教占领欧洲以后,只有某些静物可以作为宗教画中的象征物或背景点缀而存在。在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使人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生活及周边环境上,人们开始认识到静物油画的魅力,由此出现一批优秀画家。15世纪有许多画家喜欢描绘各种静物,1504年巴尔巴里创作的《静物:鹧鸪与铁臂铠》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最早的静物画。
17世纪静物油画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荷兰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派”。他们画技精湛,描绘细腻,不受贵族和教会控制,真正走入生活服务于平民阶级,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有威廉·克拉斯·赫达、约翰内斯·维米尔、威廉·范·阿尔斯特等。维米尔作品的人物场景中时常有静物出现,其画作《倒牛奶的女佣人》就有对静物的描绘。
至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出现,静物油画再次被推上历史重要地位,夏尔丹的静物油画代表作品有《静物:铜锅与鸡蛋》《铜水罐》。这些作品里有很多细节,能够充分调动观者的想象力,激发观者的欣赏兴趣。
在18世纪和19世纪,静物油画获得广泛长足发展,产生了无数的佳作,受到更多人的喜欢,风格愈发多样。除此之外,许多画家为提升自身绘画技巧,会刻意学习静物油画,静物油画还成为学院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时期静物油画得到广泛普及。
后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绘画艺术风格逐渐多样化。西方的美术也摆脱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再现性传统和古典规范的束缚,踏上了现代艺术之路。此时西方的美术流派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众多流派。
19世纪末,后印象主义产生,此时的静物油画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探索阶段。塞尚创作静物油画时非常看重绘画形式语言的美感,启迪了绘画艺术追求形式创新的新方向,为静物油画的创作融入新鲜血液,现代主义之门被打开。在此之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现代主义流派出现,对静物油画的创作形式进行了创新,进一步推动静物油画的发展。
对20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来说,塞尚是尤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具有引领作用,他一心一意致力于风景、人物、静物等各类题材的绘画创作。《静物苹果篮子》是塞尚1890—1894年创作的一幅静物油画,在这幅画中,塞尚在藝术表现上的成功甚至超过了巴尔扎克的言语描述,不同的水平上的观者都能从中领悟到他所表达的美。
另外一位里程碑似的人物凡·高也在静物绘画历史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画作色调明亮,法国南部阳光照耀下的市镇、花朵、农舍和教堂都在他的笔下重现生机。他抽象式的静物绘画技法,推动了西方静物油画的发展。
三、中国静物油画的发展
油画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拿来作为传教工具流入中国的。《木美人》所绘的穿着汉装的西方美人图是迄今为止可以找得到的较早的西方油画。传教士郎世宁所做的《鱼藻图》是糅合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所创造的静物油画,是现在能看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早期中国静物油画,作于康熙年间。在这幅画作上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交织。
20世纪末,戊戌变法把西学推向高峰。当时许多新式学堂都建立了油画学习的班级,中国艺术家们掀起“美术革命”的思潮,一大批海外学生前往西方学习西方绘画技术,推动了中国绘画的革新。
中国油画虽然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油画在模仿西方油画,东方女性的美与西方女性的美是不同的,中国油画和西方油画各具特色,要学会欣赏不同国家的艺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其中与众不同的美。
中国静物油画与西方静物油画最大的区别就是创作者的思想存在差异。例如,中国油画大家冷军的《襁褓》是一幅写实静物油画,这幅画描绘了一只冰冷、坚硬、破烂的铁皮桶,作品却取名为《襁褓》。画面中,烂铁桶被挤压成平面,中间以铁丝绑紧,正放在一张更为破旧的布料上,烂铁桶上出现了七只奶嘴,奶嘴是人出生时的一种生命符号,它所代表的是“新生”,而将其全部置于破烂的铁桶上,这在无形之中赋予了破旧事物“重生”的能力,意味着烂铁桶再次回炉重造,将拥有另一番“人生”。然而,西方静物油画与中国静物油画中所表达的思想侧重点存在差异,西方人的自我独立意识非常强,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绘画静物时更加注重物体本身和人的直观感受。虽然中西方静物画家的创作思想存在差别,但是创作出的油画作品都蕴含了画家的情感、思想理念,画家都是通过绘画作品传达个人思想。
1900—1949年是静物油画在中国的起步时期,此时一批爱国青年到别的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包含西方传统的静物油画技法。1949—1978年是静物油画在中国的准备时期,在该阶段,一批留学生回国,他们向国内画家传授西方静物油画技法,促进了我国静物油画的发展。1978—2005年是中国静物油画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冷军、常青等多位优秀静物画家,《襁褓》《葡萄》《五角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涌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静物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作品数量急劇增加,绘画技术及质量大幅度提高,静物绘画艺术已成为我国当代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现代生存状态相关联的这种重要性,并不取决于静物画作为一种绘画样式在造型技巧、风格面貌上的显著发展,而是取决于它作为一种审美方式所具有的方兴未艾的文化哲学价值。”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法国当代著名超写实“幻影派”画家克劳德·伊维尔受邀来华,于鲁迅美术学院讲学,他是第一个在中国系统介绍西方油画技法的艺术家。次年刘影钊考上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其绘画创作深受伊维尔超写实油画技法影响,首创出“中国式静物油画”。他所创作的静物油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幅画,每一个器物古玩都是那么立体,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印记活生生地展现在观者面前。这种绘画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是独一无二的,这得益于东方这片独有的文化背景给予的深深滋养,更得益于伊维尔来中国传授油画技法。刘影钊骨子里的民族情感与西方伊维尔油画技法深深交融,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东方的怀旧、含蓄、细腻与西方的开放、浪漫巧妙交合。
四、结语
纵观东西方静物油画的历史发展进程,各个时期的静物画风格存在差异。一幅优秀的静物油画能够实现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情感的完美结合。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创作者在绘画时一定要是真诚的,充分认识到自然的魅力、静物的魅力。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同,所以对同一静物的感受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创作静物油画时,创作者要对实物进行观察,将静物中所蕴含的“品质”品味出来,并融入自身的情感,将自身的审美情感和静物艺术形式有机融合,以促进中国静物油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鸣.油画静物[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