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喜 武雅雯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十七年间,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体现在作品的笔墨形式上,更体现在题材内容上,国画艺术家们大都能全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写生为创作基础,热情高歌建设伟大祖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再沉溺在旧山河和食古不化的传统笔墨里。中国画取得如此快速而彻底的转变,与我们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分不开的,从此中国画进入现代化时期。
关键词:改造;中国画;主题;变迁
当我们漫步在美术馆欣赏今天的中国画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津津有味地讨论画面中写实人物的生动准确或者意象人物的造型有趣、色彩漂亮或者色调优雅,以及山水写生形象的逼真或者笔墨语言的独特、画面构图的饱满、视觉形象的强烈冲击等等,用这些具有现代审美特点的词汇去品评作品。倘若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49年以前,或者更早的五四运动以前的时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那时人们习惯于以传统笔墨为主基,偏爱于逍遥适性、逸笔草草、荒寒萧索的烟云供养的士人生命精神,玄远清虚的心态与情趣。两相对比,中国画的变化竟会如此之大,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种,还是画面内容题材与技法形式,都迥然不同。何种因素造成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它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是本文的撰写目的,笔者从时代要求、改造过程、曲折前进、完成转型四个历史过程对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与探索。
一、时代要求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思想。这促进了整个革命根据地文化的进步,同时也提升了党在文藝青年中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后来中国的文艺发展和建设提供前提条件。直至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北平(1949年9月更名为北京)和平解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全国文艺工作者仍然发挥着积极主导作用,尤其是从延安过来的美术领导者,坚定贯彻此次讲话精神,认为首先必须对北平乃至全国的国画家们进行思想的改造,这是历史的必然。受当时物质条件的制约,解放区没有国画,画家们主要从事版画、连环画、年画等形式的创作宣传活动。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当时主要在北平等原国统区,这些画家纵然有改革之心,但缺乏延安彻底的自我革命的意志和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深刻领悟,因此解放后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画改造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几个月,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新国画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展出的作品由八十多位画家共计两百多幅作品组成,以纪念北平解放为主题,这是以徐悲鸿等为代表组织的旨在技术与方法上对中国画进行改造的展览。针对“新国画展览会”,在1949年5月22日,蔡若虹在《人民日报》“星期文艺”副刊发表了《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他在文章中向大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画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中国画不是少数人的艺术活动,而是以服务大众为目的,迎合大众人民的生活和需求的艺术。随后在5月25日,江丰也发表了《国画改造第一步》。次日,王朝闻发表了《摆脱旧风格的束缚》,提出了要重新培养人民的审美观,就要摆脱陈旧、腐朽形式和风格的束缚,突破近几十年西方文艺界对中国画的影响。创作者没有进行思想改造,内容的改变和技法的改革都是表面和肤浅的,因此首先得要进行自我的思想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李桦在《人民美术》上发表了《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他认为导致某种文化消失灭绝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这种文化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很多糟粕从而抑制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产生。中国画的革新除了更新创作题材以外,还要更新画家内心的思想情感,改换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审美观、新的价值观以及新的艺术思想,随后蕴含深厚内容与新形式的中国画就可以产生出来。在思想改造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国画家强烈地体会到要自上而下地丢弃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思想感情上的重担,他们更应该全面了解自己过去所自命不凡的思想以及各种创作活动。要围绕人民大众要求,所有一切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革命斗争现实服务;如果还是用腐朽思想去理解新事物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对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题材的刻画,还要注重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我们在创作中国画时,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不是重现,历史之痕迹不可追,将永远成为记忆。思想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画家们认为,大部分成长于旧时代私塾和学堂的知识分子他们很少参加体力劳动,逐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土改运动中,他们得到很大的收获。当画家和劳动人民距离越近,他们之间产生的共同语言也就越多,画家在今后的创作中才能更多地发表以劳动人民为主的作品,作品表达的思想才能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思想变了画才会变;他们从创作态度、动机上认真地自我剖析和批评,做到思想改造后的纯洁。他们认识到:自己画国画是小资产阶级的趣味所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健康,是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他们认为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这已成为大家公认进步的科学的方法,是能正确地帮助人们认识一切的指南针。因此从思想的改造入手去改造中国画,这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二、新主题实践途径
思想改造成功以后,进而改造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绘画的内容即作品所表现的对象问题。但是中国画脱离人民群众已有很长时间,如果现在重新对其定义和修复更新,让其表达生活韵味,并做到服务大众实在是一个艰难的工作。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探索源流,但这条历史之流已经断流了六七百年,现在的任务就是与源流相接续,这也是创作源泉。创作源泉又被叫作“造化”,现代有了更具体的说法,那就是“生活”,体验生活就是改造中国画的基础和保证。只有体验生活才能挖掘到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全新的内容:依据这个新的内容产生新的形式,一些脱离现实生活且依旧照搬照套过去那套旧思想和生活的方式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但是仅仅在主观上有了要去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还是不够的,画家还需要深入人民大众生活当中去,面对现实、深入现实、理解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大众,特别是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才能创作出不朽之作来。一幅好作品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中选取具有进步性和代表性的人物或风景作为创作题材。作品要能够体现革命精神和抗战事件的历史内容,只要是对群众具有启发意义,为群众带来鼓励性力量并且能教育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让人民群众更团结互助、思想更坚定、心态更健康,对祖国建设事业有促进作用的,都将是中国画的取材对象。对于有心想改造中国画的许多画家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用直接刻画的形式表达生活,体现生活方式,还要通过这种真实的创作方法去总结传统的技法,凝练其中精确、绝妙、耐人寻味的长处,打破循规蹈矩的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方式,真实的创作方式在今后能满足中国画创作的要求。人民大众也期望在中国画中看到的是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只有古代的君子、美人图,因此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题材才是日常群众喜爱的对象,而那些充满文艺色彩、蕴含深刻意味的作品却极少被群众品味,究其原因就是这类作品难以被大众消化。因此,想要创作与时俱进、满足大众口味的作品,画家就要积极投身到群众生活中去,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收集创作题材完成创作任务。表现人民真实生活状况,表达人民思想情感和对新时代建设的向往,就成了画家的最光荣的使命。写生成为改造中国画内容的必经之路,自1953年至1960年,全国重要的创作团体广泛进行实地写生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傅抱石和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石鲁的《转战陕北》、王盛烈的《八女投江》等等,都是这个时期著名的作品。
三、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中国画的改造,经历了一个艰难、复杂又曲折的过程。国画的精髓在几度沉浮中生存,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终被改造完成。不同于以往“逸笔草草,聊表胸臆”的文人式笔墨,中国画以饱满、热情奔放的现代式笔墨面貌崭新出现。人物画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题材,以写实造型为特征,热情讴歌普通的劳动大众。山水花鸟画则以写生为基础,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场景和花鸟草虫等自然风物,表达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同时,这次改造也造就了一大批如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蒋兆和、关山月、石鲁、李可染、黄胄、叶浅予等一般杰出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与国画家的自觉[J].人民美术,1950(2):42-43.
[2]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1950(2):35-37.
[3]王朝闻.为提高思想性艺术性创作态度而努力[J].人民美术,1950(8):49-54.
[4]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5]周杨.关于美术工作者的一些意见[J].美术,1955(7):16-18.
作者简介:
刘双喜,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武雅雯,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