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锴
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以禅门宗派比拟诗歌宗派,以江西马祖道一比拟江西黄庭坚,马祖的法嗣比拟黄庭坚的后学。这个《宗派图》虽只是以禅喻诗,但由于宗派成员大多都有参禅的經验,特别是其中网罗了善权、祖可、如璧等三个削发的僧人,更使这一诗歌宗派具有某种禅学的性质,以至于后人有“诗到江西别是禅”的说法。如璧是半路出家,另有文介绍,此处只讲善权、祖可两位诗僧。
一
善权,字巽中,号真隐,洪州靖安人,俗姓高氏。他得法于泐潭宝峰应乾禅师,为东林常总的法孙,属临济宗南岳下十四世。晚年住靖安双林寺,又在庐山开法席。善权人物清癯,时人目为“瘦权”,世亦将其法名与表字连称为“权巽中”。其诗与祖可齐名,有《真隐集》三卷,今不存,其诗散见于《宋高僧诗选》《声画集》《瀛奎律髓》《舆地纪胜》《锦绣万花谷》等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称善权“落魄嗜酒”,然而未知所据。舒邦佐《真隐诗集序》称其“晚年宴坐祖席,云水淡如,独酷爱诗,每得意忘形,作推敲之状,出门数十百步忘返,不知者意其狂于酒也”(《双峰先生存稿》卷一)。李洪《橛株集序》曰:“释子工诗,代不乏人,豫章流派,学者竞宗,祖可、善权蔚为领袖,其后异才辈出矣。”(《芸庵类稿》卷六)对其甚为推崇。
善权长于古诗,五古、七古皆有佳作。惠洪《题权巽中诗》云:“巽中下笔,豪特之气,凌跨前辈,有坡、谷之渊源。”(《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如下面这首《洪崖桥》(一作《洪井》)诗,便气势非凡,想象奇特:
水发香城源,度涧随曲折。奔流两岸腹,汹涌双石阙。怒翻银汉浪,冷下太古雪。跳波落丹青,势尽声自歇。散漫归平川,与世濯烦热。飞梁瞰虚碧,洞视竦毛发。连峰翳层阴,老木森羽节。洪崖古仙子,炼秀捣残月。丹成已蝉蜕,药臼见遗烈。我亦辞道山,浮杯爱清绝。攀松一舒啸,灵风披林樾。尚想骑雪精,重来饮芳洁。
“怒翻银汉浪”以下四句,最为时人称赏。唐李贺《天上谣》诗云:“银浦流云学水声。”此处则拟涧水为银汉,且以“怒翻”二字刻画其形状,化流云为怒浪。更有创意的是“冷下太古雪”,涧水瀑布悬垂,白浪飞溅,寒气逼人,以雪喻其白与寒,极为贴切,而“太古”二字又表明其白其寒万古如此。接下来则将“江山如画”之类的套话,直接改造为“跳波落丹青”,即涧水跳波本身就是一幅幅跳落的图画。“势尽声自歇”,写地势渐平坦,涧水声也自然安静下来。以上四句从视觉、触觉、听觉几方面形容洪井涧水的气势,颇有超越前人之处。
在另一首《仁老湖上墨梅》诗中,善权也描写多种感官在审美活动中的协同作用:
会稽有佳客,薖轴媚考槃。轩裳不能荣,老褐围岁寒。婆娑弄泉月,松风寄丝弹。若人天机深,万象回笔端。湖山入道眼,岛树萦微澜。幻出陇首春,疏枝缀冰纨。初疑暗香度,似有危露漙。纵观烟雨姿,已觉齿颊酸。乃知淡墨妙,不受胶粉残。为君秉孤芳,长年配崇兰。
仁老指华光仲仁禅师,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善画墨梅。善权和仲仁皆为东林常总禅师的法孙,有诗画交往。诗中叙写了画家仲仁的高洁情怀,“薖轴媚考槃”出自《诗经·卫风·考槃》,赞美其隐居山林。山林中的泉月松风,仿佛呼应着画家深微的“天机”,而湖山万象则主动进入他的“道眼”,徘徊其“笔端”。接下来诗人不仅写画家是如何“幻出”图画,而且写了自己观画时获得的通感:“初疑暗香度”的嗅觉、“似有危露漙”的触觉、“纵观烟雨姿”的视觉和“已觉齿颊酸”的味觉。也就是说,诗人在观画时,眼、鼻、舌、身四根都调动起来。这种“六根互用”的现象,显然跟诗人与画家参禅修道的经历有关,来自其方外人特有的“天机”与“道眼”。
除了《仁老湖上墨梅》之外,善权还有几首题画诗,如《王性之得李伯时所作归去来图并自书渊明词刻石于琢玉坊为赋长句》(七言古诗)、《送墨梅与王性之(二首)》(七言绝句)、《奉题性之所藏李伯时画渊明三首》(六言绝句)等,皆见于《声画集》。其六言绝句三首如下:
眼看百年梦事,足踏万里清流。取意裁成句法,何必更下轻鸥。
南山崔嵬在眼,古木参差拂云。不负手中篱菊,白衣送酒相醺。
着鞭已惊南渡,举扇仍避西风。耿介独余此老,然醉卧孤篷。
王铚字性之,大观初年曾与善权、祖可结庐山诗社,今存善权诗多与之唱和。从“着鞭已惊南渡”一句,可知此组诗作于建炎年间。“取意裁成句法”指李伯时所作“无声诗”,即取渊明的意趣而绘成图画。善权称“龙眠解说无声句,时向烟云一倾吐”(《王性之得李伯时所作归去来图》)。在南渡之际看到王铚所藏画渊明图,百年梦事,着鞭已惊,不由得无限感慨。
善权律诗不多,不过方回谓“《真隐集》律诗仅三二首”(《瀛奎律髓》卷四十七),却也不合事实,今存各本诗选中至少尚有七律三首,五律三首。《寄致虚兄》曰:
避寇经重险,怀君屡陟冈。空余接淅饭,无复宿舂粮。衣袂饶霜露,柴荆足虎狼。春来何所恨,棣萼政含芳。
方回评此诗“亦出老杜,而避寇寄兄,题目甚易,无一唱三叹之风”,又讥其“大片粗抹”,缺少“老杜之细润工密”(同上)。善权的律诗大抵都走的粗豪一路,不似晚唐僧诗的苦吟雕琢,这可能与他临济宗的禅学背景有关系。然而另一方面,诗中的“陟冈”化用《诗经》的“陟彼高冈”,“接淅饭”出自《孟子》,“宿舂粮”出自《庄子》,“棣萼”化用《诗经》的“棠棣之花”,皆可看出其诗用事的特点,这与晚唐体“忌用事”“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升庵诗话》卷十一)的作风颇为不同。再看其《夏凉》一诗:
急雨高槐暮,微风新竹凉。要须携麈尾,来此据胡床。稍稍云生砌,低低月度墙。平生兴不浅,衰谢意俱忘。
诗的颔联用流水对句法,而“据胡床”“兴不浅”皆借用《世说新语·容止》篇“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故事中的词语。这是典型的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写作手法。善权的七律也学黄庭坚,如《次韵酬养直》:
冰雪照人苏季子,幅巾短褐在山林。胸中泾渭自派别,砌下桃李成清阴。珠藏老蚌夜光逸,豹隐南山春雾深。轩冕傥来初不计,要从僧榻坐观心。
苏庠字养直,是诗僧祖可之兄。诗的首句以苏秦(苏季子)代指苏庠,这是宋人“赠人诗多用同姓事”的惯用手法,苏轼、黄庭坚诗多有先例。“胸中泾渭”“豹隐南山”皆语本黄诗,可谓亦步亦趋。此诗的声调用拗律,“成清阴”为三平调,属律诗的变体,这也是仿效黄诗“破弃声律”的作风。总而言之,善权的律诗艺术成就不高,但作为江西诗派的羽翼,其诗相对突破了僧诗寒酸冷涩的“蔬笋气”,从佛教文学的角度看,自有其独特价值。
二
祖可,字正平,丹阳人。俗名苏序,苏坚之子,苏庠之弟。少因病癞,出家为僧,时人目为“癞可”,与“瘦权”齐名,世亦称可正平。有《东溪集》十二卷(见《通志》卷七十),或作《瀑泉集》十二卷(见《直斋书录解题》),今皆不存,其诗散见于《声画集》《宋僧诗选补》《事文类聚》等书。东溪、瀑泉皆指庐山开先寺旁溪瀑,所以祖可应是开先寺僧。《云卧纪谈》卷上称祖可是庐山栖贤寺真教果禅师的徒弟,然而法系已不可考。
由于身被恶疾,祖可半生足迹几乎不出庐山,其生活的半径比善权更狭窄。江西派诗人李彭(商老)评其诗曰:“可诗句句是庐山景物,试拈却庐山,不知当道何等语。”(见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四)这种说法稍嫌极端,从今存祖可诗来看,至少《声画集》所收十多首题画诗,并非句句是庐山景物。祖可曾与善权、王铚结庐山诗社,相互唱和,尤以赏画评诗的内容为多,此外还有部分咏史、咏怀的诗篇。虽然这些诗可能都作于庐山附近,但也形成一些不同的风格。这是同时及后世批评家对其诗评价不一的原因。
江西派诗人徐俯(师川)为祖可诗作序,认为其诗“自建安七子、南朝二谢、唐杜甫、韦应物、柳宗元、本朝王荆公、苏、黄妙处,皆心得神解”。而葛立方对此并不赞同,以为徐评“无乃过乎”。他虽然称赞祖可“怀人更作梦千里,归思欲迷云一滩”“窗间一榻篆烟碧,门外四山秋叶红”等清新可喜的佳句,却批评其“读书不多,故变态少,观其体格,亦不过烟云、草树、山水、鸥鸟而已”(《韵语阳秋》卷四)。刘克庄的看法却正好相反,认为“祖可熟读书,诗料多,无蔬笋气,僧中一角麟也”(《后村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小序·三僧》)。又如蔡绦评价祖可诗“得之雄爽”(《西清诗话》),而周紫芝却说“可公诗其苦腴相半,颇似韦应物;至其骨清而气秀,则又仿佛孟浩然辈,唐以来诗僧所未有也”(《太仓稊米集》卷六十六《书可正平诗卷后》)。这种歧见形成的原因,既与批评家的审美趣味差异有关,同时也说明祖可诗本身风格并不单一。
所谓“颇似韦应物”的诗,应该是指祖可的一些五言古诗,如《天台山中偶题》:
伛步入萝径,绵延趣最深。僧居不知处,仿佛清磬音。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
诗写游览天台山的“幽寻”过程,见幽而寻,趣入萝径深处;寻而愈幽,不见僧居,惟闻钟磬清音。度石梁为“寻”,见松林为“幽”。至“谷口未斜日”四句,越发阴幽以致凄清。整首诗给人一种清寒的感觉,然而语言却显得自然天成,毫不雕琢,竟有几分韦应物“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的闲淡。蔡绦论祖可诗“得之雄爽”,而举“谷口未斜日”二句为证,可谓信口雌黄。祖可真正称得上“雄爽”的诗,应该是以下这首《次吴伯江所藏文湖州山水韵》:
乘空作山川,妙绝借墨色。曲折千里素幅间,来自吴兴白苹客。乃知潇湘洞庭岸,平吞胸中寄笔力。清霜摇落江海空,如闻冥冥度惊鸿。重楼复阁底处所?使我绝欲空蒙中。吴侯吴侯安用许,浪迫归心赴翛渚。如何唤得江上船,一卧苍波占烟雨。
前六句写文同所画山水图卷,“吴兴白苹客”指文同,他曾知湖州(吴兴郡),开创的水墨画派被苏轼称为“湖州派”。中四句写山水图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四句呼唤吴伯江,不必对画想象,不如直接归隐江湖。整首诗节奏腾踔,句式变化,韵脚平仄互换,意脉自然流畅,采用了七言歌行的典型体式,无拘谨狭隘之感。
属于“雄爽”风格的还有祖可咏史诗《庐山十八贤》:
不能晋室扶倾覆,尽作西方社里人。岂意一时希有事,翻令元亮两眉颦。
据《东林十八高贤传》记载,僧人慧远、慧永等与儒士刘程之(遗民)、雷次宗等共十八人,结白莲社念佛,同修净土之业。慧远以书招陶渊明(元亮),劝其入社,渊明谓若许饮酒则往,慧远应允。于是渊明造访东林,不知何故,忽攒眉而离去。祖可诗认为,使陶渊明“两眉颦”的原因,乃在于其时正处于晋王朝将被篡逆的时代,十八高贤不能兼济天下,匡扶晋室,却独善其身,只管自己超生西方净土,故而为渊明所不齿。由此看来,祖可虽是出家人,却暗怀儒家的志向。實际上,在《李伯时作渊明归去来图王性之刻于琢玉坊病僧祖可见而赋诗》这样的题画诗中,就有歌颂靖节先生陶渊明高洁情怀的诗句:“流传匪独遗怡玩,端使懦夫怀凛然。”化用《孟子》语:“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同样的怀抱也见于《题后山集后》:
嶷嶷陈夫子,高名天壤间。读书能妙斫,行己有深闲。句法窥唐杜,文章规汉班。九原埋玉树,遗简仰高山。(周孚《蠹斋铅刀编》卷十《题后山集后次可正平韵》引祖可诗)
诗中高度评价陈师道读书行己的修身之道以及诗文创作的崇高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句法窥唐杜”一句,徐俯几乎移用来评论祖可自己的诗,即学“唐杜甫”等“皆心得神解”(见前《韵语阳秋》卷四引)。陈师道曾表示:“仆之诗,豫章之诗也。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秦觏书》)“豫章”指黄庭坚。这意味着黄庭坚、陈师道、祖可乃至整个江西诗派皆有“句法窥唐杜”的诗学渊源。
祖可有几首六言题画诗,比善权的作品更显得生新奇崛,如《书性之所藏伯时木石屏》三首:
此自是我辈物,而乃落君家房。尚喜周旋顾盼,无忧荦角风霜。
淡巃嵸烟雨色,老槎牙霜霰痕。想见湘岑落木,雾连江月昏昏。
胸中定自有此,笔端乃一见之。摧却岌峩天柱,来成咫尺峨嵋。
传统六言诗都是“二二二”的音步,即停顿节奏,此诗的“尚喜周旋顾盼,无忧荦角风霜”等多数句字,就遵从这样的句式。然而此诗还有“一二二一”的音步,如“此/自是/我辈/物,而/乃落/君家/房”,“淡/巃嵸/烟雨/色,老/槎牙/霜霰/痕”等句。两种不同音步的句式组合成诗,就使得节奏发生变化,由呆板变得生动,同时也由熟悉变得陌生,增加了六言的表现力和新奇的艺术效果。这显然是模仿黄庭坚“听他/下/虎口着,我/不为/牛后人”之类的句法(《赠高子勉四首》之三),足可见出祖可对黄诗真有“心得神解”,徐俯所言不诬。
由于祖可诗留存太少,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其学建安七子、南朝二谢、唐孟浩然、柳宗元之处,很难见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