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双循环”发展格局研究

2021-05-28 14:13李墨溪
商场现代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循环京津冀研究

李墨溪

摘 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最新的经济战略取向,对京津冀一体化现阶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局势,找到最适合当下的企业发展路径和业务拓展方向。

关键词:京津冀;双循环;发展;研究

一、背景

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各国的经济出现负增长,全球经济持续衰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场全球性新冠疫情带给中国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将挑战转变为优势。虽然在202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回归到正常轨道,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但是党中央依然狠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精心谋划部署,将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日益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另外,从国内的经济状态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使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由此可见,开展“双循环战略”正是时机。

二、“双循环”发展格局

1.深入分析“双循环”

1930年-197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外循环无法帮助美国走出低谷,罗斯福提出新政刺激内需,走出了萧条。二战后,美国建造了以自己为核心的自由贸易体系,重新提升了外循环的重要性。

二战后日本主要靠外循环发展经济,但是随着美国对其不断的打压,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日本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以内循环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什么是双循环呢?双循环就是从两个方面去发展经济,一个是内循环,即国内的经济循环;另一个是外循环,即国际的经济循环。

更直白地說,“内循环”就是国内生产,国内消化,这就需要国内市场有强有力的购买力,虽然我国有14亿人口,但是单纯地依靠居民人数是行不通的,人数只能代表购买意愿,却不能体现购买能力,因而还要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收入代表消费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内需才会持续不断的增大,有效达到内循环。

“外循环”相对要复杂一些,一种情况是国内生产,国外消化,即纯粹的出口;另一种情况是外国投资,国内生产,国外消化,即引进外资。我国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离不开“外循环”的功劳,甚至很多行业一度依赖国外市场,但是经历过经济危机、贸易战、全球市场萎缩、单边主义等几次变革后,导致国内许多企业产能过剩,国外市场的不稳定性逐渐凸显出来,外循环受到很大限制,尤其在当下的国际形势来看,我们要逐渐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2.发展内循环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这其实是站在需求侧的角度来说的。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这说明,短期的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消费水平、增大投资、扩大出口来实现,然而长期来看,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并非既定不变的,这些因素必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便是站在供给侧的角度来考虑的。

之前,我国积极推进的以内需为主线的需求侧导向战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些年来,刺激消费政策取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发展不均衡,消费需求提升速度远远大于供给质量提升速度,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有效供给不足,因而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在十四五规划时,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供给侧改革激发产业和市场活力,促使供给侧与需求侧均衡发展,二者齐头并进,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发展内外双循环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双循环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交融、有效衔接。发展内循环可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在潜力,外循环则为内循环提供了发展目标及标准。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外循环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增大内循环的比重,以国内循环为主。建立完整的内循环体系,即使外循环出现问题,我国经济也能够正常运转,没有了后顾之忧。

双循环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套资源的优势,还可以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是2014年3月5日,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来的,目的在于让三个地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国内市场来看,京津冀商圈处于东北亚中部,具有便利的交通,可以带动北方市场的经济发展,从国际市场来看,京津冀临近日韩,可以较为方便地获得日韩的技术转移和产业扩散,另外三地的协同发展将为我国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增强国际竞争力。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体现了三地统一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地区定位分别为:

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在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首要任务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近些年的发展,北京人口超过千万,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呈现出大城市病,一方面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北京发挥首都功能,因而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势在必行,为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提供空间,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首都经济圈。

天津,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渤海地区经济中心,要突出国际港口城市优势,与北京错位发展、相得益彰。

河北,在京津冀发展中扮演着服务角色,强化生态保障环境,配合北京和天津作好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承接北京转移过来的产业和企业,增强了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呈现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特征,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做支撑后盾。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当聚集多方优势,联动协作,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2.京津冀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1)虹吸效应——区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北京、天津的“虹吸效应”,使周边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如人力资源、企业资源、公共设施等,致使河北省的经济增长相对北京、天津严重滞后,人均GDP差异较大,河北的数据远远低于北京及天津,只能达到他们经济指标的40%,这样的天壤之别抑制了北京企业向河北转移的积极性,试想让你从优质的生活环境一下子跳进穷困潦倒的环境中,你势必也不愿意。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搬离,不想失去优质的资源与市场;另一方面各区域政府也舍不得放下自己的大企业,降低GDP,减少财政收入。反过来,周边经济的落后也会制约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因而区域经济的差异,致使协同发展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马太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体现在重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占比高,而服务业又仅限于在各地自己的商圈发展,无法跨地区实施。

京津冀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趋同化现象,竞争较为激烈,降低了发展效率。另外,三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仍然各自设有保护壁垒,激化了竞争矛盾,为了地方利益而损害了共同发展的战略。可见,三地目前行政区划分意识大于整体规划意识。导致合作意识不强,资源利用不合理,比较优势利用不够充分,北京和天津两地对于河北的拉动力不强,抑制三地的协同发展,产业结构的瓶颈制约了京津冀的发展。

四、京津冀地区“双循环”格局研究

1.内循环:优化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

优化经济结构可以从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和分配结构四个角度去理解。

(1)产业结构方面

制造業一直追求低成本,这个成本包括人力、资源、能源等,而过去我国全要素成本恰好比较低,尤其是人力成本,因此适合采用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国家会将制造环节委托给中国完成,我国便通过发展制造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成本都有所提高,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降低,我们需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推动国内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产业链两端升级。

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要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结构,必须强化创新驱动,深入技术改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将原本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国际竞争力低的产业,逐渐转型为新产业、新业态。

(2)区域结构方面

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的绿色发展,科学地定位三地各项资源的比较优势,增强产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持续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转移,一方面缓解北京负担过重现状,为新产业创造空间,另一方面河北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有规划地承接北京和天津转出的企业,改善河北地区发展严重滞后的状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奋起直追,大跨步前进。只有不断地缩小与北京、天津的差距,才会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协同发展的效果。河北省的重工业和传统工业占比较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加强产业升级。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生产技术,加大创新科技的投入。

有效地处理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作好利益分配,将北京科技优势,天津的商贸和运输优势以及河北的工业生产和自然资源优势有机融合到一起,资源互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京津冀考虑的是协同发展整体效果最优,而非自己的地区经济效果最优。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的建设,缩小京津冀地区的等级差距。

(3)投入结构方面

投入包括工人提供劳动、资本家提供资本、地主提供土地、企业家提供企业家才能,这也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四位一体”公式,现代经济发展除了以上四个生产要素,还包括技术、创新、信息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将过去的简单劳动资源投入转变为人力资源投入,并结合知识、信息、技术的投入。

(4)分配结构方面

收入分配存在结构性矛盾,工人投入劳动的目的是换来工资、资本家投入资本的目的是换来利息、地主投入土地的目的是换来地租、企业家投入企业家才能的目的是换到利润,社会各方主体付出自己的投入都是为了拿到等价的、合理的报酬。然而,京津冀地区在分配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入差距大,北京的收入甚至可以达到河北收入的几倍到几十倍,企业投资愿望低等。

扩大国内需求,第一,就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从收入和社会保障两个角度来分析,注意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的高质量消费。

第二,要提高供应商的意愿,注意全要素的最优配置,制度创新,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统一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外循环:完善京津冀自贸区政策

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并不只是以内循环为主体,抛开国际市场,闭关锁国,而是要注重双循环的相互促进。那么应对当今的世界格局,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我们必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平台。自由贸易园区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重大优势的平台,体现了“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即在我国境内,设定一个专门区域,成员国在其范围内可以享受免关税优惠。在这个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源、生产能力、甚至数据和资金等都是自由流动的,国内企业可以直接对外销售,国外企业也可以直接对内销售,各成员国的贸易将没有壁垒限制。

在京津冀地区,我们在三省分别建设了自由貿易区。

天津自由贸易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运行,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是整个京津冀地区最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城市,已有了五年的宝贵经验。天津自贸区共由三部分构成,分管不同的业务,其中天津港片区负责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的业务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主要是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北京自由贸易区,同样涵盖三个片区:科技创新片区(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医疗健康、国际物流等)和高端产业片区(商务服务、国际金融、生物技术和文化创意等),三个片区重点都倾向于科技创新方面。

河北自由贸易区,包括四个片区:雄安片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等;正定片区,发展临空产业、生物医药、国际物流等;曹妃甸片区,发展国际大宗商品、港航服务、能源储配等产业;大兴机场片区,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

自贸区具有国际化、便利化的特点,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各方成员的利益及安全,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完善法律,结合我国法律要求,遵循国际惯例,制定成熟的法律体系,营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2)清晰规章,政策规章清晰明了,使投资者能够准确把握规章的内容,不存在误解现象,完全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做,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3)简化手续,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减少企业办事流程,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4)加强监管,这里的监管重点指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由于前期为企业设定了绝对的方便,为了防止有钻法律空子的不法分子走私、洗钱等违法行为的出现,严格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综上所述,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科学布局、衔接紧密,为各个城市带来重要的建设发展机遇。目前从购买力角度看,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新增生产总值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从市场汇率角度看,我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参考文献:

[1]何治成.河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2015(19):110.

[2]王伟.1979-2014年我国京津冀一体化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规划建设,2016(02):190.

[3]刘辉.“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0(33):150.

[4]陈祥森.构筑“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J].中国储运,2020,(09):58.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京津冀研究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