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显波
摘 要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解决思政教育的“孤岛”现象,从“环境微生物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出发,详细分析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的必要性,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为相关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专业教育 环境微生物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4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NG Xianbo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widely promoted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s core idea was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ition, and solve the "isolated island" phenomen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xplor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provided effective referenc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universities
思政教育與专业教育相互结合最初是上海教育系统提出并实施的,其方式是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政资源,结合当前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事件,将“育人”和“育才”向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环境微生物学”主要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基本知识和微生物应用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明确环境污染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微生物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实现生物修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相互融合,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增加了知识性和实效性。
1 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具体举措,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方式。恰当地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力争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是以深入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通过课程教学过程来实现科学知识、思想引导共同推进的目的,对学生予以全方位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是将思想引领深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是将思政要素与人才培养中涉及最广的专业课程相融合,使得学生教育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模式的创新,它是以“育人先育德”为指导理念,以“育德”为首要目的,“育人”为根本目标,“育德”是培养人的思想,是对人才意识形态方面的塑造;“育人”是培养人的知识层面,是使被教育者获得科学知识,只有将两者和谐统一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将传道、受业、解惑进行有机融合,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补齐课程育人中品德教育的短板,为“育德”提供坚实的保障。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将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过郑重的“育德”作用,也将是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坚持“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 “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法
2.1 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思想认识
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避免教育出现片面性,更好地帮助人的全面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教育思想的理论,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的创新和方式方法上有力补充,更是在理念上的更新,在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式上的创新。“课程思政”以专业学科知识为支撑,渗入式的增加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做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相互协同,同向而行,在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正确的观点和创新的方法作为支撑,构建个人完善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需要思政相关课程的教育,还需要以印证、渗透、潜移默化等为主的、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育,才能有效的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要不断挖掘思政要素,充实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加强内涵式建设,拓展外延式发展,更好的实现协同育人、整体育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3]
2.2 提升教師“育德”意识
专业课教师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与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往往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掌握。长期以来,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存在偏差,很多教师认为教好书就行了,立德树人的事情是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与己无关,没有意识到专业课教学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阵地。[4]高等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觉的育人意识,更好地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的功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实现“育人”“育德”同向同行。[3]为此,课程组专门请思政课教师定期给专业课老师做讲座和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增强育德意识,充分认识育德的重要性,明确课程中德育的职责。加强专业教师的政治学习,不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教学交流沙龙,邀请相关专家为专业教师作时事形势讲座,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加强教师在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建设,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教师队伍的使命意识和阵地意识,确保“传道者”自身明道和信道,自觉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课程组内部通过定期组办教学观摩和互评、以老带新等方式,不断打磨课程,优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2.3 找准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切入点
扎实做好专业课程中的“育德”教学设计,找准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课程编制 “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南。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相关历史背景、名人事迹、典型事件等内容,将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充分结合起来,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案例。如第一章绪论,通过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醒他们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解病毒章节时,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发展历史,以及生活中病毒引起的重大危机事件,如2019年年底,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疫情发生后涌现出大批“最美逆行者”,他们挺身而出、无惧风雨、无私奉献,筑起守卫人民健康的长城。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对于学生而言,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同时,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无助,后疫情时代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许多病毒出现的初期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结合实例学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来思考病毒的危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方法预防病毒引起的疾病,做到学以致用,感受到科学的价值。在介绍“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章节时,从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大经典实验中,引申出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实验,从最初问题的提出,到大胆的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概括、总结,得出较科学的结论,倡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4]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通过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动力。在讲解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内容时,引入“欣弗注射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悲剧产生的原因,全面分析时间过程,并提出问题,相关人员难道不知道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会达不到灭菌效果吗?提醒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要讲科学、求严谨,做到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科学家才是年轻人的偶像和榜样,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奋斗在“抗疫”一线,他们不顾高龄,冒着被疾病感染的危险,一直在为疫情奔波,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后辈的榜样,通过科学家们榜样的力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4 应用混合模式教学
采用慕课、微课、网络课堂和课堂讲解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模式,线上学生可以查阅课件、视频等资源进行预习,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补充资料进行拓展学习。教师通过收集最新的科学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如在介绍污水处理工艺内容时,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已遇到瓶颈,效率很难再提高,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通过及时了解学科国际前沿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呈现出各种文化、信息、技术、知识的交叉,在很多情况下,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创新和突破,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组成科学兴趣小组,深入探索生活中的各种未知,如“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设计选择培养基”和“认识病毒的基本特点对人类战胜病毒疾病的帮助有哪些”等与环境微生物相关的热点问题或现象,通过查阅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撰写成讲稿并制作PPT,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进行讲解,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和提升。这种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也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培养探索学科前沿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精神,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优势相结合,形成合力,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解决更大的难题。翻转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部分内容、学生参加专题讨论、师生面对面互动等方式进行,这种以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式促进了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将“教与学”有机融合。在课堂上引入时事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端正思想,坚定理想,运用所学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教学平台的多样化,进一步丰富了课程资源,延伸了学习半径。通过慕课网、腾讯课堂、学堂在线等教学平台和微型课外第二课堂等在线平台,构建师生互动空间,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外,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开拓了新的途径。例如,创建了课程微信群,对学生进行课后引导和管理,这种形式不仅学生容易接受,还可以拓宽授课渠道,增加教学时长,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了更有效利用。通过“微课堂”推送相关的内容,例如:环境微生物领域学科前沿知识、著名学者成长经历、最新科研成果等材料,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和开阔学术视野,同时运用轻松活泼的语言更能激发同学的兴趣。通过多元网络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对课程相关知识延伸拓展,有利于随时随地深度学习,延展学习半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创建了新平台。
3 结语
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完善“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之一,“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根本要求。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相比,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的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養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2019年烟台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环境学科专业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政教育的探索性研究;2020年烟台大学教改项目“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2017年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MOOC推进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以烟台大学为例(jyxm201701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7.
[2]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4]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