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啟
摘 要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需具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这些主要条件,应从教育主体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教育内容应“亲近时代”“贴近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相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实现路径的构建。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19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Qi
(Marxism School,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ing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need to have the main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mprove the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e education methods,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path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educator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 to the times", "close to reality", 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finity; pertinence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所具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集中表现在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上。所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着力点,从而更好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意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生硬的“说教”“灌输”转变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能够直指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起学生的理论认同和情感共鸣,更加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实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目的。
1.2 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有认可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意义,才会心悦诚服地认可并自觉地接受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是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纳度,进而让学生自觉地把教育中传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1.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要条件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求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答和帮助。这样不仅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答疑释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进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从而促进学生在教育中真学真懂真用,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2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主要条件
2.1 提升教育者的素质
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核心要素。教育者的亲和力包括待人接物方面的亲和力、教育教学语言的亲和力、沟通过程中的亲和力等等。一个具有亲和力并且在各方面都能以身作则的教育者,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因此,作为教育者,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练就过硬教育本领。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各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榜样”和“模范”,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2.2 完善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要突出理论性,尤其是利用课堂把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做到以理服人,又要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及时增加和补充新的内容,才能体现出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选取上,还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回应学生之关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回应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2.3 创新教育方法
适当的教育方法也能增进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创新教育方法,就是要采用更加丰富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并且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所授内容并内化为自身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中可以运用理论灌输法、启发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育法等多种方法,丰富教育环节,活跃教育气氛,让学生自觉自主地接受教育,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得到体现。
2.4 优化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尤其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有效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文体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文情怀,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健康成长成才。
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构建路径
3.1 教育主体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传递有温度的教育力量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教育主体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導作用,努力提升职业素养,传递有温度的教育力量。
3.1.1 坚守初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教育主导作用。教育者能否有效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既取决于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热爱与信仰,也依赖于过硬的教育能力和本领。因此,教育者只有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练就高超教育本领,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教育者的教育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负责教育活动的总体设计以及具体组织和实施。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教育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把教育内容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和教育方式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为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的指引。
3.1.2 将心比心,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要弄清楚学生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出合理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解决困难提供帮助,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树立正确的态度、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今后能独立地去面对人生中的重大课题和挑战。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增进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通过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总之,教育者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让学生在体验被尊重和受重视的同时感受到教育的“亲和力”和“温度”,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1.3 以德立身,做学生为人为学的表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规范,更重要的是价值引导、塑造灵魂、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就必须在各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为人为学的榜样,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育者既要用知识和真理的力量去引导学生,也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打动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育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学生有了对教师所具之“德”的认可和肯定,才更信服教师所传之“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专业素养和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坚持以德立身,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风范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做学生为人为学的表率。
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亲近时代”“贴近实际”使教育内容真正在学生中实现“入耳入脑入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和选取方面,应遵循“亲近时代”“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教育内容真正在学生中实现“入耳入脑入心”。
3.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亲近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紧密结合时代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内容应做到“亲近时代”、立足时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时代,就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使命、新要求,这些新的内容都应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亲近时代”,就是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去,讲好新时代故事,融入新时代精神,与新时代共鸣,从而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和正确回答时代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只有在教育内容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
3.2.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由于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大学生往往不容易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选取方面,应遵循“贴近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实际。在教育中,教育者除了向学生讲清楚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以外,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尤其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用理论分析现实,用现实验证理论,并且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论证问题和启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能讲到学生心坎上,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理论认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教育者在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与设计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并通过启发、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单一说教,而是能够融入他们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此外,教育者还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人和群体的不同需要,科学组织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时代关切”“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到“亲近时代”“贴近实际”,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真正地实现“入耳入脑入心”。
3.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融合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模式和方法,既需要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创新和丰富教育方法,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
3.3.1 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进行的,方法比较单一。当前,教育者面对的是“00后”的大学生,“00后”大学生已经具备掌握信息海量化,学习方式碎片化、思维范式发散化等特质,因此采取单一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足以适应大学生的多样化的求知需求。所以,要创新和丰富教育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教育方法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理论灌输法时,要创新理论话语表达,用更具亲和力的话语风格,将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语言,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使学生对教育真正信服。另一方面,教育者在运用理论灌输法的同时,还可以引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前先向学生提出研讨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解答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探究、交流和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种“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的探究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被动的状况。当然,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方法的温度彰显理论的高度,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3.2 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大大增加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因此,推动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相融合,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当前,教育者在重视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体系,运用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载体、平台和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比如,目前某些高校已经在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到将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相结合、将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下新媒体交流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习和分享老师的教学资源,并且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增进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为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供重要保障。
3.4.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优化校园教育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启迪、熏陶、感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塑造人格、陶冶情操、锤炼品德。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引导人、鼓舞人,完善人的作用,引导学生构筑向上向善的精神世界、锤炼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3.4.2 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
由于环境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高校在优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需要与外部环境相衔接,形成与家风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使校内外环境协调一致,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例如,家长要为学生营造“言教与身教相统一”的良好家风环境,注重家风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家长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此外,还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为大学生创造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因此,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效应,共同为学生营造具有亲和力的教育环境。
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需要从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环境这几个方面来合力构建实现路径,调动各方面因素的积极性,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不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王學俭,阿剑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26-28,32.
[3] 项久雨,张畅.用温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8(8):22-28.
[4] 唐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其内在逻辑研究[J].学术论坛,2018(6):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