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内涵、构成要素及评价实证研究

2021-05-28 07:49李沃源
关键词:民族环境评价

李沃源

[提要]我国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创意资源,通过创意扩散实现创意产品化、市场化是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创意扩散根植在复杂的扩散环境中,本文基于系统论界定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及创意扩散环境的内涵,分析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创意扩散过程与创意扩散环境的互动机制。其次,构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评价模型对我国民族八省市、自治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优化路径。本文研究对丰富民族文化创意管理相关理论及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被国际社会公认为21世纪最具前途和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各地经济增长的新切入点。联合国发布《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指出,2002年以来,全世界创意产品的出口额以每年14%的态势持续增长,世界各国对影视产品、动漫游戏产品、手工艺产品等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程度不断增强;联合国2019年发布《创意经济展望: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报告中显示,在全球创意产品贸易良好但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02至2015年,相较于全球7%的增长率,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增长率达到14%,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方面呈现出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1](P.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孕育出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优势的文化创意资源,蕴藏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没有扩散,创新不可能有经济影响”[2],因此“没有扩散,创意也无法实现价值”,如何挖掘和开发民族文化创意资源,通过创意扩散将民族文化创意资源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是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对创意产业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较少,现有学者研究主要围绕民族文化创意价值[3-4]、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体系[5]、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6-8]、民族文化创意资源产业化化路径[9-12]等几方面开展研究。然而,创意扩散是实现创意价值、推动创意产业化的基础,创意扩散根植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创意扩散效率进而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环境[13]、创意城市[14]、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15]等方面开展了评价研究,尚未有学者对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内涵、要素及评价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进行研究,从系统要素的视角界定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内涵,系统分析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环境要素,构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择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八个民族省自治区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民族文化创意管理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借鉴和实践启示,同时通过提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优化路径,推进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对民族文化展示和传承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和国家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内涵及创意扩散环境要素分析

(一)民族文化创意扩散及扩散环境内涵

在现有的扩散理论中,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扩散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创新依赖于创意,创意是创新的基础资源和起点。目前关于创意扩散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16-18],关于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研究尚未开展,本文借鉴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完整地界定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内涵:民族文化创意以创意个体头脑中最初的灵感为起点,通过民族文化创意方案化、产品化和市场化等几个阶段,民族文化创意资源分别以创意灵感、创意方案、创意产品和创意商品等形式为扩散载体,通过多种扩散媒介和扩散渠道,在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消费者之间被逐步采纳和传播的过程。

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文化资源—技术—经济”三者相结合的过程,包括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载体、扩散主体、扩散环境和扩散渠道等扩散要素。从微观层面上看,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过程包括“扩”和“散”两个方向,“扩”实现了民族文化创意资源形式的延伸和演变,通过将民族文化创意资源产品化和商品化等阶段,使无形的民族文化创意资源衍变为消费者可以体验的创意商品;“散”实现了民族文化创意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在文化创意生产者、消费者、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等不同层次主体之间的传播和转移。我国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创意资源,通过创意扩散,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播和传承,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如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艺术、习俗宗教和手工技艺等沉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一座“文化富矿”,通过挖掘开发民族文化创意资源,将其扩散到旅游业、民族文艺演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业、影视业等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了创意与文化、经济和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如“香格里拉”“茶马古道”“云南映象”等品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离不开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要素的支撑,本文进一步从物质属性维度将创意扩散环境定义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是指民族文化创意企业等创意扩散主体所在的区域环境,包括政策、市场、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和创新等环境要素。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过程与创意扩散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如图1所示)。首先,创意扩散环境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活动提供了所需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民族文化创意扩散活动离不开创意扩散环境的支持;其次,创意扩散环境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来自政府政策支持的拉动、来自市场环境的压力推动等;最后,创意扩散过程与创意扩散环境具有互动机制,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过程既受创意扩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创意扩散环境,而创意扩散环境的提升又进一步影响扩散过程。

图1 民族文化创意扩散过程与创意扩散环境互动机制

(二)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

创意扩散环境为创意扩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所需的资源要素和能量,明晰创意扩散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助于全面评价创意扩散环境优劣,本文根据创意扩散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源要素,将创意扩散环境构成要素划分为以下几类。

1.政策环境。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房租减免、金融贷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民族地区法律法规等政策工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等,鼓励个体和企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主体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活动提供各种硬环境和软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

2.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包括道路、交通、互联网等硬件基础设施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产业发展平台,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系统中物质、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意扩散要素的流动提供了物质载体。此外,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也指出,便捷的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高效便利的条件和创意生活圈是吸引创意人才的基本条件。

3.创新环境。创意与创新紧密相连,具有联动关系,创意是创新的前端,是创新的原始形态,创新活动要通过创意产生新设想和新想法。而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动,创新思想活跃、高素质人才集聚、创新活动效率越高,区域创新环境越浓厚,越能够加速民族文化创意的扩散效率。

4.市场环境。市场是体现消费者需求的指示器,为民族文化创意资源实现产品化和市场化提供了创意交易和运行平台,是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引擎。市场化程度高,有利于民族文化创意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引导创意个体和创意企业将民族文化创意资源融入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价值观、宗教信任、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素质等方面,民族文化创意产生和扩散等各个阶段都深深的根植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民族地区沉淀了大量宝贵的民族文化创意资源,宽容、开放的文化环境是激发创意个体产生灵感、想法和创意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深刻影响创意个体、创意企业和创意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价值观等,影响创意扩散主体的采纳行为。

6.文化创意产业环境。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驱动、以文化为内容、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还有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但三者的内涵和外延大致相同。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独特内涵和本质特征在于,通过提供文化与创意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意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扩散,实现了从最初的灵感或想法到消费者可以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实现创意扩散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优劣对创意扩散绩效有重要的影响。

(三)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探讨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六大要素,在此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基本原则,借鉴了现有学者关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13]、创意城市[14]和创意产业集群创意扩散环境[15]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政策环境从公共文化财政、就业和投资方面评价;基础设施环境从交通、卫生及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评价;创新环境从专利授权、新产品开发和研发投入方面评价;市场环境从旅游业、文化消费支出及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评价;社会文化环境从教育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评价;文化创意产业环境从文化及相关产业、文化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评价。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二、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文进一步对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进行评价实证研究,选择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个民族地区作为评价对象,构建组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我民族八省、自治区2017年截面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及各地区统计年鉴中获取各项指标的数据。

(二)组合评价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技创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等单一评价方法,由于各单一评价方法之间的机理不同,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时评价结论存在差异。为了充分利用各评价方法的优势,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使得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客观,本文采用了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方法[19]。其具体思路如下:

(公式1)

(三)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计算各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值,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各评价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置信水平下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组合评价对相容性及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最后构建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模型,计算组合评价值。如表2所示,根据组合评价值将八个省、自治区进行排序,结果为云南、广西、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

表2 八省、自治区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评价结果

为了更好的探究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扩散环境水平的特征及趋势,本文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八个民族省、自治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区域包括云南、广西;第二类区域包括贵州、内蒙古、新疆;第三类区域包括宁夏、青海、西藏。三类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要素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差异较为显著,如表3所示:

表3 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要素的区域差异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关键环境要素,本文以各省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组合评价得分值作为因变量,以6个一级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政策环境)、0.317(基础设施环境)、0.981(创新环境)、0.927(市场环境)、0.740(社会文化环境)、0.964(文化创意产业环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关键环境要素包括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环境。

三、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优化路径

本文基于系统构成要素视角对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的内涵及其与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梳理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要素,构建了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评价分析方法对我国八个民族省、自治区的创意扩散环境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八个民族省、自治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划分为三类,其中云南、广西两省扩散环境较好;贵州、内蒙古、新疆三省扩散环境一般;宁夏、青海、西藏三省扩散环境较差。三类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要素存在较大差异。第二,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识别影响民族文化创意扩散环境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环境。

我国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受地理位置、交通设施、产业基础、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传统模式,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从环境要素角度分析,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文化创意产品类别单一、附加值低,信息技术融合不足、数字化程度低,与其他产业尚未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链较短,市场作用不明显,民族品牌缺乏影响力,特色文化创意亟待“走出去”,创意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文化创意扩散环境,提出如下优化路径:

(一)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环境

市场是文化创意实现价值的枢纽所在,高效流通的市场对于促进创意实现产品化和商品化,提高创意扩散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营造市场环境要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创意产品供给、推动文化消费需求、拓展对外贸易等方面抓起。一是引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综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要素的积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优秀的创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运作获取直接融资;二是增强文化消费潜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和欣赏品位,培养文化消费观。提高农村、牧区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挖掘文化资源的民族性、历史性及稀缺性,打造多元化、高品质、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精品,以产品差异化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三是积极拓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民族文化创意“走出去”。民族省区邻近东盟、中亚和蒙古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跨境民族的民风民俗与文化心理接近的天然优势,可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促进创意与科技融合发展,营造创新环境

促进创意与科技融合,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对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快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状态,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仍以传统的口耳相传或民族文字形式存在,难以实现经济价值。需要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推动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二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新技术、新业态给予民族地区更多政策鼓励,在网络基础设施硬件上实现区域间无差异化。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如对剧院、移动电视、车载电视进行数字化升级换代,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现和传播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文化创意产业赋能,实现“民族文化创意+区块链”,区块链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链相结合,改造文化创意产业链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丰富的场景化应用,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创意之间的融合发展,构建新的文化创意生态。

(三)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优化文化产业环境

创意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基本要素,创意通过在创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扩散实现创意产品化和商品化,进而实现创意价值。因此,要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价值链为核心,拓展和延伸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链,一是从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挖掘民族文化创意资源,与出版、影视剧、戏剧、动漫、网游、手游、文化旅游等资源相整合,形成民族文化创意龙头产品和系列衍生产品。二是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上游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基于客户需求互动设计产品和服务;中游创新产品生产模式,颠覆传统文化产业生产模式;下游创新文化产品传播形式,利用“互联网+”将制造、展示和传播等多项信息技术嵌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土地、税收、房租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文化创意个体、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示范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培育社会文化环境

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创意扩散的主导者。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等限制,人力资源紧缺,创意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意型、科技型人才极度匮乏。一是加强创意人才培养。民族高校发挥少数民族生源优势、民族文化研究特色优势,促进传统文化研究、艺术传播和信息技术开发交叉学科的培养和带动作用,培养民族文化创意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培养模式,通过开展校企联合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创意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二是加强创意人才的管理。建立创意人才培养规划和认证等制度,设立专门的创意人才培养管理部门,建立创意人才数据库,创意人才的认证机构等,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三是坚持创意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帮扶,通过定性帮扶等方式将优秀人才定期输送到民族地区。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制定各种吸引创意人才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三种类型的人才:既懂创意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高原创水平的人才,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开拓性人才。鼓励创意人才“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猜你喜欢
民族环境评价
我们的民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环境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