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477150)杨朔
腹股沟嵌顿疝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0.3%~2.9%左右,且病情多危重、进展迅速[1][2]。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病症,一经确诊需立即治疗,若未获得及时治疗,易致使疝内容物绞窄、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3]。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临床针对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常用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但对机体产生创伤相对较大,易导致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发生,影响预后。随医疗技术发展,微创理念深入,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势。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我院60例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旨在探究腹腔镜经TAPP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我院60例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2017年1月~2020年10月)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年龄66~78岁,平均(72.23±1.91)岁;嵌顿疝类型:股疝7例,直疝1例,斜疝17例,复合疝5例;体质量指数:18.5~27.5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41±1.07)kg/m2;对照组年龄66~77岁,平均(71.98±2.05)岁;嵌顿疝类型:股疝6例,直疝1例,斜疝19例,复合疝4例;体质量指数:18.9~27.6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3±1.04)kg/m2。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嵌顿疝类型)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B超、CT检查、临床症状、体征等确诊为腹股沟嵌顿疝;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符合手术及麻醉指征;④年龄>65岁,均为男性。(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史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感染性休克者;⑤恶性肿瘤者;⑥合并肝、肾、脑、心、肺功能障碍者;⑦腹腔严重感染者;⑧无法耐受手术者;⑨腹腔手术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平卧位,作5~6cm斜切口于患侧腹股沟区,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将疝囊游离,打开内环口,探查有无肠坏死情况,若无死后则回纳内容物,游离、结扎,回纳疝囊;腹膜前间隙以聚丙烯补片网塞填充于内环口,固定于腹横筋膜,精索后方置入平片,铺平,同时将其和周围组织固定,彻底止血,关闭切口。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经TAPP治疗,平卧位,头低脚高10°~15°,作纵行切口(1cm)于脐下方,穿刺10mm Trocar,建立CO2气腹,压力:13mmHg,穿刺3枚Trocar,30°腹腔镜于脐孔10mm Trocar置入,腹直肌两侧和脐水平处分别穿刺5mm Trocar(操作孔),观察疝囊内容情况(腹腔镜下),以无损伤钳嵌顿肠内容物还纳腹腔,明确无坏死后,电凝剪切开腹膜(疝环上方2cm位置),钝性分离耻骨结节、腹壁下血管、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等结构,离断疝囊,于已游离腹膜前间隙内,以补片直接盖于肌耻骨孔,展平;确认肠管活性,探查有无对侧隐匿性疝,补片平整,关闭腹膜,止血,解除气腹,常规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止痛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术前、术后1d、3d疼痛程度,共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潴留、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术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6.71±1.61 62.85±5.02 19.02±2.53 3.72±0.34对照组 30 22.04±2.48 64.03±5.41 22.81±3.62 5.84±0.86 t 28.398 0.876 4.700 12.556 P<0.001 0.385 <0.001 <0.001
2.2 VAS评分 术后1d、3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附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3d观察组 30 6.76±1.25 3.12±0.45 1.68±0.24对照组 30 6.34±1.32 4.52±0.79 2.54±0.31 t 1.265 8.431 12.015 P 0.211 <0.001 <0.00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6.67%低(P<0.05),见附表3。
附表3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腹股沟嵌顿疝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以男性较为多见,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腹部绞痛、呕吐、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5]。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针对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多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主,虽具一定效果,但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且术中剥离范围较广,对机体产生创伤相对较大,易导致术后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加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多呈退行性改变,体质欠佳,致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相比,腹腔镜经TAPP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腹腔镜应用,能于直视下进行疝环松解,术野更加清晰,更利于术者操作,减少术中和肠管接触次数及肠管暴露时间,更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且切口仅1cm左右,对机体急血管产生创伤相对更小,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本研究数据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d、3d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经TAPP治疗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更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身体恢复。②手术区域和补片放置区域均无皮肤切口,进而能有效避免细菌经外周皮肤逆行感染至切口内,加之操作过程中,于腹膜前间隙行补片修补,进而能避开水肿渗出较重部位,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6.67%低(P<0.05),提示,腹腔镜经TAPP治疗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但行腹腔镜经TAPP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疝内容回纳时,切记不可进行暴力牵拉,以免发生肠管破裂等不良事件;②松解内环口时避免由内侧和下方松解,以防止对腹壁下动脉等重要血管造成不必要损伤。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TAPP治疗年龄>65岁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能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