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桂
(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福建闽侯 35011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了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形成的关于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力等的基础知识,是物理教学的重点。物理概念包括物体概念、运动概念等。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并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初步掌握现代物理的物体概念、运动概念、相互作用力概念等,并能够把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1]。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本身特质、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是根据基本的实际经验建立理想化模型的一个概述过程,是分析整合、推理证明等科学思维方法的体现,是根据实际事实和科学理念对不同的观点和结果提出的疑问、批判,进而产生新的理解的能力。科学思维主要包含模型建立、科学推论、科学证明、提出疑问并创新等。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应拥有建立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科学的推理,从而得出规律和结论,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运用事实理论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预估;能根据事实对一些问题提出疑问,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2]。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凭证、分析、互动等。经过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学生应对实验探究有基本的认识,能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和实际生活中寻找问题,提出一些猜想;能合理地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运用多种先进的设备和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拥有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方式分析问题并处理信息,概述、解释实验探究的结论和变化方向;具有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准确地表达、评价和思考实验探究的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含科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对科学的重视程度等。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主动与他人展开合作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实事求是,不一味地相信权威知识;在运用物理知识时,能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则;理解科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多运用物理知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要多交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和学生多分享各自的看法与经验,这样才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发展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做实验,或展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3]。
例如,在教学“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这一实验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这个实验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清楚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核心原理,然后,让学生去实验室亲自做实验,以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原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平衡了摩擦力后,无论改变什么力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做完实验后,教师可让学生讲解实验原理,主动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拓展,要求教师立足现有的物理教材,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多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物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和探究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参与物理实验的操作,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科学态度指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拥有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且具有仔细认真、诚信坚定等精神品质,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该具有的品德和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学生对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很感兴趣,也很愿意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些物理情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发现和探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班里的学生在搬桌子,搬桌子的过程中,一名男生搬一张桌子,两名女生搬一张桌子……”然后,让一名男生和两名女生分别演示搬桌子的过程。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一个人搬一张桌子和两个人一起搬一张桌子所呈现的效果一样吗?这两种方式呈现的力能不能互相代替?”学生对这个情境很熟悉,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很有兴趣,都拿起笔来画受力分析图。在学生进行互相讨论时,教师再逐渐引出“合力”“分力”这两概念,学生可以想到两名女生的力可以合成一名男生的力,并且对合力和分力的知识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物理教材和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