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节
摘 要:3~6岁是塑造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在某幼儿园对教师开展“端午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观察与记录,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设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计划性地将抽象的品德具体形象化,引导幼儿建立品德认知结构、获得品德情感体验、规范品德行为表现、培养品德意志形成。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品德;影响
一、 品德
根据夏征农、陈至立(2009)等编写的《辞海》当中的解释,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品德与道德不同,品德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既受到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学龄前幼儿的品德认知结构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知——即道德认知,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情——即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意——即道德意志,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道德意志表现为意志活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行——即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张继林、陈德艳(2008)在其文章中认为学龄前时期建立起良好的品德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 传统节日教育的定义
廖冬梅(2006)在其文章中提出对传统节日教育的概念界定传统节日教育,即是将传统节日纳入“教育”中,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对幼儿产生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一方面,传统节日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性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对个体素养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安宁有着不可代替的教育价值。
在学前教育领域,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及教学需要开展相关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为幼儿创设真实的感受节日文化、体验节日风俗的环境。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相关节日文化及其精神内涵,感受节日中丰富的人际关系,积累社会交往经验,并实现相关情感、行为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传统节日教育也使幼儿园与家庭更好更紧密地连结起来,帮助家园步调一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传统节日教育能够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
某中班教师在举行端午节主题活动时,首先与幼儿在班级里进行谈话活动,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对端午的认识。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幼儿的观点总结如下:端午就是每年在五月初五的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系香囊、插艾叶。教师进一步提问: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端午”这个节日吗?为什么在端午的时候要赛龙舟、吃粽子和系香囊、插艾叶呢?一部分的幼儿能够说出端午的来历,但是具体的风俗来源与意义幼儿并不知道。随后,教师向幼儿详细地介绍端午的由来和风俗所承载的意义。
观察分析:认知指的是人们获得知识并且获得应用知识的办法的一个过程,是人们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包括知觉、思维、感觉、想象和记忆等五个部分。幼儿同成人一样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自然环境中,他们同样需要运用自己的品德认知对周围事物进行对错辨别。根据皮亚杰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划分: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幼儿因为年龄发展和认知思维具体形象性特点,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和事例进行对品德的认识。另外,幼儿在运用品德认知对一件事物对错进行辨别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他们本身对品德还没有一个标准。传统节日对幼儿品德认知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传统节日能够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变得抽象具体形象,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品德认知的理解与掌握。
传统节日本身就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故事传说、风俗习惯、庆祝活动等,教育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幼儿解释具体的品德认知。教师可以与幼儿分享“賽龙舟”的节日风俗,让“爱国”的道理具体形象化,促进幼儿的理解。
第二,传统节日能够为幼儿品德认知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潜移默化地建立自己的品德认知结构。
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幼儿自然而然地会获得“团结”的概念,幼儿亲身参与到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中,不需要教育者的灌溉式教育,就可以自己领悟到品德认知的含义。
四、 传统节日教育能够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教师邀请了幼儿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庆祝端午节。活动过程中,每两组家庭为一组,家长与家长之间会讨论如何包粽子,幼儿在一旁给爸爸妈妈递粽叶和绳子,大家合作一起包粽子、煮粽子,最后再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下午的赛龙舟活动中,教师安排每组四位家长四位幼儿进行比赛,其余的家长和幼儿在旁边加油助威。结束之后幼儿会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观察分析:幼儿品德情感是在品德认知与品德行为中产生的,当幼儿在确认某件事、某种行为是否能发生的时候,或者当幼儿使用品德认知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正确的时候,他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品德意义的认同感,即品德情感。幼儿情感发展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具有不可控性、易变性的特点。不可控性指的是幼儿的情感与成人情感不同,成人可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控制不表现出来,而幼儿对自己的情感是不能够控制住的,常常会表露出来;易变性,即容易变化,指的是幼儿的情感很容易发生变化,前一秒可能因为自己的要求没被满足而大发脾气,但是当要求一旦被满足就会立刻变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