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宇
【摘要】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而电视作为时下最为强大的媒介产物,必然要对此做出自己的回应,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并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大众传播;消费社会;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5.068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日渐融入“消费社会”的潮流。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电视新聞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文化大潮对严肃文化、精英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时下的电视新闻形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诞生了许多能够及时回应现实语境的电视新闻栏目。我先分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涵义及表现,我查阅许多资料发现,对于新闻娱乐化的具体涵义,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曾经清晰的新闻与娱乐信息的限界日渐模糊;另外是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融合。
在节目内容上,注重挖掘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追求新闻事件的故事性和文学性。与传统新闻形态不同,当代新闻的娱乐化倾向遵循的是“事件中心”原则,目的是展示故事的本身,追求新闻故事的可视性、悬念性、娱乐性。
在表达技巧上,则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一些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报道中,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往往将新闻聚焦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一味片面追求,用微观的个人体验来代替对社会历史背景的宏观考察。
在取材范围上,湖南电视台则将《湖南晚间新闻》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从国际政要的严肃新闻转向街谈巷议的软新闻。虽然他们把新闻性放在第一位,但从播出效果来看,趣味性是它的核心,因为他们提出要通过"可看性"来体现这“五性”,要“可看”,就得“有趣”,要“有趣”,人们就选择了娱乐化。这种说新闻的形式刚刚推出时,就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从外在形式上看,注重对节目以及主持人的包装,特别在后期制作中添加了综艺元素。在央视二套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里,男主持人风趣幽默,女主持人青春靓丽,无论服装发型还是笔记本电脑、茶杯等道具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视觉效果突出,十分具有观赏性。还有《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以一个光头形象出奇制胜,成为江苏电视台的招牌,也成为许多电视台寻找主持人的一个模式。主持娱乐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主持风格的娱乐化,许多电视主持人可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女和帅哥,但为了让观众记住自己,为了让新闻有趣味性,就在语言风格和形体动作上走娱乐化的道路,于是我们看到,现在各省级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纷纷选择了说新闻的形式,甚至是用评书的语态播报新闻,我们的主持人在镜头前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使我们难于区分是新闻还是娱乐。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电视新闻娱乐化利的一面,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它之所以会一直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所以电视新闻在一定程度上的娱乐化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一,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也体现了对受众的重视。长期以来,中国的电视新闻总是高高在上,总让人感到遥不可及。娱乐化的新闻则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赢得观众的喜爱。主持人和观众的关系不再是上下的关系,不再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从而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方式能够灵活地为受众接受新闻提供引导和服务。
第二,新闻娱乐化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和娱乐性,有利于增强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的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说,好的新闻还要有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阅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在接受过程中讨论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这样新闻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第三,电视新闻娱乐化有利于取得最佳传播效果,从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从传播效果来看,受众的情趣直接关系到整个接受行为的全过程,受众总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使用媒介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全球传媒出现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最直接的动因是受众的兴趣发生变化,传媒业不得不随着受众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是他们的生命线。从衡量一档节目的两个主要指标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上看,一些娱乐化的新闻都取得了不错成绩。比如,《南京零距离》以充足的新闻资讯即有用的新闻,赢得市场,收视率居高不下;而以好看取胜的《法治现场》中的《有请当事人》板块,以讲故事方式,设置新闻情节同样市场反映不错,它们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塑造受众的忠诚度,在收视市场上取得巨大的业绩。
当然电视新闻娱乐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不能完全掩盖其弊的一面。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这种无节制的新闻娱乐化表示担忧并提出种种批评。弊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新闻承载过多的娱乐功能,必然会造成新闻传播形式与功能的错位。新闻节目一味地娱乐化,必然会导致其中思想深度的弱化和见解的庸俗化。从新闻本体角度考察,新闻娱乐化倾向实质上是对新闻本性迷失的一种表现,新闻娱乐化可能带来新闻节目本身质量和价值的下降。美国学者杰姆逊曾提出“后现代电视”的概念,他认为“后现代电视”具有四大特点,“深度感的削平,历史感的削平,本体性的削平,距离感的削平”。新闻节目一味地娱乐化,必然会导致其中思想深度的弱化和见解的庸俗化。
第二,是新闻娱乐化与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众多的娱乐化新闻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娱乐大众的需要,一些新闻报道常常对新闻事件进行歪曲,甚至做出一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做法,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第三,是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尽管新闻娱乐化可能带来高收视率,但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降低。信誉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追求利润的媒介越来越娱乐化了。客观公正、导向正确、遵纪守法、诚信服务、树立在社会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
本文认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不容忽视。那么,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对策呢?本人认为要正确认识新闻娱乐化现象,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各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媒体具有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功能已被人们所熟悉,但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新闻第一位,娱乐第二位。2008年3月16日《河南新闻联播》的一条《敬老院里喜事多》為例,首先听到的是河南省上蔡县杨集敬老院一位老人的一段唱词:“自从进了敬老院,不愁吃来不愁穿,一天三顿多香甜”。紧接着的一段解说词,通过介绍这位老人在敬老院中的“夕阳婚礼”,清楚地交代了为什么这里的老人如此“欢歌笑语”。老人在娱乐同时也展现了党对老人关怀的新闻价值,有力结合。
第二,处理好新闻的社会价值经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媒介的产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它还是精神的,所以媒介应该着力地传播和建设积极向上的、蓬勃有朝气的文化精神,在娱乐中陶冶大众情操、提升人们的审美品格。媒介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的实现,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社会效益,甚至忘记了新闻媒体的根本任务。也要注意与广大受众的粘近性,新闻把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达到和谐统一走出了一个有效的捷径。只有贴近生活,新闻作品才有鲜活蓬勃的生命和直至人心的感染力,百姓才能真正去关注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辛辛苦苦所发现的新闻。
第三,正确认识新闻本身的传播规律。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娱乐只能是节目的手段和调料,新闻内容才是灵魂。认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在新闻实践中把娱乐看成是提高收视率的唯一途径,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果仅仅寻求新闻事业的娱乐消遣价值,忽视认知、教育等功能,会降低人们的审美情趣,弱化人们的思维能力,终究会把新闻事业以及大众都推向单调与平庸。总而言之,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做什么新闻,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我们要重视和研究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对其利弊进行认真的探讨,辩证的分析,引导其健康发展,让新闻传播的作用得到日益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娱乐本土化[J].《新闻记者》,2000(10)
[2]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15)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17)
[4]李志鹏:论新闻娱乐化的根源[J].《新闻爱好者》,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