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性心理品质。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促进孩子思想情感发展,健全孩子人格的重要内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得不自信,而导致其自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幼儿的第二监护人,幼儿离开了家庭,步入学校后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教师承担着幼儿们教育的工作,幼儿的教育不光是文化基础的教育,还有德育教育,最重要的还有心理教育,为了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教师就必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于此,文章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简要分析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并探究相应的教育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教学设计;培养策略
一、 引言
自信心是个体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幼儿阶段是奠定孩子心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够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在挫折中保持积极勇敢的心态。现代素质化教育的背景之下,幼儿园教师要负担起幼儿的综合素养教育的艰巨责任,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视为重要的教学工作。使幼儿们在幼儿园中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愉快地玩耍。能够使幼儿更容易与其他人交往,获得更多的友谊,感受到自信心带来的快乐。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通过对幼儿的教育观察可以发现,一些孩子存在明显的自信心缺失的现象,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干预,探究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二、 幼儿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在幼儿阶段,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活动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凡事都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和安排;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唯唯诺诺;面对挫折过分消极,缺乏应对失败的心理能量;在未达成目标或出现错误后茫然、焦虑等。幼儿自信心缺失的一大重要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不愿意说话,每当教师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就会有幼儿对自己不够自信,生怕老师点名会点到自己,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好的,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幼儿年龄较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比较模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人格,所以长期在自信心缺乏的背景之下,很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自卑等负面的性格。对于幼儿来讲,造成其自信心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第一,过度关心。当今社会“六对一”的家庭结构比较普遍,孩子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凡事都有他人帮助和代劳,自己亲自动手的机会很少。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而一旦需要这些孩子自己面对并解决问题的时候,其畏缩、依赖、自卑等情绪就会出现。第二,过多批评。中国传统教育中信奉挫折教育,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因此,在对待幼儿的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经常将批评、否定挂在嘴边,不分场合地点,不论方式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这极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我否定的心理倾向,从而失去了尝试和探索的自信。第三,過度期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这样的心理期望必然会让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一旦无法达成期望,就会在家长的失望和指责中感受到压力,并对自我发展失去自信。第四,缺乏引导。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教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缺乏重视,在指导、培养中缺乏情感渗透环节,导致孩子在遇到困境、问题时,找不到自我疏导情绪的方式,进而出现了不自信的表现。
三、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一)鼓励自由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探索和尝试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方式。探索的过程能够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观点,而尝试则会验证其观点想法是否正确,并强化其心理基础,提升其不断自我纠正以及进一步探索实践的勇气。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要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有时候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就是不够勇敢,当他们有想法的时候也不敢说出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就算幼儿有错误也不要紧,为了更好地激励幼儿们建立起自信心,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那么幼儿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当幼儿有了学习的成果之后,就会更加自信,最终达到一个良好的循环。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存在宠溺情况教育方式,应给予建议,引导家长敢于让孩子放手,为孩子的自主探索与尝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在幼儿园的教育指导中,教师也应尽量为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例如在区角游戏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设计、搭建,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孩子的自信。
(二)通过差异指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虽然幼儿正处在成长的萌芽阶段,但是彼此之间的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众所周知,每个人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兴趣方面的差异,还是性格方面的差异。有着差异就意味着多样化的教学。因为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每一个人,教师就要通过学生之间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进行指导,在差异性的指导中培养起幼儿们的自信心。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认知能力存在不同,在幼儿教育指导中,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设计分层教育指导方案,确保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发其成长的自信心。例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阅读,教师可以设置温馨舒适的阅读区域,为孩子提供喜欢的绘本、故事书等,并利用语言课堂,鼓励孩子将自己看到的故事分享给他人,在表达中提升其自信心;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偏爱运动,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中,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中挑战自我,并在不断突破中增强自信等。每一个孩子都包含着无限的可能,都拥有成功的权利,教师应给予孩子的成长机会,让孩子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提升自信。
(三)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孩子也不例外。幼儿正处于成长初期,心智稚嫩,并渴望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正如古语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家长、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因此,家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激励评价的效果,通过夸奖、称赞等方式,肯定幼儿的努力,在幼儿心中埋下自信的种子。当然,激励评价的方式还有很多,除了运用语言给予孩子自信外,家长、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例如在孩子表現好的时候,摸摸头、拍拍肩,让孩子感受到关注和肯定;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加油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等。这样才会给予孩子力量,激发孩子不断成长、前进的勇气。
(四)通过情感渗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持续的熏陶、启发和引导。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坚持情感渗透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利用情感的力量带动孩子形成自信。
例如在绘本阅读中,教师为孩子推荐了《我喜欢自己》这本书,其中描写了一只快乐自信的猪小妹,她有卷卷的尾巴、圆圆的肚子、细细的小脚。猪小妹最好的朋友就是她自己,她懂得照顾自己、爱自己,即使没有朋友在身边,她也可以找乐子,让自己愉快起来。如果犯了错或是遇到挫折,她会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尝试。在绘本阅读中,教师结合猪小妹的行为,将孩子的目光引向自己,启发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使孩子在自我肯定中形成自信。
(五)调整教育期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期望主要是指家长、教师对孩子能够达成的某种目标的期待。过高的期望会加剧孩子的成长压力,并在失败中产生消极情绪,而过低的期望则难以调动孩子的潜力,无法激发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针对此,家长、教师应树立并调整教育期望,为孩子的发展树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目标。
例如家长应纠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想法,打消攀比的念头,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个性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让孩子既能够获得自我选择的机会,也能够在挑战中完善自我,提升自信。此外,教师也应转变教育观点,注重孩子的多元发展,形成差异化的教育期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努力达成期待,并树立自信。
(六)通过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失败,而如何在失败中正确认识自己,并振奋精神,产生前进的勇气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
现代教育强调“逆商”的培养,即在逆境中的心理素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这一概念,抓住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的关键时机,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失败和困难,并勇敢面对成长中的困难与失败。例如当孩子在某件事上反复失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幼儿冷静,并潜移默化地渗透方法,引导孩子在此尝试,并在成功中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幼儿逐渐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而自己拥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 结语
总之,自信心是构建幼儿社会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幼儿的思想情感、人格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分析幼儿缺乏自信背后的原因,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其逐渐形成自信,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雅琦.论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J].湖北农机化,2020(8):110.
[2]黄梦思.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6):159-160.
[3]曾海英.信心从支持和鼓励开始:浅谈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体会[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150.
作者简介:
白雪峰,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