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

2021-05-27 21:27马玉洁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小学

马玉洁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需通过灵活的采取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一、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的思考及运算能力。要通过日常的数学学习,发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而有些教师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切教学环节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上好这节课,那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目标明确。有些数学教师的目的可能是想要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他们所创设的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这样,这样的情境对本节课的利用价值并不大。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把课本上的情境图做成了课件,这样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根本没有一点效果。

同时,由于之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与学习,自主探索和机械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众多教师为了迎合课程改革这一措施,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设计了许多讨论环节。例如,以几个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或者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学生都围成一圈,当教师说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课堂瞬间变得活跃起来,有的小组一起探索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有的小组可能连要探究什么都没搞明白,当教师说停止的时候,课堂又恢复到了原状。为什么在小组讨论环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那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讨论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多数课堂的小组讨论存在于学生之间。作为教师要合理引导,在组建小组时就要合理搭配,而且有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要给予每个人平等机会,不然小组讨論就变成了“优等生”的专场,一节好课肯定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在讨论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加以适当引导,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取得预期学习效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可以形成各种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三、 基于有效问题情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策略

(一)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数学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连接点,将数学与生活两者紧密的相结合,从而让数学学习变得丰富有趣。而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以大量的感官体验和操作练习为基础,需要课前进行操作探究。例如:通过基本的动手观察已经基本能够了解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等基本特性,那么这些数学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到呢?在生活中找形状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并进行观察,描述长方体、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仍有疑惑时,可以将教室作为类比对象,展现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积极提出自己制作统计图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打算如何去解决它。如“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勾股定理”的几何含义。先用“几何画板”来画出几种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内在规律。整个课程围绕这一教育理念,以微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将数学的基本知识渗透到数学教育的艺术中。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教育活动,授课前,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和关键知识点创建授课课件,通过多媒体工具收集丰富的授课材料,并设计适当的授课情况。它通过游戏,音乐等被引入课堂,然后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可以自然地通过音乐或游戏进入课堂学习,并迅速融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中。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探究活动

创新教育是课程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核心要求。训练学生认识、感受和创造美丽是初等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应用概念,并通过情感积极地吸引学生。它明确指出,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在某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工作以完成探索数学知识的任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利用手工图纸去折叠出自己所知道的对称图形,描绘出折叠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可简化烦琐的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塑造抽象知识。在教授应用中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简化复杂性,以便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阅读,评论,解决和反思。例如,已知有两辆汽车同时离开A和B,两辆汽车在5小时后相遇,并且两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5公里和45公里。问:A和B之间的距离是几公里。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更改以前的文字说明的状态,并使用多媒体及时显示此主题,包括相关的已知,未知和期望的问题。最后,通过使用线段图显示两辆车的行程,学生可以轻松获得答案。即:55×5+45×5=500(km)。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演示法是一种在课程改革后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被众多师生所接受,因为演示法使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具体,通俗易懂。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教具等教育资源向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两边栽不栽”问题(植树中的棵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教师就要进行直观演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再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都需要进行多媒体直观演示。进行直观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轻易地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小学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