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三峡

2021-05-27 20:20
奇妙博物馆 2021年5期
关键词:白帝城竹枝词诗篇

长江三峡以举世罕见的地理奇观闻名于世,还以绚烂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和流传千古的瑰丽诗篇,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三国”中的三峡

三峡地区在三国时期是蜀国的区域,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蜀汉遗迹和名人逸事。读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对三国的故事不陌生,那你知道在三峡地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有哪些地方吗?这些地方中,知名度最高的应数张飞庙和白帝城了。

在长江南岸的飞凤山上有座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这座庙是为了纪念蜀汉名将张飞建立的。据传,在距今1800年时,蜀国的武将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手下部将所害,他的头颅被抛入长江之中,一名渔翁捕鱼时将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中。由于张飞大义大勇的品格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所以人们在此立庙,用来纪念张飞。

白帝城位于瞿塘峽口北侧的白帝山上。白帝城原名赤甲城。据说,大将公孙述因为城内井中有白雾升腾,认为这是“白云献瑞”,便自称“白帝”,将城名改为“白帝城”。

唐宋以来,许多诗人都留下诗篇歌咏白帝城。因此,白帝城又称“诗城”。当然,白帝城“名声在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托孤的地方。刘备为了给义弟关羽、张飞报仇而发兵东吴,结果大败而归,在白帝城一病不起,遂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照顾。

到了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征伐曹魏,临行前写下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呈给后主刘禅。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刘禅要继承先帝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诗歌中的三峡

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白居易……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来到长江三峡,为它写下精彩诗篇。那你知不知道,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中写长江、写三峡的诗歌有多少首呢?

告诉你,其中描写长江的有54首,单独描写三峡的有12首。祖国遍地好山好水,唐代大诗人竟然留下这么多歌咏长江三峡的精彩诗篇,足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春夏时节,巫峡天气变化多端,早上还是晴空万里,晚上就开始下雨了。到了秋冬时节,雨水数日不绝,又是另一番景色。特别是那神女峰上的美丽风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神女仿佛踏云而来,又随雾而去。历代文人来到这里,都展开了无尽的想象。唐代诗人元稹就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

夔门位于瞿塘峡,是古代东入蜀道的一个重要关隘。诗仙李白从这里三次进入三峡,写下了《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宿屋山下》《渡荆门送别》等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早发白帝城》流传最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时,三峡地区还流行“竹枝词”这种民歌。唐代诗人就利用竹枝词的风格,创造了一种诗中的新体裁,诗圣杜甫和诗豪刘禹锡是其中的佼佼者。杜甫在夔州(今重庆东北部)生活期间所写的《夔州歌十绝句》便是竹枝词的成功尝试。在这组诗中,杜甫描写了夔州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中唐以后,对竹枝词改造做出更大贡献的是刘禹锡。他以《竹枝词》为诗题作诗,传世作品达到11首,被后人赞为“竹枝正宗”。

大诗人陆游在夔州做官的时候,除了写下关于三峡的诗篇,还留下了日记体书《入蜀记》,记录了当时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军事政治等。

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三峡自然环境造就了多样、独特的三峡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故事,也激发了众多诗人的灵感,创作出经久不衰的名诗佳作。

猜你喜欢
白帝城竹枝词诗篇
童心里的诗篇
清代宋庆常《石阡竹枝词》勘误补正
静待绽放
动物的“叫”各不同
书法《竹枝词》
雪峰山诗篇
美好的开始
奉节观瞿塘峡
游白帝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