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说起重庆这座城市近代的新生事物,最有代表性的要算立德乐洋行了。
立德乐是个英国人,21岁来到中国经商,45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件大事——驾船到达重庆。有的同学肯定会问:“驾船到重庆也算是大事吗?”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江,大部分时间水流是比较平缓的,就算是一艘小船,也可以在水面上缓缓划行。但是,在很久以前,甚至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从宜昌到重庆的水流可不会这样平缓。那时的长江水水面很低,常有大石头凸出水面阻挡前路,并且,由于江道弯弯曲曲,江水在遇到弯道时就会变得像野兽一样凶猛,严重威胁到江面上一艘艘货船的安全。到了水更浅的地方,船又会搁浅,只能依靠纤夫拉船。所以,那时候商人要是想把重庆的土特产带到下游的江苏等地,或是想把江苏等地的货带到重庆,那可真的是要经历千难万险的。
有着“商业头脑”的立德乐发现了巴渝大地蕴藏的商业潜力,他坚持自己造船,失败了两次以后,才终于在1898 年2 月15 日乘坐自己造的船从宜昌出发,自己导航,自己驾驶,历经险阻,于3 月8 日抵达重庆。立德乐出名了,有人说他是开发中国西部的第一人。
没过多久,立德乐就在重庆的南岸区开设了洋行——立德乐洋行,经营土特产和舶来品。不过,他先后做了煤、铁、石油等生意,都没有赚到钱。立德乐很着急,四处寻找商机,最后,还真的让他找到了一种重庆的土特产——猪鬃(zōng)。
原來,这猪鬃耐高温也耐低温,不易断也不易变形,人们平时生活中用的刷子的刷头,很多就是用猪鬃制作的。你可能会问了:做刷子用的猪鬃算是大生意吗?当然!因为在当时,猪鬃可是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呢!从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刷漆到刷洗机枪、大炮等,哪里都离不开猪鬃的身影。
立德乐经商的时候,重庆每年生产猪鬃100万公斤,90% 通过立德乐洋行这样的公司出口到欧美。猪鬃是一种无法用人工制品代替的天然产品,全世界对它的需求量都非常大,而中国猪鬃的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直到今天,中国猪鬃的出口量仍占世界猪鬃贸易总量的95%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