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邓根旺
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5项发展理念。如何将创新驱动转化为生产的主要抓手,加快我国主要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议题。通过对松山湖的转型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的转型升级之路不可复制,需结合当地自身产业特色进行转型。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城市创新驱动力对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转型过程中还将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
我国城市高新区是通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示范区与先行区,松山湖是我国高新区代表之一。松山湖地区位于大湾区国际科学创新中心辐射范围内,在规划政策的辐射带动下,为保证自身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必将从传统的高新产业园转型升级为新兴的创新城区(见表1)。
表1 园镇统筹下的城市转型特征
从松山湖自身条件分析,此次转型升级兼具天时地利,城市地处市级主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华为与散裂中子源大科学企业机构的入驻,更为松山湖地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见图1)。但在优越的发展前景下,松山湖地区也凸显出土地规划存在瓶颈、园镇协调发展能力不足、部门作战分散、项目缺乏统筹兼顾等问题。
图1 高新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针对松山湖当前发展现状,提出打造“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持续的国际创新城区”建设规划目标。综合规划目标,松山湖从园镇统筹、集约提效、优质生活3个方面建立完整的创新驱动体系,作为指导城市开展转型升级工作的总方针(见表2)。
表2 松山湖规划行动统筹思路
松山湖提出的园镇统筹理念,一定程度上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思路,解决城市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分工不明确、配套发展不协调、交通拥堵不通畅等问题。统筹发展生态园与城镇,在统一管理建设平台的高效管控下,实现资源及公共设施的共享互用、互相扶持,依托产业生态园区建设,延长生态园区内企业产业链,开展针对园区企业服务的生产服务业建设工作,将人才与企业联合,实现收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分担相关建设风险,走出产城融合的新型建设道路。在创新建设方面,松山湖提出上下结合、重点引导、刚弹结合及机制保障的创新特色战略。
1)创新建设行动的上下结合 保障战略地区与重大项目实现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抓好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向,通过合理分析,感受居民在城市中的真实生活,了解居民最需改造的项目,保证小微改善的及时落地,真正落实“以人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2)创新建设项目的刚弹结合 为解决项目实施度与延续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将规划区域分为刚性落实保障性项目与弹性执行策略性项目。其中刚性项目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规划方案需针对区域快速成长特性,预先进行精细化人口生长模拟,并以此为依据对配套设施需求进行推算,分解至具体项目,实现目标到行动的精准传导;弹性项目则针对建设机制尚不明确的园镇统筹规划,如交通优化、公建设施建设、空间转型、道路改造等系统性问题还需论证的建设项目,为园区参与区域竞合和大型项目策划提供参考。
3)创新建设重点的精准引导 针对重点建设规划区域,需围绕总体目标谋划发展路线,结合重大项目回应相关意见诉求,对后续项目的规划与建设进行精准谋划。
4)创新建设实施的机制保障 针对松山湖加强统筹与转型提质阶段的建设,提出科学规划实施传导、园镇合资开发平台、集约化用地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系列发展建设战略。
从松山湖总体创新规划方案中可发现,只有建立完善的创新驱动体系,才能提高地区创新创造力。创新创造力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来源,需充分认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建设理念。城市转型升级需建立完善的科学创新驱动体系,为创新产业发展扫清障碍,把创新建设工作摆在发展首位;提升创新产业输出水平,增加对科研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制定创新科技产业相关政策,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有利于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市场大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学创新投入,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人才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企业也需重视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新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人才水准。
松山湖的园镇统筹理念是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联系,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头作用,小城市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产业互相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间由创新驱动力产生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大力发展与周边城市的人才交流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战略,在吸引、留住人才的同时,也需重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周边城市在不同领域的高新知识、技术及管理经验,强化异地企业的合作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落实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塑造良好的市场建设环境与机制,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创造良好的本土发展前景,实现城市间共同发展建设(见图2)。
图2 松山湖科技创新工程效果
松山湖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其对区域内各城市创新技术水准差异的充分认识,以及其针对区域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的产业发展战略。在实际规划中,松山湖对区域内的人口分布、战略产业布局进行统筹分析。将配套资源无法满足当前人口增长需求、空间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的松山湖北站枢纽及南部国际社区作为重点建设地区,秉承“匹配当前发展进度、优先重点区域、优先人民生活需求”的建设发展原则,将项目库划分时序并实现该理念在项目前期研究、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覆盖。如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才储备、资源禀赋等发展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各区域在确定创新发展战略和产业建设政策时,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认知区域特性。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从资源储备角度进行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应强调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而我国东部地区人才资源储备充足,经济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因此东部地区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新技术创新与相关产业升级,还应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先进技术及建设要素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带动发展,缩小不同地域间的发展差距。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的概念应运而生。城市群可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建设标杆,引领周边城市与区域飞速发展,同时可促进内部城市个体高效建设。核心城市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周边城市可吸收核心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从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向核心城市建设水平靠近。城市群内部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产业政策的融合,使城市群内的城市个体在交流经济文化的同时,实现产业资源优势互补,有效改善城内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