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马继超/本刊记者 梁晴
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选派菏泽市牡丹区第一书记工作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山东省属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他们倾情付出、无私奉献,和亿万人民一道,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脱贫攻坚人间奇迹。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选派菏泽市牡丹区第一书记工作队是如何带领驻村百姓打好脱贫攻坚战的?2月26日,记者来到工作队帮扶的牡丹区李村镇油楼村、吴店镇张庄村探访。
“倒春寒”冷风吹,但油楼村村委办公室里却热闹非凡,村两委班子正在讨论新一年村庄发展打算。“我们就按照宋书记给我们作出的规划,一步一步来做,肯定越发展越好。”对油楼村党支部书记油永科的总结发言,其他两委成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油永科口中的宋书记,便是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选派菏泽市牡丹区第一书记宋运华。
初到油楼村,是2017年。起初,村民们对宋运华没抱太大希望,觉得他是来“镀金”的,过两年就回城里上班了。但没过多久,村民们就对他刮目相看。
到村里放下行李,宋运华并没有在村委办公室久待,简单地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后,他就开始走街串巷地在村子里转了起来。
抓工作,老党员宋运华思路清晰。他认为,首先要摸清楚底细,才能“对症下药”,拿出精准扶贫措施。
仅仅一个多月,他就将村里的情况摸了一个遍,农户院子、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村里每一位党员干部,他都交了底谈了心;全村68户贫困户,他逐一走访,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
“基层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带领老百姓脱贫,关键要靠村党支部一班人,配强两委班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经过深入调研,宋运华的思路逐渐清晰。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政治素质高、群众公认的致富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两委换届时,经过民主选举,几名群众威信高、敢担当、能干事的同志进入了班子;宋运华又组织对新一届班子进行了相关政策培训,修订了村两委议事规则,引导两委班子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精准脱贫上来,让个人的“小心思”转变为村里的“大智慧”。
帮包村环境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在坚强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夯实,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油楼村脱贫路上的指挥员,为村里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2020年,油楼村党支部被区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在相隔20公里的吴店镇张庄村,2019年开始驻村的山东高速第一书记岳才千,同样把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村两委班子建设上。
“以前开党员会三三两两,人都凑不起来,没有凝聚力,村里想干事也干不成。”谈起加强党建带来的变化,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银厚赞叹不已,“现在岳书记组织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管理党员有了抓手,大家看着岳书记一个外来干部都忙前忙后地张罗村里的事,便觉得我们也要有所改变。很快,村里党员人就到齐了,心也齐了,党员大会真正成了议事会,村里想干事也能干成事了。”
吴店镇40个村考核排名,张庄村往往是35名以后。随着党建工作的加强,村领导班子力量增强了,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村民群众有了精气神,全村老少奔头有了、干劲足了,村庄面貌自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最新的考核排名中,张庄村已经跃升到中等偏上水平。
“第一书记不但给村里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还带来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这个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牡丹区委组织部一级主任科员范长军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贫困户真正脱贫,光靠“送”和“补”是不行的,必须把“输血”变成“造血”。这是山东高速第一书记们的共识。
油楼村临近黄河,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却因为道路不通、村貌不美,守着聚宝盆不知道该怎么赚钱。宋运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8年5月,宋运华得知村里有一块闲置土地,他把这块地作为“造血试验场”,创造性地提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几经周折,他耐心说服有顾虑的干部群众,三番五次考察项目,最终成功流转土地315亩,建起了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宋运华又整合专项扶贫资金376万元,并引进龙头企业资金400万元,在示范园内种起了果桑、优质樱桃等果树。很快,撂荒多年的土地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吸引了省内济宁、聊城及河南省等周边地区的市民前来休闲旅游、观光采摘。
“先前家里有病人,因病致贫,只能外出打点零工。建设示范园,我家流转了8亩地,每年能收1万元租金,我在示范园内打工,一年还能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相当于领了两份工资。”68岁村民刘志方高兴地算起了收入账。
“示范园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母鸡’,不仅能带动村里40余人就业增收,每年村里还能增加4万余元集体经济收入呢。”油永科说。
村北头,一间标有“油楼村扶贫车间”字样的车间映入记者眼帘,这就是宋运华多方筹措80多万元扶贫资金建起的14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建成后,宋运华反复考察,“精挑细选”引进了家具加工项目,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彻底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贫困户就业难题。“村里有20多名贫困户在这打工,除了每年能为村里增加4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外,还能拿出3万余元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油永科对扶贫车间项目很是满意。
经过宋运华两年时间的努力,油楼村村集体不仅还清了负债,还有了20余万元的结余,村里68户287人也全部实现了脱贫。
在张庄村,岳才千选择了另一条脱贫路子。
张庄村先前就有光伏发电项目,但因体量小,惠农效果一直不理想。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后,去年11月,岳才千“比着葫芦画瓢”,帮助村里又申请了60余万元的相关政策资金,扩大规模,建起了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与国电并网运营,再给村民的“摇钱树”加水施肥。
“新增加的项目,预计每年能有4万元收益,这部分钱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另一部分则发放给困难群众。这样,村集体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张银厚说。
在帮包村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
要致富,先修路。给钱给物,不如修条路。
“路是实现脱贫的首要条件。改善村庄交通状况,拓宽路网设施,才能更快地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说起修路,“行家”岳才千深有感触。
先前张庄村的路都是土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发展的大棚种植项目,也因为道路出行不便,给果蔬销售造成了影响。岳才千想方设法筹集到了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100多万元资金,带领村民修建硬化道路3.4公里。
“以前是土路,碰到雨雪天,车进不来,瓜果就只能烂在地里,卖的还不如坏的多,4亩多地一年收入才1万多元。”张庄村村民吕明顺回忆起过去的甜瓜售卖经历,感慨万千。这样的情况,去年已经得到了彻底改变。去年5月,又是甜瓜成熟的季节,新修的硬化道路非常便利,村里每天都来十几辆货车,果贩子直接到地里来收购,货物装车直接拉走,货款人家也直接递到手里来,非常方便。
岳才千不仅带领村民把道路修到家家户户,还一并修建了下水道,安装了路灯,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豫剧公益演出……这一“折腾”,原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张庄村,一下子成了远近知名的“美丽乡村”。夏天晚上,周边村庄的村民经常跑来纳凉休闲。
在油楼村,宋运华同样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单:硬化道路6.3公里,修筑沟渠2.5公里,建桥涵14座,打井10眼……村容村貌变美了,种粮种菜不用担心浇水、运输、售卖等难题了,老百姓口袋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如今走在油楼村的路上,总会时不时听到村民说一句“多亏宋书记帮咱修了路”。
看到宋运华的“实力”后,油楼村所在的李村镇政府让他当上了全镇修路的“参谋长”、道路绿化的“指导员”,为全镇道路施工绿化出谋划策。李村镇党委书记贾欣国戏言:“有了宋书记,我们已经‘无路可修’了!”
脚步丈量扶贫路,汗水谋划致富途。脱贫攻坚路上,第一书记付出了太多:宋运华每周都会去看望慰问村里的老党员,却因为工作关系,一个多月没回家看望94岁的老母亲;岳才千费尽心思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却未能在病床前为家里老人尽孝……为了帮包村尽快脱贫,他们勇担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脱贫攻坚中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荣誉的获得,是后方单位无私支援的结果,是当地政府密切协作的结果,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知工作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时,宋运华、岳才千谦虚地表示,荣誉是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得来的。
“山东高速第一书记工作队牢记组织重托,聚焦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抓班子带队伍,谋产业促发展,破难题办实事,全面完成了第一书记帮包任务。所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帮包村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牡丹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居祥说。
铁肩擎重任,担当铸丰碑。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选派牡丹区第一书记工作队,是山东高速集团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体队伍的缩影。2012年以来,山东高速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以担当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截至目前,连续8年共选派6个批次、21名第一书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5亿元,帮包贫困村21个,帮助1068户、3421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