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测评

2021-05-27 08:10:28周仲鸿
河南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沈阳辽宁省文化产业

何 悦, 王 辉, 吕 波, 周仲鸿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呼声十分热烈.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厚植,但2008—2017年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在5个耦合协调等级之中却处于中位轻度失调状态. 这一方面说明辽宁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产业合作,另一方面说明需要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以促进区域的联合发展[1]. 在文旅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趋势所在的大背景下,分析辽宁省内各城市之间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对辽宁省内区域进行研究,有利于从其内部城市个体出发,探究该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整体发展道路,延长产业链,促进省内区域的联合发展,从而促使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提升,为该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1 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较少,Joanne[2]将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类别之一的电影旅游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中的研究空白;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各类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发展[3-5]. 当前,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愈发受到中国学者们的重视,相关研究多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翁钢民等[6]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相关性;徐翠蓉等[7]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对产业动态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王丽芳等[8]构建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实现空间协调类型划分;邹泉[9]借鉴旅游功能系统模型,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动因计量模型;一些学者采用灰色关联度对案例地方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度进行分析[10-11]. 还有部分学者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采用不同的模型或是进行质性的相关分析[12-14],以期促进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以上研究多以某一区域或者是以全国为例,且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尚未发展到十分成熟的状态,区域发展较为不平衡,因此研究的空间还十分广阔. 在辽宁省相关方面的研究上,虽然已有学者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该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15],还从质性研究角度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对策[16],以及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品牌的发展和省内单个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方面进行了研究[17-20],但关于省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等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深入.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和指标

文中所用辽宁省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关数据,由2015—2019 年《辽宁省统计年鉴》以及该省14个地级市2014—2018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整理而得. 结合数据收集的实际情况并对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参考,最终设计的测评指标体系含有两个部分:一是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包括入境游客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数、国内旅游收入、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5项指标;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指标,包括剧场和影剧院数、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互联网用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5项指标. 指标汇总情况见表1,表中权重由熵值法计算而得.

表1 指标汇总Tab.1 Summary of indicators

2.2 研究方法

1)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关公式如下:

式中:T 为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W 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ti和wi分别为其标准化值(利用SPSS19算出标准化值,并根据标准化值得结果加上一个数确保每一项标准化值不出现小于或者等于零的状态而影响后续的计算);γit和γiw分别为熵值法算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标权重,见表1. 通过指标代入计算得到的结果不仅能够进一步计算耦合协调度指数,还能够对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个城市相关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

2)借助式(3)~(5),通过其结果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式中:C∈(0,1)表示产业之间的耦合度,该值越大耦合度越好,反之则越小;E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为待定系数. 本文是对两个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默认产业之间的重要程度相当,公平起见,将α和β的数值均定为0.5(α+β=1);D∈(0,1)表示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该值越大代表耦合协调度越好.

引用侯兵等[21]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将10个等级的耦合协调度由低等级到高等级用1到10来表述,如表2所示. 利用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将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对照此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排序分析.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Fig.2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classification

2.3 计算及结果

通过SPSS19软件中分析模块的描述统计-描述这一选项将所收集到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10项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此过程是为了避免所收集到的数据中某一项或者几项的数值过大而影响到最后利用熵值法计算权重时的权重分布有所偏差. 根据无量纲化处理得出的数值,最后将每一项数值都加上1.3,此过程是为了避免无量纲化处理中出现的负数结果导致后面的计算不成立而适当加上一个较小的数值. 数据处理完毕,按照综合评价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数值.为了方便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对比分析,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最后得到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D值(表3).

根据耦合协调度最终的计算结果绘制出图1. 图1可以清晰地体现每一年度各个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D值的波动变化趋势:沈阳及大连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明显的等级断层;鞍山排在沈阳及大连的后一位,产业耦合协调度表现也较为突出,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阜新在各个年度的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均为最低;相较于2014年,2018年除锦州(下降)、盘锦(不变)、辽阳(不变)以外,其余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

表3 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度D值Tab.3 Coupling degree D valu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each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图1 辽宁14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年度变化趋势Fig.1 The annual change trend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Liaoning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产业耦合协调度时间尺度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大连、丹东、营口、铁岭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数值逐年上升,其余部分城市的产业耦合协调度虽然在2015年时相较于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随后的年份里也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说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提升.

对各年度辽宁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到表4显示的结果:2014—2018年,省内大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都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的状态,优质协调等级的城市数量在2017年和2018年才突破一个城市的关口. 数据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辽宁省内整体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最差,9座城市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2014年与2016年的耦合协调等级整体情况大致相同,阜新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有6座城市濒临失调,5座城市勉强失调,仅大连与沈阳分别处在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的状态;2017年增加一座优质协调等级(大连)的城市以及一座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鞍山)的城市,一座2016年濒临失调的城市(本溪)提升为勉强协调;2018年唯一一座轻度失调的城市阜新提升为濒临失调的状态,其余城市情况与2017年相比保持不变.

就城市耦合协调度等级年度变化情况而言,沈阳5年来一直保持着优质协调的状态,大连紧随其后;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则一直处在濒临失调的状态,没有跨等级的变化;阜新一开始耦合协调度等级最低,到2018年的时候也有了跨等级的变化. 由此看来,辽宁省整体以及各个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断层情况都比较明显,缺少中级协调等级的城市,也说明该省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并不理想,大多数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还处在较低等级的耦合协调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度指数均有所上升,今后这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4 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等级Tab.4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lev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3.2 产业耦合协调度空间尺度分析

由于选择了2014—2018 年共5 年的数据,为避免每一年度都单独列出空间分布地图显得冗余,同时为了方便时序上不同空间区域耦合协调度变化状况的比较,本文选择2014年、2016年、2018年3个时间节点对3个年度辽宁省内空间上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借助ArcGIS10.3.1的空间分析工具导入各个城市3个年度节点对应的耦合协调度数据,对辽宁省分市地图进行图示分析,将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由同一颜色不同深浅进行表示(颜色由浅入深对应耦合协调度由低到高),以更加清晰的展示空间状态(图2).

图2 辽宁14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Fig.2 Spatial patter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Liaoning

1)从5年产业耦合协调度平均数值分析可以发现,辽宁省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基本上呈现出沈阳、大连南北两极点高等级发展的状态;西部与东部虽然产业耦合协调度较低,但是区域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基本相当,各市之间产业耦合协调等级差异并不大;中部5市耦合协调度等级差异较为明显,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跨度较大,发展不平衡.

2)从空间的3个年度节点看来,其情况与年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2018年中部地区较2014年来说产业耦合协调等级有所提高,除两个发展极点以外,是辽宁省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较高的区域.

3)截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辽宁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等级目前来说呈现“南北两极(较高等级)、东西两翼(东高西低)、中部不平衡(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多)”的发展格局,空间整体产业耦合协调度并不平衡,尤其是大连与沈阳两个高耦合协调等级极点的周围城市,并没有受到这两座城市高水平发展之下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耦合协调等级与极点城市等级相差较大.

3.3 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综合评价值影响着最终两个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的高低,因此,讨论其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差异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城市中产业之间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以更高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策略制定. 表5将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的计算结果展示出来,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将5年来各个城市整体的平均发展综合评价值与全省总体的产业综合评价值同时列出进行对比,据此可以分析5年间每一年各个城市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情况.

表5 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Tab.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each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通过数值对比,将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5年平均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均大于1)有大连和沈阳. 除2014年沈阳的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以明显优势领先大连成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第一的城市外,其余年度大连的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均处于全省第一,且提升较为明显,沈阳紧随其后.第二梯队(5年平均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大于等于0.5,小于1)有鞍山、抚顺、丹东、本溪、锦州. 各年度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显示,鞍山以较大的差距排于沈阳之后,各个年度稳居第三,而抚顺、丹东、本溪、锦州历年来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在整体排名中游来回波动,丹东自2015年开始,稳居第四. 其余不符合一二梯队标准的城市均划分到第三梯队,包括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辽阳、营口、盘锦. 这几座城市的5年平均旅游综合评价值处在较低的状态,尤其是阜新,在所有年度中均为最后一名. 无论是各个年度还是整体的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沈阳、大连、鞍山的平均值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几乎都高于平均水平以上,而其他11座城市多数处在平均值以下,可以看出,该省旅游产业区域的发展极为不平衡,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值空间特征与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 虽然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截至2018年,每座城市的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都呈现了上升趋势.

而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城市差异与旅游产业有些许不同,但总体上也呈现上升趋势. 沈阳、大连、鞍山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总体年度平均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数值相较于旅游产业较低,但平均值差距较小. 同样将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5年平均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均大于1)为大连和沈阳,其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值与旅游产业结果不同,沈阳5年以来一直保持第一位;第二梯队(5年平均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大于等于0.5,小于1)为鞍山,2017年时鞍山综合评价值的增长几乎翻倍,接下来依次是锦州、营口;其余不符合一二梯队标准的城市均划分为第三梯队. 从平均值来看,葫芦岛与朝阳的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相较于旅游产业位次有明显的提升,除阜新和盘锦,其余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均在0.4以上,最高值(沈阳)为最低值(阜新)的5倍左右,差距相对于旅游产业来说较小,但依然较为悬殊.

图3展示了3个年度节点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情况,截至2018年,辽宁省内各市超半数呈现出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高于旅游产业的状态,相较于2014 年,全省平均综合评价值的差距有所缩减.2018年时,沈阳、鞍山、锦州、营口、辽阳、葫芦岛由2014年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高于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转变为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高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的状态,其中营口在2014年时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差异较小,因此根据原始计算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阜新、铁岭、朝阳则保持着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高于旅游产业的状态,以上城市目前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大连、抚顺、本溪、丹东、盘锦年度平均值则大体上保持着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高于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的状态,其中半数以上城市为沿海城市,需要重点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比发现,高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且高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的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且低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值的城市则与之相反.

图3 2014、2016、2018年及5年平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Fig.3 2014,2016,2018 and 5-year averag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通过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内14个地级城市2014—2018年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各5项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耦合协调度结果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值. 结果发现,这5年来,辽宁省总体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有所提升,但发展速度仍旧较为缓慢,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并不理想,大多数城市还处在较低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两极分化、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如,沈阳、大连的耦合协调等级一直处在高水平状态,在此阶段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因此能够有更大的创新上升空间;截至2018年,除这两座城市以外的辽宁省其他地级市半数处在中等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半数处在低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尤其是阜新,2018年时才从轻度失调的状态转变为濒临失调,发展相对缓慢,其处在耦合协调等级高的沈阳周围,但是与沈阳相比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差异都较大.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今后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产业综合发展情况方面,辽宁省内各市超半数呈现出城市旅游产业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状态,虽然产业之间综合评价值差距有所缩减,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仍需要重点关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通过对比各个指标的数据可以发现,旅游产业指标中,阜新连续五年的国内外旅游收入都排在全省最末位置. 文化产业方面,阜新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也较少,2018年沈阳、大连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是阜新的7倍左右,其他各项指标中,沈阳、大连相较于其他城市也出现了较明显的断层现象,说明辽宁省整体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较为不平衡,发展较好的城市越来越好,发展落后的城市与高水平发展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还稍显落后.

4.2 研究启示

辽宁省有着独特的北方民俗文化,在漫长历史历程中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还是工业旅游等各类型旅游都有着良好的文化基础. 提升辽宁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能够促进该省各城市产业转型、优化,促使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在辽宁省未来的发展中,有以下启示:

第一,加强省内各区域间的合作和联系. 沈阳和大连的表现在全省范围内表现十分优秀,这其中不排除本身旅游和文化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先天优势.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先行发展起来的城市应该积极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进行沟通,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 比如,沈阳邻近的阜新,虽然有着地理优势,但是发展与沈阳相比差距极大,若与沈阳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推出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利用地理优势通过沈阳向阜新输送游客,一方面既可以缓解旺季沈阳旅游产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侧面提升阜新城市知名度. 每座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一面,城市之间可以利用相似之处形成良性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形象,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同时,发展较为滞后的城市应该向发展较好的城市学习,积极寻求合作,取其适宜自身发展的有效方案.

第二,进行产业创新. 这里的产业创新需要体现在旅游、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 如今这个时代,人们的爱好多元化,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对追求对象的质量愈发挑剔,且更加注重健身、养生等. 创新首先需要紧跟热点,因此,辽宁省各城市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以上所提到热点的创新投入,并且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 更高级别的创新则是创造热点,注意聆听消费者的意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调查访问,了解当下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游客的实际意愿进行个性化产品的创新开发. 科技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智慧旅游”是无法避免的发展趋势,而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帮助,所以各城市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建立合理的人才吸引政策,对于人才吸引力较低的城市还需加大扶持力度,以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第三,注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耦合协调度.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渗透了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在旅游产业中融入文化要素,能更好地获得大众的认可,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辽宁省内各市大多呈现出城市旅游产业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状态. 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旅游产业发展薄弱的城市如阜新、铁岭、葫芦岛、辽阳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合理利用文化产业要素进行发展,抓住旅游产业中的文化记忆点,在政策方面也应该对其进行适当倾斜. 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城市则进行产业提质升级,促进产业融合更加紧密,产业耦合协调度更佳.

最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也离不开其他如交通、政策、人口变化等诸多元素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决策、合作建立等方面进行区域之间的协调、沟通和政策的制定,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猜你喜欢
沈阳辽宁省文化产业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9期)2019-10-26 06:42:14
沈阳分店
艺术品(2019年4期)2019-05-30 04:45:38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科技视界(2014年22期)2014-04-17 03:16:18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