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洪洋
(罗定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罗定 527200)
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1]。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颌面部肿胀、疼痛及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受限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研究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的效果。
选择我院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35 例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标准》中关于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的诊断标准;病灶的直径介于3 ~9 cm之间;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病历资料完整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沟通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对进行手术治疗存在禁忌证;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术后随访脱落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8)与对照组(n=17)。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 例(占50%),女性患者9 例(占50%);其年龄为26 ~42 岁,平均年龄为(38.13±4.62)岁;其病程为6 个月~3.5 年,平均病程为(1.52±0.38)年;其中,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有10 例(占55.56%),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患者有8 例(占44.44%);上颌发病的患者有12 例(占66.67%),下颌发病的患者有6 例(占33.33%)。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 例(占58.82%),女性患者7 例(占41.18%);其年龄为25 ~41岁,平均年龄为(37.86±4.36)岁;其病程为7 个月~3 年,平均病程为(11.63±0.43)年;其中,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有10 例(占58.82%),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患者有7 例(占41.18%);上颌发病的患者有13 例(占76.47%),下颌发病的患者有4 例(占23.5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开窗引流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对其实施常规的消毒铺巾。检查其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的大小、位置,确定病变区域。在病变区域的最薄弱处做一个切口,翻开皮瓣,去除部分骨壁,打开一个小骨窗(直径为1.5 ~2 cm)。切开囊壁,对囊腔内的囊液进行引流,然后交替使用替硝唑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对囊腔进行冲洗。沿着切口的方向对口腔黏骨膜和囊膜进行间断性缝合,在囊腔内填塞碘仿纱布,最后缝合手术切口。用常规的开放性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检查其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的大小、位置,确定病变区域。在与口腔颌面部囊肿或囊性病变对应的部位做一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部分骨壁,找到病灶。切开囊壁,吸净囊腔内的囊液,将囊肿或囊性病变刮除,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如面部畸形、面神经感觉异常、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术后6 个月内及术后12 个月内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术后住院的时间(d)观察组 18 55.03±12.86 102.68±15.73 4.98±1.13对照组 17 81.43±12.25 154.52±20.38 8.46±1.48 t 值 9.364 11.932 12.684 P 值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其中发生切口感染和面部畸形的患者各有1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其中发生切口感染、面部畸形和面神经感觉异常的患者分别有2 例、3 例和1 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6 个月内及术后12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例)]
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包括颌骨囊肿与囊性病变、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与囊性病变。颌骨囊肿与囊性病变主要是由颌骨内的上皮组织不断增生所致[2-4]。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与囊性病变主要包括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甲状舌骨囊肿、鳃裂囊肿等[5-6]。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颌面部肿胀、疼痛及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受限等症状[7-8]。目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内及术后12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用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相比,用开窗引流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更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开放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中需要将囊壁组织整体切除,会遗留下较大的死腔,易导致其术后发生感染[9]。另一方面,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开放手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颌面部的外形,增加其术后面部畸形的发生风险。对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术可通过在其病变部位做一个小骨窗打开囊壁,能有效地保护囊壁组织,维持囊腔内外压力的平衡,且不必将囊壁组织切除,可避免术后病变部位形成死腔,进而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另外,对此病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术还能维持其颌骨的连续性,避免其术后发生面部畸形[10]。
综上所述,用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与囊性病变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