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职国贸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2021-05-27 06:46张文成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支架教学法

赵 辉,刘 浩,张文成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关于什么是支架教学,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其性质的判断也有所差异。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高职教育中,国际贸易通常是英语专业里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支架式教学是在著名的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建立的“最近开发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它用于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为学生提供类似支架的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最近开发的区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之前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在教师互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架,以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技能。当前,我国的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支架以前通常用在建筑行业,脚手架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建较高的建筑的工具。在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的含义就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诉求个人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通过科学的课程引导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攀登学习的高峰。笔者根据自身从业经验,结合查阅到的资料、文献,基于国际贸易课堂教学现状,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国贸专业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对其具体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1.国际贸易课堂教学现状

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对外贸易中的常见流程,如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交易磋商等。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外贸交易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我国大多数高职业学校中,国际贸易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过时和落后的“灌输”教学方法,即课堂主要以师生为基础,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灌输。在这些教学方法下,课程教学难免出现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及走访调查、交流,认为当前高职国际贸易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

教育部早在数年前就曾发表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的专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协调发展。基于此要求,很多学校也开始改变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更多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在毕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类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学校进行合理的课程进度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配备。但当前。虽然很多院校非常清楚自己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自身的发展定位,但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时,通常会出现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不匹配的情况。例如,一些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对外贸易实践能力、业务能力,但在课程设计中并没有进行学生实践练习的安排,在课程设计中,安排最多的学习内容就是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在课程中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由于很多学生在进行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这使得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非常陌生,对于其中的许多概念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另外,由于学校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 专业素质,很多学校会为学生开设数量繁多的学习课程,学生每天固定的上课时间本就不多,课程熟练的提升使得每门课程的课时数量逐渐降低。学生在面对一门陌生的课程时,本就存在理解困难、学习困难。再加上不断缩短的学习时间,学生想要学好该门课程将会变得更难。

1.2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展政策使得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大量的招生。庞大的学生群体需要配置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师面孔。但这些新的讲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开始任教,这使得这些讲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对行业的社会发展动态也不够了解,这种情况下,其教学质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笔者观察到,当前高职国际贸易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极为单一,即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阐述引导学生进行了解、学习,并通过一些期中、期末考试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课堂中,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进行设计,学习进度也完全由教师进行控制,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单方面知识灌输,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互动,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精确把握。当学生开始跟不上教学进度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降低。这些教师个人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不足引起的问题使得国际贸易课程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1.3 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在学生入学的第三个学期开设国际贸易课程。该阶段中,大多数的学生正处于20岁左右的年纪,他们喜欢追求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沉闷、无趣的事物拥有着极强的排斥心理。当他们开始觉得一件事物难以产生吸引力时,他们会通过很多方法去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例如,当前很多高校在上课时会出现许多的“低头族”,他们在课堂中肆无忌惮、心无旁骛地玩手机、看与课程不相关的书、聊天。导致学生这些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难以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如前文所述,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注重教学方法,采取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所在,课程中充满了枯燥的理论知识。多种原因混合在一起,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是由于国际贸易课程内容本就缺乏趣味性其中的理论、教条众多,与教学方法没有关系。但事实上,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师能够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对教学案例进行趣味性的解读,在兼顾了知识讲解的情况下中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的一个理论,不同的阐述方式、案例引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是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2.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形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该方法指导小金星教学时,需要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提供帮助者、指导者、组织者。根据一定的时间教学及文献查阅,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具有以下的应用价值。

2.1 丰富教学形式

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通常需要结合情景模拟、构建知识框架、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开展。这些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充满乏味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同,他们通常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极大的参与感。这使得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收到活动中。此外,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更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将更强,对学习的兴趣也将更大。同时,这类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本就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实践能力的支撑,掌握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师通过进行相应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切实感受真实贸易流程、场景,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质量

如前文所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高。当前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不仅要专业素质过硬,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专业素养。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只能增加学生的学术知识,难以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但支架式教学法由于具有丰富的开展形式及充分贴合学生学习诉求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把握,因此也更容易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进行情景模拟活动时,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2.3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支架式教学法中,由于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需要为了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合作、妥协、帮助,这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二十一世纪,团队意识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其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依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国贸课堂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法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可分为五个步骤他们分别是搭建支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这其中每个步骤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在,在支架式教学法的实践中缺一不可。

3.1 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是指以课程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帮助而学生建立起关于国际贸易课程的完整度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知识框架的建立过程能够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到这门课程想要培养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自己需要通过哪些知识的学习对课程重点进行更充分的掌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搭好框架后,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基础进行培养目标的细分及知识点的细分,使学生能够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也能对课本知识的进行良好的掌握。在搭建知识框架时,应注意不论是实训还是理论学习,都应该包含于知识框架之内。毕竟国际贸易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科目,只有两方面兼顾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对该课程进行掌握。搭建框架的过程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规划,学生在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后,能够更科学地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容易构建起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使自己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更加心中有数、游刃有余。要最终让学生获得技能,需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多次搭建和拆除支架。这表明,在学生完全掌握某种技能之前,老师不能停止帮助学生,而是必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学习的空间,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它。

3.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框架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合理且隐蔽的引导,同时也能帮助一些不知道如何自学的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寻找答案,自然也就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目标,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若是一直没有教师进行引导、组织,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可能会非常散乱。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竞争心理,让学生更具有学习动力。另外,一些有趣的情境问题也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也产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3 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指在经过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环节后,学生应自行、独立的对问题记性探索。学生应主动查阅资料、翻阅相关书籍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一个自己及教师都满意的问题结果。独立探索环节能够显著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律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入,该环节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由于知识框架搭建的不同,知识细分点的不同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不同,不同学生得出的问题答案可能具有极大的差别。教师在对相关问题答案进行查阅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合理的鼓励,充分尊重青少年脆弱的自尊心。

3.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经过独立的问题探索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果、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之,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在该环节,学生之间可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学习成果的分享与讨论,同时也可对他人提出学习建议,使得同学间相互督促、相互进步。合作学习意味着合作探索,因此,该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进行充分正确的认知,不能将之混为一谈。

3.5 效果评价

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过程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组内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能够对学习者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评价,学生也能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哪些做得比别人出色的地方。有对比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进步。学生在相互评价、相互竞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必然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尽可能多的能力提升、知识提升,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高校应积极优化人才培养策略。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更高效的课堂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获得更多的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支架教学法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