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 长沙 410100)
群体饮食习惯改变,提升了肾脏病发病率。据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域慢性肾脏疾病负担调研表明,中国大陆罹患慢性肾病(CKD)人数可达1.32亿,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更高,不健康的饮食及作息习惯使得本病发病率仍连年上升[1]。疾病相关并发症如肾性贫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加速患者疾病进展水平。临床通过调动机体红细胞相关物质活性,提升机体调控水平。通过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提升红细胞生成活性可起到提升红细胞浓度的效果,改善贫血。铁为红细胞构成必备组分,但肾性贫血患者多伴炎症及铁缺乏等表现,故本药应用临床效果一般。随着临床药学不断发展,罗沙司他入药可在促进机体内源性EPO生成同时,在受体层面促进促进机体对铁吸收转运及利用的效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提升贫血治疗效果。为验证罗沙司他相较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临床优势,本研究特选取本院慢性肾病贫血患者88例展开研究,执行如下。
抽取本院慢性肾病贫血患者88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抓阄法分设不同小组。对照组(n=44例)男女分布:27/17,年龄18~74岁,中位值(46.25±9.56)岁;入院时RBC为(2.04±0.59)×1012/L;Hb为(72.25±10.31)g/L;Hct为(21.05±4.28)%;eGFR约为(20.62±10.87)mL/min;研究组(n=44例)男女分布:25/19,年龄19~74岁,中位值(46.28±9.47)岁。入院时RBC为(2.03±0.61)×1012/L;Hb为(72.26±10.35)g/L;Hct为(21.12±4.27)%;eGFR约为(20.63±10.44)mL/min。不同小组对象资料比对(P>0.05),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临床研究数据全面;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精神不佳;处于哺乳或妊娠期的;皮肤存在出血趋势。
给予44例对照组患者rHuEPO(批准文号:S20053076;金坦生物公司;1mL∶2000U)治疗,分次皮下注射,初始剂量由100U/kg,逐次提高注射剂量至150U/kg。分3次注射完毕。随后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改善水平,酌情给药注射,通常维持在100~120g/L之间。给予44例研究组患者罗沙司他胶囊(批准文号:H20180023;珐博进药业公司;20mg/粒)口服治疗。初始口服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及是否透析确定。针对非透析者:40~60kg每次用70mg,60kg以上者每次100mg针对透析者,40~60kg每次服用100mg,60kg以上者每次服用120mg。3次/周。用药与饮食先后次序无限制。实验室检查每2周一次,依据Hb水平确定后续阶段用药剂量,稳控Hb水平在100~120g/L区间内。两组均持续用药2月后,比对疗效。
①两组血清学情况:比对两组治疗2月后血液RBC、Hb及Hct浓度水平;②两组铁代谢指标比对:比对两组TRF、TIBC、Fer、Fe及Hepc情况;③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统计两组恶心、腹泻、过敏、头痛、心衰、血栓发生例数。
借助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血清学情况比对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学情况比对(n=44)
两组铁代谢指标比对见表2。
表2 两组铁代谢指标比对(n=4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 [ n(%)]
慢性肾性贫血患者血清学检查最具特征指标即为Hb浓度较低,红细胞为携带氧分子主要载体,机体多表现为低氧状态。既往临床针对本病诊疗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虽能起到一定的红细胞提升效能,但铁元素的缺乏,仍限制了药效的持续发挥。从机体细胞生理学调控角度而言,通过调控受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效能,同时提升机体红细胞产生效率,两者相互协同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罗沙司他则为该类药物典型代表,其属临床肾性贫血治疗一线药,药理作用明确:为HIF(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类药。机体内环境新陈代谢时各类信息素传递,引发机体个功能单元相应,从而启动调控机制;缺氧状态下机体将产生HIF以应答,转换红血球生理反应进程,诱发低氧条件下生成反应模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调控HIF通路,则能认为调控其表达速率,让肾性贫血患者同样也能寻求出一条机体红细胞生成的有效路径[2]。
罗沙司他被血液吸收后,通过释放活性物质HIF-PHI(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抑制HIF活性,传递低氧信息素,稳定HIF通路低氧状态下代谢机制,在血药浓度足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将不断产生,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两一方面,药物也可通过影响铁转运及铁基因活性,促进新生红细胞铁元素供给,使生成红细胞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罗沙司他属临床较为先进的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剂类药物,批准上市的本类药物仅此一种。故临床相关研究不多,可作为后期指导用药参考。Ⅰ ~ Ⅲ期临床试验均有充足证据表明,其对肾性贫血治疗优于EPO类药,且不受患者是否透析等因素影响,对两类患者均有效[3]。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及时针对体内严重缺乏红细胞及肾功能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其应用疗效仍得以肯定。Ⅲ期临床研究显示,罗沙司他应用优势有二;一方面效果强于传统治疗EPO疗法,另一方面药效发挥不受体内炎性因子影响,用药剂量无需调整[4]。本研究表明,用药两月后,两组TRF、TIBC、Fer、Fe、Hepc铁调节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这主要由于罗沙司他入药后,通过提升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应答相应速率,激活转铁蛋白(TRF)活性水平,提升铁离子转运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抑制Hepc生成速率,减少铁元素分解,促进铁离子转运,从而保证远远不断的红细胞生成原料提供。为验证罗沙司他的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发现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总体而言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不影响病症治疗进程。这充分证明,罗沙司他用药安全性较佳,可作为短期用药选择。另有研究也表明,罗沙司他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安慰剂组差距不大,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合并症相关[5]。目前临床关于本药不良反应研究案例过少,临床参考数据不足,但发现与HIF靶基因调控相关,故远期用药是否对患者的其他系统有不良反应应作为后续研究热点。
综上,于慢性肾病贫血治疗中应用罗沙司他治疗,用药安全性高,对贫血情况改善有显著增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