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定向,以“型”定教

2021-05-26 07:03宋德龙

宋德龙

摘要:基于效度分析发现,“八省联考”英语卷试题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可以据此确定高三应考工作的方向;对试题的题型逐项分析发现,无论是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还是写作,都有和以往不一样的特点,要根据分析结果提高高三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关键词:八省联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题型分析

2021年“八省联考”备受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分析试题的效度与题型,能帮助一线教师确定方向,理清思路,有效开展复习教学。

一、试题分析

(一)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它能够准确定义所需测量事物的程度。效度通常包括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等方面。了解表面效度,就可以避免因不知试卷结构和题型而焦虑;清楚结构效度,能充分了解试卷的命题理念,判断其是否与平时教学中所遵循的课程理念吻合;明晰内容效度,就知道试题着重考查什么样的内容,是否考查了具有代表性的要点,为日后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指明方向。

1.表面效度。

李悠菊指出,表面效度是指试卷形式的可信度和公众对试卷的接受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表面效度可以说是效度的“外表”,反映人们对于试卷的表面印象。

下页表1所示是“八省联考”英语试题结构。可以看出,本次考试和去年全国卷Ⅰ的试题结构完全一致,考试题型、分值分配等方面符合预期。由此可知,本次考试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指明了复习的方向,利于高考备考。

2.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也称构念效度,主要评价测试是否以命题者所倡导的语言观为命题的理论根据。由于高考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因此对结构效度的评价,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言观为参照。

从试卷内容来看,对包括词汇和语法在内的六要素考查都融于语篇,体现了以语篇为依托的学习观。同时,对于语篇的考查都要求考生理解意义和表达意义。无论是细节题、推断题还是主旨题都需要考生全面理解语篇所蕴含的主题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直接地考查信息和知识。这其实相当于要求考生运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来探究主题意义,体现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学习观。写作部分开放度很高,为考生表达主题意义创设了空间。同时,读后续写倡导读写融合,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综合性、关联性与实践性。因此,可以确定,试卷遵循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3.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所测内容对考查内容反映的程度,两者越吻合,效度越高;反之,效度越低。对内容效度主要依据代表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来评判,如代表性考查的内容是否代表了主要内容,全面性评价试题是否考查了所有内容,均衡性不同内容之间比例分配是否合理。

课程标准提出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课程内容六要素。这六要素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这六个方面的代表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是衡量一份试卷内容效度的重要指标。

(1)主题语境。

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分别包含9个方面、16个方面和7个方面。本次考试语篇覆盖三大主题,其中,人与社会占比最大、人与自我占比居中、人与自然占比最小(见表2的统计),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比例较为吻合,因此在主题语境方面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语篇类型。

语篇类型包括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八省联考”英语试题涵盖了大部分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文体形式,而且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均有兼顾(见表3的统计),各种语篇形式均衡分配,体现了全面性、代表性和均衡性,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八省联考”英语试题在语言知识层面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见表4的统计)。

(4)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包括中外文化知识,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的发明与創造;精神方面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八省联考”英语试题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列文化知识的主要方面(见表5的统计),具备全面性和代表性。但本次考试缺乏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考查,而且指向精神文化的语篇远多于物质文化的语篇,在均衡性上有所欠缺。

(5)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共有30多条,由于高考的考查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因此,评判语言技能的内容效度,可比对这一内容要求。

根据比对分析,试卷考查了课程标准中理解性技能的绝大多数要点,在理解性技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对表达性技能的考查中,在“写”的方面,考查了大多数要点,但在“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其内容效度。

(6)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方面。关于这些策略,试卷中虽然没有哪道题目与之对应,但都有涉及。其中,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体现在作答过程中。考生需要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认知策略作答,同时,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并对原定计划加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变计划,这实质是运用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主要体现在口头交流方面,但书面表达中也需“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试卷中要求学生根据书面表达要求的读者对象(外教George)和写作任务(邮件请求帮助)而采用合适的语言和语体,充分体现了交际策略中的得体性要求。情感策略则体现在考生作答时对自己情绪的控制,特别体现在当遇到困难时如何及时调整情绪、维持心态的过程中。总之,试卷在学习策略方面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八省联考”英语试卷较为有效地测量了课程标准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内容,总体具有较好的效度,基本达成课程标准中的评价要求,对一线教学也有引导作用。

(二)题型分析

1.听力:难度平易、无序信息增多,且更换了主播。

听力试题的对话和独白注重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取材口语化,朗读语速适中,发音清晰,语音纯正,比较容易听懂。材料中没有使用考生不太熟悉的词汇,设问的重点放在what, where, when, how much, who, why等主要事实上,考生能抓住提问的要点。

但听力试题中多次出现了题目顺序和材料顺序不一致的情况,有几题的答案需要考生综合整个材料得出,个别考生可能不适应。同时,更换了听力主播,发音特点和音色音调和以往大家熟悉的主播风格迥异,如果适应程度不够,势必影响听力成绩。

2.阅读理解: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全面考查阅读技能。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4个语篇的词汇量和读速与去年全国卷Ⅰ基本一致,难度略有提高。然而,由于写作部分对时间的牵制,考生必须提高阅读速度,在速度要求和心理焦虑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语篇题材、体裁多样,内容积极健康,突出学术性和思辨性。部分有区分度的题目(如第21题、第24题、第25题、第29题、第31题、第35题)依托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课程选择、魔术现象、熊的智商、环保生活),考查的是考生不太熟悉的概念和知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一定的学术素养。在选项的设计上,深层含义试题有所增加。与去年全国卷Ⅰ相比,试卷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正意图,领会文章的话外之音。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4个语篇,全面考查考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区分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概括主题大意的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虽然词汇基本上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少有超标词语,但总结题较多,答案并不在某一段落或某一句话中,需要考生在整篇文章里找到散落的信息,然后归纳综合。由于时间紧张,这对一般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重视。

3.“七选五”阅读:考查利用语境互补的能力。

本题型考查考生的语篇解读能力,特别是语境互补的能力。语境互补包括篇内语境互补、句间语境互补和段内语境互补。

篇内语境互补主要是指文章主旨或段落主旨对于文章局部(被挖空的句子都属于局部)的统领和制约作用。比如第40题,挖空的是段落的最后一句话,如果以B项Remember that an App is just a tool结束此段,就表明这个段落的主要意图是要说明App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我们学习英语时不该依靠App,而应主要采用make learning social(此段标题)的方式。这显然和全文主旨不符,因为根据第一段以及其他段落的信息,本文主要是在认可App对包括语言学习在内的生活各方面有帮助的前提下,提醒读者使用App时的注意事项,而不是否认App的作用。最后一段的主旨也是如此,因此A项正确。

句间语境互补是指上下句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制约与相互补充。第40题考查的是前后句之间的句间语境互补,I recommend it 中的it指代的是前句中的运用组合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句间语境互补除了强调句间意义的连续性以外,对于指代一致性也有要求。比如,如果前句中没有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存在,而挖空句中有one,it之类的代词,则两者之间不能互补,这在第38题和40题中都有体现。

段内语境互补是指在段落层次的信息互补,也就是段落大意对段落中意群的制约作用以及主题句和非主题句之间的印证作用。以第38题为例,此题所在段落标题为Establish your purpose and plan your habits,也是本段的段落大意。F选项中的best apps adapt themselves based upon your behavior和此大意相互印證,特别是establish和adapt、habits 和behavior之间的联系,考生可以依据这样的段内语境互补,快速定位和选择答案。

“七选五”阅读语篇主要提醒读者在下载App进行语言学习之前应当了解的语言学习的一些基本原则。由于有小标题的存在,文章脉络较为清晰,容易读懂,干扰项迷惑性也不大,整体难度适中。但正式高考中难度有可能提升,其文体形式也可能有所不同,需要在复习中加以重视。

4.完形填空:强调语篇分析和理解的连贯性。

本次考试选取的文章主题突出,题材具有生活性、启发性,长度适中,内容完整,上下文连贯,选项设计严密。挖空处以情境意义选择为主,要求考生对语篇的整体内容、层次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作出连贯的理解,从而选择符合文章内容的答案。文章秉承了夹叙夹议的风格,内容与考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接近,文意通顺,所以考生很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有几个选择项之间的干扰性比较大。比如第48题,对生活背景体验和情境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往往会依据第一感觉错选A项。

5.语法填空:重视语境,强调语意,突出词法,淡化语法。

将词汇、语法知识在语篇中考查,是全国卷语言知识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法填空题注重创设情境,强调语篇与语义。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对语法项目的考查数量比以往少,类似时态语态等历来必考的语法项目本次并未涉及,这和以往全国卷有明显区别。笔者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引导一线教学放弃死抠语法和只练考点的做法,将教学重心向语篇意义方面倾斜。同时,本次考试对词汇的考查进一步加强,难度也有所增加,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强化词汇教学。

6.写作:注重文化,关注活动,考查情节建构能力。

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写作。本次考试写作保持了去年全国卷Ⅰ的题型,一篇小作文是应用文、一篇大作文是读后续写。

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求助邮件,向外教请教英文诗歌朗诵的技巧,并请外教推荐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的英文诗。此话题涉及英文诗歌,虽不要求考生撰写诗歌,但仍然考查考生对于英文诗歌的了解程度,文化意识要求较高。同时,对诗歌朗诵活动的比赛要求和诗歌朗诵的技巧的考查,意在提醒教师要注重开展语言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读后续写的形式与去年全国卷Ⅰ一致,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符合平时训练中要求弘扬正能量的预期。但此篇文章续写部分的情节设定比较困难,没有明显的提示信息,因此,考生在构思时可能会出现举棋不定的情况。换言之,本次读后续写试题内容发散性较强,需要考生大胆拉开时间和空间跨度,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又要体现思维的合理性,关注$20 bill和the paper bag等重要细节,并在续写部分加以呈现。

二、备考启示

首先,从内容效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命题理念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考查目标定位于核心素养,考查内容凸显课程内容六要素,考查理念为语言学习活动观。从试卷来看,命题者在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考查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反复阅读课程标准,体会其内涵。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才能把握高考的方向,更好地指导高三复习教学。

其次,结合题型分析,教师要明确:复习备考不仅是在基础语言知识上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使用经验、增强学习活动体验,将基础转换为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在原有的层次上有新的提升;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考试策略做有效指导。

具体而言,高三复习教学还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词汇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熟词新义的积累,掌握词汇构成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关注词性、词形转化训练。本次考试语法填空对于词汇词法的倾斜,某种程度上也是词汇重要性的体现。要基于语言学习活动观,在获取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记忆、理解词汇,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最终达到精准理解、高级使用的目的。

(二)夯实语法基础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纽带,对语法的考查实际上暗含在所有试题中。因此,要强化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但要杜绝孤立式零散教学,特别要重视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增强语用能力的培养,把握其准确性、得体性等。

(三)重视语篇教学

语言教学要围绕语篇展开,除了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语篇形式,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篇解读能力。这不仅仅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输入性语言能力考查有帮助,对写作而言也意义非凡。应用文写作强调不同任务的文章形式和文笔风格,读后续写强调前后联结的协同效应,这些都对语篇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优化听力训练

听力主播的变化提醒教师,要更早、更多地让学生熟悉新主播的嗓音特点和发音习惯。要提供多种渠道,增加学生课内外视听英语的活动,保证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培养其语感,提高其对语言的反应能力。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信息呈现顺序与考题呈现顺序之间的不匹配现象,同时要教给学生瞻前顾后、综合推理的方法。

(五)强化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快速而准确地解读语篇、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语篇的能力。试卷中的阅读题虽然语篇不长、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速度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有较强语言感悟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和整合信息,并准确地运用信息于解题之中。

(六)拓宽主题体验

本次考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学业水平二中“学生能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完成听说读写任务”的考查要求,并且对于语境的熟悉与不熟悉进行了融合,考查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获得不熟悉的信息”的能力。因此,平时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要全面覆盖主题语境涵盖的各种体裁和题材,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缩小学生与高考试题中的生活题材的差距。要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主题方面,帮助学生补齐实际生活经验缺失的短板,开阔阅读视野,积累比较丰富的背景知识。

(七)紧扣变化题型

广大考生,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全国卷的考生,要关注几个新题型,尤其是应用文和读后续写的写作以及“七选五”阅读。“七选五”阅读要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语篇,借用文本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结构,分析语篇组织结构所隐含的逻辑关系,分析段落之间、句际之间的衔接方式,以增强解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写作部分要突出综合性和创新性,其中,应用文写作要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所有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文本特点,读后续写要强调学生的规划意识,提高写作流畅度,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快速准确构思,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多样性词句,写出连贯、优美的篇章。

需要提醒的是,本次考试毕竟是适应性考试,其目的在于模拟高考,虽然试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考命题理念和方式,但要想更加全面地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还需要對前两年高考真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科学的结论,有效指导高考备考工作。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F.,Palmer. 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Useful Language Test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Heaton, J..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M]. London: Longman, 1975.

[3] 李悠菊.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赵成发.谈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