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以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2021-05-26 02:17徐元媛冯笑颜于宏伟
化工时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石家庄工科应用型

徐元媛 徐 峰 冯笑颜 张 晛 王 欣 于宏伟 *

(1. 石家庄学院,石家庄 河北 050035;2.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石家庄 河北 050080)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和《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1]。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3]。

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求从“品德、知识、能力、综合”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宽广的知识背景、深入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等六方面的素养与能力[4]。

2015年,石家庄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10所首批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过去五年来,石家庄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目标要求,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方针,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2020年12月,石家庄学院被命名为“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

转型发展成果丰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本文以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正视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为其他同类院校的改革提供借鉴。

1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约30%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化工类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家国情怀、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跨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都格外重视。与上述要求相比,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若干问题制约本专业和学校的发展,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1 教学团队缺乏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虽然都具有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拥有化工类相关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成员甚少。绝大部分教师是研究生毕业后,以应届毕业生身份直接进入高等院校,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由于缺乏化工类企业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及社会实践经验,在教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大多情况只能是“纸上谈兵”,工程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很难培养出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教师培养和引进渠道单一,“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薄弱。

1.2 课程结构和设置未能很好地体现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目前,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资源单一,缺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缺乏先进性和创新性等;欠缺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不足;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充分展现。

1.3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平衡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更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专业课授课教师“理所应当”地认为“育人”职责应该主要由思想政治类课程承担。随着“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兴起和发展,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虽然在各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全过程,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平衡“教书”与“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为了更好地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本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如下尝试。

2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教学过程巧妙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结合化工行业的特点,将“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工程伦理、遵纪守法、科研诚信、学术道德”等核心价值理念,写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写进教学目标,写进授课教师的思想观念里,让课程思政[3]走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中。如表1所示,以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实验”为例,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让“立德树人”的理念与化工专业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

表1 “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实验”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与实施

2.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学习和成长方案,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我专业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如下具体目标:

(1)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严谨治学。

(2) 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业修读计划,在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

(3)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成才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引导或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条件,积极为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创造条件。

(6) 鼓励有条件的导师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如表2所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导师在每个年级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梳理和说明。除此之外,如表3所示,针对同一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又细化出导师工作要点。

表2 导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工作重点

表3 导师针对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工作要点

通过上述做法,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个性化指导。让每一名同学都能享受“精英化”教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享受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和成就感。真正将“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2.3 全面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二十世纪末,部分高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改革新动向中提出一系列的创新工程。2014年,李克强总理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国性的创业浪潮。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讲解创新创业案例、传授创新创业理念为主。在创业基地、实训中心模拟商业化运营等培养模式[5]。如何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高校和众多学者持续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作为转型发展示范学校,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了如下探索:

2.3.1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嵌入创新创业课程

让思政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把脉”,借助网络、影音频、慕课以及学习平台等资源,针对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精准度;从优秀企业家或者创新创业励志经历入手,凝练“思政元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增强创新创业的自信心。

2.3.2 强化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创新创业的授课效果

尽可能安排有企业任职经验或者有较丰富科研工作经历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或者指导教师,让教师的“亲身创新创业经历”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激励学生,让教师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榜样”,使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决心和信心;定期对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或者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修养体系不断注入新元素,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弱化职业倦怠感。除此之外,尽可能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全面提升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教师去企业兼职,增加工程实践经验,扩充本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和规模。

2.3.3 加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尽早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从力所能及的任务入手,逐渐参与更多更复杂的工作,体会“工匠精神”的深刻含义,摸索有效沟通的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反思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强化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避免“走过场儿”、“应付差事”等形式主义,尽可能调整和协调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内容,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增加学生的动手环节,让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环节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2.3.4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引导和鼓励学生组队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年会”等各种形式的竞赛。从组队、选题、前期准备,再到制定并实施实验实践计划,撰写申请书,完成现场答辩、路演等环节。学生全程主导,指导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还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又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授课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未能很好地平衡“育人”和“教书”之间的关系,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列举石家庄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转型发展和新工科人才培养上的一些做法,例如将思政元素引入专业课教学、施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量身定制成才方案、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这些措施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更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改进和完善措施。

猜你喜欢
石家庄工科应用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在石家庄举行
梁丛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