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渔业转型分析

2021-05-26 08:18王书磊魏琦辛鹏韩立军
中国水产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箱冷水渔业

文/王书磊 魏琦 辛鹏 韩立军

近年来,河北省易县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围绕渔业转型升级,根据易县全域旅游战略,调整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大水面增养殖,发展休闲垂钓观赏渔业,利用山区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业,打造特色餐饮,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本文介绍了易县渔业转型过程及当前特点,提出发展方向和意见,为其他地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河北省易县基本情况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隶属于保定市,总面积2534km2,境内有17座水库塘坝、5条较大河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北京上游水源涵养区”。但因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当地总体降水量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544.8mm,平均水资源量4.20亿m3。由于农业用水量较大,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7.6%,导致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近年来地下水位连续下降达5m~15m,不适宜开展大规模水产养殖。加之易县政府公共财力有限,用于渔业发展的政策、资金等扶持较少,渔业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易县渔业发展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易县水产养殖业并不繁荣,只有零星的村镇进行鲤鱼养殖,捕捞渔业也仅有钓、撒网、刺网等几种简易作业方式。建国初期,易县捕捞渔业快速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部分从业者使用毒鱼、电鱼、炸鱼等有害作业方式,导致易县渔业资源被严重破坏。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出台,易县积极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渔业发展的政策,增加了渔业资金投入,全县新开挖鱼塘1000多亩,并引进现代化渔业装备,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提高,水产养殖业日渐壮大,养殖从业者开始在自然水域开展人工增养殖。上世纪90年代末,易县渔业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面开展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水库放养,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供销和服务体系,涵盖水产苗种孵化培育、成鱼养殖销售及饲料厂、加工冷库等配套企业,同期成立的国营水产公司成为了渔业发展的主力和龙头。渔业发展在易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2007年发展旺盛时期,捕捞年产量达2200t,养殖产量超过3200t,从业人员300余人。

三、转型发展对易县传统渔业的影响

当前,随着易县政府和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国家对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政府为全面贯彻环保、水资源保护等文件精神,对渔业产业政策加以调整,许多粗放的水产养殖方式也逐渐被取缔,易县水产养殖面积、产量逐渐萎缩。

在此重点说一下网箱养殖。易县网箱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时易县水产站在水库开展网箱养殖示范,经过多年的推广,2000年网箱养殖迅速发展,涉及鲟鱼、罗非鱼、鲤鱼、草鱼、鲫鱼、青鱼、鳙鱼等多个品种。2008年最多时投饵网箱600多箱,鳙鱼养殖网箱3000余箱。养殖产量2000t左右,产值约3000万元。

由于网箱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废料和鱼类排泄物等进入水体,大大超出了环境容纳量,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易县县政府自2009年开始清理和规范无序的网箱养殖,2011年底投饵网箱全部取缔,2016年不投饵鳙鱼养殖网箱也全部清理。经过不断的探索,一些水库在环境容纳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人工增殖,发展大水面净水渔业,投放一些鲢鳙鱼、银鱼等鱼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部分渔民搬迁到别处进行养殖,但大部分由于没有合适养殖场所,便不再从事渔业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政府部门将开放大水面网箱投饵养鱼一律取缔,对池塘养殖尾水排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水产养殖可利用资源空间大大压缩,从而导致养殖产量、产值、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据统计,现阶段易县水产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流水养殖、水库增殖等几种模式,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鲫、鲢、鳙、泥鳅、虹鳟、鲟鱼和锦鲤等,精养水面约4500亩,其中池塘约2000亩。2018年,易县水产品产量仅2680t,其中捕捞产量1600多t、养殖产量900多t,总产值约4000万元,只有最高产量时的一半左右。

四、易县现代渔业转型之路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根据农业农村部“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渔业发展要求,易县渔业需结合自身水资源状况和地域特点,主动融入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现三产融合,将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为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寻找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

(一)积极开展大水面增养殖

易县水库塘坝多,自然水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大约有14000亩库区水面开展了增养殖,品种主要包括草鱼、鲢鱼、鳙鱼、银鱼,产量约1000t,产值1500万元。当地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应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业,并在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下,根据初级生产力水平利用科技手段,合理确定养殖主体及养殖容量。

同时可配合发展生态渔庄、农家乐等特色餐饮服务,出售的水产品尽量取自本地大水面出产,让到易县游玩的游客能够吃上生态鱼、放心鱼。

(二)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赏渔业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应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可充分利用易县自然水域,打造休闲垂钓及观光体验休闲渔业。

易县垂钓渔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仅为水库垂钓经营,经营者多为散户。本世纪初,一些池塘养殖户也逐渐开始经营垂钓,但软硬件配套较差,垂钓品种限于鲤鱼、草鱼和鲫鱼等,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垂钓基地。由于休闲渔业收入远高于单纯养殖,可有效解决养殖水产品销售问题,近年来易县休闲渔业发展较快,通过拓展经营范围,与其他行业逐渐融合。垂钓渔业大体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单一从事池塘垂钓,二是渔业增养殖与休闲垂钓相结合。下一步,应利用当地大水面多的优势,积极发展垂钓渔业,并将垂钓与餐饮、住宿相结合、融合发展,提高综合产值。

(三)利用山区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业

2010年,易县进行招商引资,在中易水河旁建立了冷水鱼养殖园区,以鲟鱼养殖为主。后因经营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已停产,因此易县冷水鱼养殖逐渐萎缩。易县蔡家峪乡等地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可利用的冷水资源,现有几家小规模养殖户从事虹鳟鱼、鲟鱼等冷水鱼养殖。建议在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管的前提下,养殖单位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并达标,有条件开展特色冷水鱼养殖,并引进先进生态型冷水鱼养殖技术及装备,打造冷水鱼餐饮品牌,从而带动周边农户持续增收。

五、易县渔业发展展望和建议

(一)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继续升级

易县池塘养殖品种主要以传统的草、鲤、鲫等鱼类为主,养殖规模约2000亩,养殖模式比较粗放,对环境影响较大。建议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参照市场需求,开发一些适宜当地养殖且附加值较高的水产养殖品种,如大口黑鲈等,并进行推广。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池塘养殖现代化步伐,对现有池塘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池塘工程化、装备化水平,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池塘产出能力。养殖集中地区养殖池塘应由专业人员整体设计,将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后循环利用,尽量做到少排放零排放。养殖从业者也可以利用池塘水体小、易于人工调控等特点,在苗种培育、商品鱼暂养等方面发挥优势,与水库增殖紧密结合,接力发展。

(二)渔业三产融合持续发展

在推动渔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单纯看一产,渔业产值总量可能下降,但如果综合统计一二三产,总产值与以往相比却会有较大提高,并且以前从事一产的渔业人员就业问题也能得到较好解决。易县安格庄乡金坡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环境大幅改观提升,形成了易水湖特色饮食一条街,唱响了“渔家乐”乡村旅游品牌,使旅游成为全村实现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兼营水产品的农家乐和专营水产品的特色鱼庄,通过生态鱼品牌,可大大增加水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乡村经济。初步统计,易县全域旅游2019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综合效益达51亿元。在易县推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有较广阔的空间。

(三)水产增养殖业及休闲渔业深挖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呈现多样化,因此休闲观光渔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应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养殖场、水库,兼营或专营休闲观赏渔业,推动传统休闲渔业转型升级,向渔农复合休闲体验餐饮住宿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休闲渔业发展带动观光、体验、科普、餐饮和住宿等多个产业,提高渔业附加值,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即使在水资源优势并不突出的地区,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加强管控,突出特色,休闲渔业还是大有潜力可挖。

猜你喜欢
网箱冷水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冷水泡面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炖肉秘诀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影响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产量的三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