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谈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2021-05-25 20:02徐俊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审美素养审美

徐俊杰

摘要:美育的组成离不开音乐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及时了解到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要按照美学的原理,而且也要及时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以及审美心理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的策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应注重音乐作品的内容分析,这更好的铺垫了“鉴赏美”;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应用音乐的本身的“美”使学生感化。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学;审美素养;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049

引言:音樂教学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因此离不开美学原理的指引。丰子恺有一段关于音乐美的论述:音乐的美在何处?原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但也可渐近的说,即音乐美可分为功能美、智性美与情绪美。功能美,就是功能所感到的美的音及音色等。初步的爱好者,大都就此可以满足。凡是悦耳的、无意味而只有感觉的音,用文学美辞来形容的美,是功能美。更近一步的求智性美的人仅仅依靠功能美是不能够得到满足的,所以,他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对比,从各种美中发现各种形式的美的之间的区别,并在鉴赏的过程中实现对美的追求,同时,音乐的美不仅仅只局限于功能美和智性美,由于音乐与人类的情感相同,所以音乐是具有情绪美的,所以,综合来看,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是一种高级美,非寻常之美所能及。音乐的审美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必须认识到该项教学任务的难度,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许学生对于音乐并不陌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对于音乐的审美却不是人人都能够随便具备的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想要从审美角度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就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此,才能够引导学生在逐步了解音乐的基础上,实现对音乐的欣赏,在欣赏中发现美,在发现美中升华情感。

一、针对七年级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

依照最新的音乐课程教学要求来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所以,音乐欣赏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角度不同,所以,教师想要从审美角度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就必须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就七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并不成熟,只能够对音乐进行简单的欣赏,并不能够欣赏出音乐中的美,所以,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入手,既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也要让学生知道音乐中的美蕴藏在何处,又以何种方式表现,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并积累一定的音乐素养。

想要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受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了解组成音乐作品的要素,并熟悉通过要素所达到的听觉效果。其次要尝试运用。“加算式训练法”。这是由日本铃木镇一先生提出的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用于音乐教学,就按照力度、速度、节奏以及音程的顺序进行。让学生从聆听较少的作品进行比较,逐渐增加欣赏作品的数量。达到由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听大量的音乐作品感受形式的改变带给听觉的不同冲击。例如:通过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作品让学生体会由于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的变化。此时的音乐作品从内容上较简单,思想上也不具有过于深刻的哲学道理。因此在进行这类作品的教学时,教师不需过多的讲解,作品本身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针对八年级学生,注重音乐作品内容分析,为“鉴赏美”做好铺垫

相较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这将为八年级学生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音乐作品的分析,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欣赏难度较小的作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情绪波动和情感共鸣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激发学生的对情绪美的鉴赏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选择贝多芬的作品,让学生们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个生命的坚强和抗争,类似于贝多芬这样的优秀音乐家有很多,他们将自己的情感抒发进自己的音乐之中,当学生欣赏这些被赋予无限情感和精神的音乐时,自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那既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也是学生鉴赏美的意识的一种体现。

三、针对九年级学生,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化学生

九年级的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加强,有了一定的音乐作品的储备,可以进入到音乐鉴赏的初级阶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作品的知识与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的奖赏作品打好基础。这里指出的。“美”是两方面的,既有音乐本身旋律、和声、配器等形式的美,也有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美。“音乐可以告诉你悲,但不能告诉你如何悲”。“音乐本身的美”,要用语言去描述是苍白无力的,音乐足当语言无法表达时,便可用其来倾诉的产物。因此不能本末倒置。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分析作品是重中之重,但分析也要点到为止,适可而止。教师在简单、精确的分析作品之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整欣赏整部作品。学生在欣赏一首美妙的经典作品时,教师再无需言语的影响,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音乐本身就具有美,欣赏课就是要学生尽情的感受美,用音乐本身的美来感染学生。

结束语:音乐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是调节我们情绪的良药,同时也我们抒发情感基本的途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需求与作曲者的共鸣,在寻求情感共鸣中我们发现美。所以,为进一步从审美角度加强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并能够独立欣赏音乐作品,如此,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星.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1,000(037):276-276.

[2]凌娜,任冰洁.从音乐审美心理学角度谈初中音乐欣赏课[J].大众文艺,2013.

[3]吴晓霖.让音乐课散发出美的活力--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2(6):174-175.

温州市啸秋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审美素养审美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